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在商品生产中包装材料的过量使用、印刷过度以及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产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人们在环境伦理思想的影响下,深刻意识到发展生态包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应在环境伦理思想的指导下发展生态包装,在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材料的源头抓起,再到生产过程、制作过程、使用及使用后的再回收利用等环节中,运用环境保护战略,合理利用原材料资源,使包装材料的加工所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向市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装。为此提出了四种生态包装策略,强调了产品的生产企业、消费者和设计师的环境保护责任,倡导全社会共同保护资源与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浅论生态包装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商品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对现有的包装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包装设计的概念,详细阐述了生态包装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以及对包装设计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现代包装设计的材料与造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材料是包装的物质载体,造型是包装的表现形式。这两方面是包装的基础。本文对不同包装材料对包装造型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包装设计整个过程中材料是所有环节的物质基点,用材料来定义设计语言,是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根本,从设计到材料,从材料到设计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因此,现代包装材料与造型的研究对包装设计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要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对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设计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但是在观念上,却存在很大的误区,造成了过度包装、环境污染、低级媚俗、盲目模仿等不健康的设计现象。如何把包装审美和产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这是当今学术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包装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包装材料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也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寻找新材料、新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人为污染,防止产品附加值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也成为包装行业当前共同努力研究的紧迫课题。文章针对包装设计存在的上述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着重从包装设计的民族化、人性化、非物质性、绿色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包装设计寻求可持续性发展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案,有助于树立健康的包装设计理念,有助于包装设计向着可持续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论可持续发展观下的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人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生态资源的不可再生和环境的恶化成为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观赋予包装设计以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它不仅要求包装设计与环境协调发展,而且要求包装设计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科技发展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环保与人文: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类的负面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践踏视角切入正题,略论现代包装的“绿色环保”趋势及包装设计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需求———人文·实用·审美·艺术,即现代包装的出发点与终极归宿。现代包装设计的环保要求和人文环境要求是包装设计总的发展趋势,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包装设计必须适应社会的、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7.
绿色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设计。其设计原则为:一是要使整个包装生产过程成为绿色系统,使其各环节成为无污染环节,以利于最终产品的绿色;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三是减少包装材料,使产品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可获得新的价值,可降解腐化。故绿色包装设计方法要点在于减量化、再生材料的利用、可重复使用化、能再生的再循环化、自然素材的有效利用及抛弃容易化等。研究、设计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是我国工业艺术设计今后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招聘的需求和技能要求看,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毕业生应掌握三种核心职业能力,即包装装潢设计能力、包装结构设计能力和包装材料与检测。围绕这三大核心职业能力,高职高专类学校应按照由低到高的进阶式能力要求构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合格的包装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绿色包装在我国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实现包装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包装立法、建立回收体系、推行清洁生产、包装减量化、开发绿色包装材料和建立专业组织等方面推广绿色包装.  相似文献   

10.
谢赫"六法"与包装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我国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谢赫“六法”对现今的包装设计也有指导意义。此“六法”体现在包装设计中就是:首先要进行设计定位,确定包装的风格和气韵;设计中要注意结构设计,讲究对包装材料的整体驾驭和视觉传达的整体效果,要用视觉形态和色彩准确传达所包装商品的内容与信息,还要在构图时统筹安排;此外要注意学习借鉴,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思维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食品包装呈现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食品包装产业取得的长足发展和进步。食品包装设计存在重平面轻结构,缺乏设计内涵设计、过于奢华以及设计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等问题的,提出应用创新型思维进行食品的包装设计。从包装结构的创新性设计到包装的宜人性和环保性,旨在寻求一种具有创新思维的食品包装设计理念来发展食品包装产业。  相似文献   

12.
傩服饰作为傩艺术的重要载体之一,使傩的历史文化及审美特征得以表现.目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设计灵感,将传统文化中的视觉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以提升包装设计的附加值.文章通过分析傩服饰与包装设计在外在功能、地域特征、文化渗透作用、外延拓展性等方面的关联,阐述了傩服饰色彩、纹饰以及人文关怀方面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包装设计中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贸易中,由于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各国对商品的包装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包装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和包装装潢设计上。特别是在产品绿色包装中,由于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提升了商品的价值,而且也是规避绿色贸易壁垒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循环经济背景的基础上,就生态化包装诞生的动因,以及基本内涵、特征和它的具体运作原理进行了系统论述,提出要获取生态化包装运作的成功,必须实施包装材料生态化、包装容器重用化与集合化、包装标志再生化与降解化、包装耗材减量化与轻量化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茶品牌形象是茶产品品牌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茶包装设计是创造茶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茶包装设计的意义及构成要素,厘清创造茶品牌形象的包装设计定位,进而结合茶产品外包装的视觉形象设计、内包装的结构设计,以及系列茶包装设计的理论与实务阐述创造茶品牌形象的方法,探究实现茶品牌形象包装可视化的设计过程。通过对茶产品包装的设计,可以创造出易识别、有特色、能增值、树形象的茶品牌,从而更好的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商品包装中文字设计的不同形式、风格和内容,指出包装中文字设计的目的和最基本的功能是信息的传播,文字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后,能更好地表达设计主题和构想,还能起到美化商品、宣传商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艺瓷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的材料选择、保护性能,更要在视觉设计上强调包装的审美与心理功能,情感化设计也将成为工艺瓷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工艺瓷包装设计中的情感定位和情感诉求的基础上,提出工艺瓷包装设计中运用情感化设计的三种设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18.
汉字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瑰宝.它构形中所渗透的诸多美学因素与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形式美感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包装设计的角度论及汉字间架结构的美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之间的相关性是本文的出发点.希望找到一个能将传统文化中的汉字构形艺术与当代包装设计艺术相结合起来的契合点,从而对现代包装设计的民族风格和发展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纯艺术”的表现主义绘画,与作为实用艺术的现代包装设计,都基于共同的平面性质,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表现主义诞生之日起,便以一个全新的理念与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人们的视觉习惯,同时也给平面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包装设计多了一种样式.包装平面设计在借鉴表现主义版画的艺术观念时要注意利弊,过度地使用艺术语言会使设计作品削弱其实用价值,这就要求设计师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追求环境效益是商品包装中应有的价值取向,但包装设计者往往只重视商家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这一设计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损害.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背景下,实现商品包装中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