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工业化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发达国家工业化是一种面向市场的自然演进过程,而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系列发展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后的六十多年里,中国工业化战略经历了三次路径演变:1953~1978年间实施了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1979~2001年间实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化均衡发展战略;2002年作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工业化战略的每次路径演变都对中国工业化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德国“工业4.0”战略给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论文对中国制造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紧迫性、中国制造2025如何实现等进行了分析。中国制造产业可借鉴德国“工业4.0”战略,从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而采取一些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3.
"新工业化"道路的理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我们采取了一条不同于传统工业化道路的新工业化道路.它的核心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新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必须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4.
"去工业化"使欧美国家逐步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转向以高技术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然而长期"去工业化"诱发服务业过度发展,制造业相对萎缩,生产率增长放缓,最终导致对"再工业化"的内生需求。"再工业化"不是对传统制造业的简单回归,其实质是重构制造业产业链,重点打造高附加值产业。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应该坚持在制造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适度"去工业化",通过去粗放、创新制造业价值链条来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创新型试点城市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为连云港在江苏实现率先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可能,科学选择和构建适合连云港特点的发展战略,从而推动扩大开放、港口带动、新型工业化、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联动开发“五大”战略的深度实施.  相似文献   

6.
江苏沿海地区开发战略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将彻底改变“苏南强、苏北弱”的经济格局,实现江苏全面均衡发展。为了适应世界制造业中心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江苏省自2003年开始实施沿江开发战略,使沿江地区成为各类资源聚集的主要区域,已形成我国低成本制造业的工业化走廊。而江苏沿海地区由于历史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社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缓慢;但沿海地区具有滩涂资源丰富、土地储备量大、环境容量大等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期间,在内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中国制造业将进入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的新阶段。只有认清现阶段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与特征,才能在新阶段为其找准新定位,为今后行稳致远提供重要依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近年来引起众多关注的中国加速去工业化趋势,基于标准化判断方法来研判,中国尚未出现“过早去工业化”现象。从统计分析来看,中国于2012年告别了工业化高峰期,开始出现制造业份额加速下降趋势,但使用实际增加值份额衡量的去工业化速度慢于名义增加值份额衡量的速度,使用就业份额衡量的去工业化速度慢于增加值份额衡量的速度。从理论角度和事实角度深入探究后发现,需求偏好升级、相对技术增速改变、国际贸易冲击和全球价值链是近年来中国加速去工业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适应需求偏好升级,着力发展新型制造产品,紧抓科技革命契机,加快推动战略新兴产业,立足贸易发展新格局,建设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理应成为“十四五”期间中国保持制造业占比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8.
部分学者认为增加服务性投入会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运营成本、恶化企业绩效,出现所谓“服务化悖论”问题,遏制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的意愿。对我国制造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的分析表明,我国上市企业中也存在“服务化悖论”。但是引入互联网技术变量后,企业实施服务化战略反而可以改善其财务绩效,“服务化悖论”问题也随之消失。一个稳健的解释是,互联网经济可能打破了当前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悖论”的内在机制,通过人力资源结构优化效应改善了制造业企业扩大服务投入后的财务困境,这为政府实施服务型制造、数字化战略等产业政策,培育经济贸易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装备制造业工业化过程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基点 ,描述了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所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 ,通过对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地位、特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论述了其振兴的可行性 ,继而提出包括战略取向、战略思路、战略目标及战略任务在内的发展战略框架 ,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振兴西安装备制造业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比英美两国生产要素、制度环境、国际环境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美国政府审时度势选择了“工业立国”的赶超战略。“工业立国”赶超战略即通过促进工业发展,推动国家工业化,实现对英国的经济赶超,具体包括实施保护性关税,建立国家信用体系,鼓励发明创造,建立合理的市场运行规则,改善运输业,加强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等。工业立国“赶超战略”为美国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注重制度构建、减少行政干预的发展模式,推动了工业化和经济赶超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美国针对中国新能源产业的“301调查”,实质是在旧有国际经济秩序暂难破除、国际新能源秩序尚未形成和多边体制威力衰落的共同影响之下,“南北矛盾”在新能源产业上的新表现。中国应“内外兼修,长短兼顾”,对外坚持构建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努力,发挥在国际新能源秩序建立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维护和推动多边体制的有效运转;对内通过完善产业发展制度,调整新能源结构,制定竞争性补贴政策,加强新能源产业行业协会建设等作以策应。  相似文献   

12.
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为分析框架,考察了中国计算机整机制造业产业组织的演进状况,指出了整机制造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笔记本电脑对台式机替代效应明显,农村市场将成为主战场等趋势,以及在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中国计算机整机制造厂商所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路易斯安娜购买"在美国历史发展上具有重大意义。它使当时的美国领土扩大一倍多,使密西西比河成为美国的内河,使美国的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为美国继续向西扩张至太平洋沿岸地区创造了条件。该事件的实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英国、法国、美国、西班牙等国在北美争夺的结果,而它对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相似文献   

14.
宁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宁波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联动开始进入"发展阶段",但也面临着两产业间关联度低、彼此互动不足和联动发展速度不快的现状,造成此现状的主要原因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层次低下、供给与需求的错位、商业和政策环境不完善、资源结构不能适应发展需要等,为此宁波政府需从微观、宏观和机制三个层面着手,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先进制造业基地竞争模式的选择是全球化条件下一个国家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论文根据嵌入理论、网络治理和GVC治理理论以及竞争模式演进趋势的分析,认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竞争模式应该是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动态嵌入式合作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一直致力于把竞争政策与贸易问题挂钩,近期大力推进的所谓“竞争中立”政策即是最新表现,其推进平台涵盖双边与诸边协定,已渗透到TPP、TTIP等区域贸易协定谈判当中。美式“竞争中立”政策具有标杆引领性、重视边界内措施、影响范围广、随意性大和经济问题政治化等特征,其战略意图在于保护国内市场与技术、扩大美国在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份额和争夺经济发展模式话语权。美国的“竞争中立”政策将对我国国企的“走出去”战略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需要尽早筹划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这场危机后,我国应该对此进行反思,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从而推进我国金融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整体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的金融发展有五个基本取向,即维护安全的基础上推进金融深化,规范秩序的基础上推进金融创新,防止“抑制”基础上防范金融风险,在加强宏观调控基础上改善金融生态,在加强系统建设基础上优化金融机制。  相似文献   

18.
市场营销观念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美国提出,发展至今一直是现代市场观念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市场营销学中的“市场”是指一定条件下需求的总和,它以消费者的需求为核心。本文运用市场营销学的市场观念,以市场的三个构成要素:人口因素、购买欲望和购买力作为基点,分析泉州休闲产业的市场潜力。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的颁行开启了中国法典化的新征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法立法历经初创、深化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立法聚焦领域不同,所呈现的立法特点亦是各异。全面审视中国经济法的立法实践,经济法立法不能有效因应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新定位,经济法学研究不能为经济法立法提供充分理论支撑,加之经济法立法的自身局限,经济法立法乃至经济法法典化依然遭遇阻滞。聚焦经济法法典化目标,吸收借鉴《民法典》编纂的成功经验,经济法立法的目标定位和未来走向是:将法典化作为长期奋斗目标,抓住法典化带来的体系化契机,通过强化理论共识、夯实实践基础、厘定相关关系等,切实增强经济法体系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研究近代留美或赴美群体,各类游美见闻手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档案,它们是了解访美学人主体意识的一扇十分重要的窗口,也是访美学人主体发声的重要渠道及意见传播平台。1946年,张其昀根据他在美国期间的见闻,出版了《旅美见闻录》。该书深切地体现出作者在抗战时期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所思所感,再现了美国形象。同时,张其昀对其在美生活访学历程的相关探讨,形成了一套基于赴美学人自身价值观的对西方社会文化的认知,也建构了一个访美学人视野中美国访学生活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