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理论以来,国际贸易理论循着这一原则不断发展和完善,而这些理论始终把整个国家作为研究对象,仅仅进行宏观分析;以产量最大化为目标,仅仅研究整体的福利状况,这就造成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分离,从而使之缺乏微观基础.本文正是从微观的角度建立了比较优势的实现机制模型,本模型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以边际分析为手段,以价格、产量和消费量的分析为内容,采用一般均衡的方法论证了宏观上的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微观的价格竞争机制实现,从而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统一.同时,本模型对不同条件下比较优势实现时的均衡问题,以及不同均衡下贸易利益的分配状况也作了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国际贸易中的文化互补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价值与使用的统一体。不同的商品由于产自不同的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的劳动者,就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这是商品的文化价值。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无一从文化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现象,本文拟作一新的尝试,从分析商品的文化价值入手,对国际贸易给予一种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开放条件下国际贸易理论大致经历了创立、演进与发展的不同阶段,以绝对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和要素禀赋论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成为创立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而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新贸易理论"标志着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已进入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基于制度因素与空间因素研究的贸易理论相继涌现,反映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际私法的传统理论,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只能是国内法.但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交往的日益发展,国际贸易惯例的作用越来越大.作为非国内法的国际贸易惯例能否成为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便成为国际私法学界争论的焦点.文章在解析国际贸易惯例的基础上,对当事人是否可以选择国际贸易惯例作为准据法,从国际私法理论的发展及国际贸易惯例的完善两方面进行了论证,并以各国的实践为佐证,分析了国际贸易惯例可以作为当事人选择的准据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贸易自由化会导致失业增多一直是贸易保护主义者最强有力的论据,然而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贸易与失业之间的相关主题研究才逐渐大量涌现于理论文献之中。从几种解释失业模型(最低工资模型、效率工资模型和搜索模型)的分类出发,对国际贸易与失业的相关理论文献进行了梳理,然后按照跨国研究和对单个国家的研究分类对实证文献进行了归纳。研究认为,从3种不同的理论框架下出发,模型设定的贸易国的制度环境、产业分工以及贸易双方禀赋特点的不同,可以得出国际贸易对失业的不同方向的影响;实证检验由于产业的要素投入、产业间联系、产业开放程度和贸易国的制度特征不同,也呈现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以往诸多国际贸易研究理论,都从供给入手解释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成因。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出发,针对非代表性需求和差异产品需求,可以更好地探讨国际贸易成因。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理性的或有限度的贸易保护主义阶段。从具有现代意义的国际贸易产生以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经历了重商主义的贸易保护论、保护幼稚工业理论、超贸易保护理论、新贸易保护主义和理性的有限度的贸易保护主义等五个主要阶段。不同阶段的贸易保护理论与政策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宁波大学商学院钟昌标博士撰写的《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一书,在实证分析的框架内,运用国际贸易学、区域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理论,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比较分析、回归分析、企业空间决策模型等技术手段,对国际贸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在方法上颇具新意. 全书共分为理论篇、实证篇和战略篇三部分。理论篇概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历程,指出了一般国际贸易理论的不足:对大国与小国发展模式的差异研究薄弱,对对外贸易与国内区际贸易的关系关注不…  相似文献   

9.
一.琼·罗宾逊的国际经济理论概说琼·罗宾逊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她在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对国际经济问题进行研究。但那时,她主要研究国际贸易问题,并对国际贸易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后来,琼·罗宾逊不仅对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加以研究,而且还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她对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研究趋于完整,形成了自己的体系。琼·罗宾逊的国际经济理论涉及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许多问题,可以把她的国际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作如下的概括:她的不完全竞争的国际贸易理论,属于微观经济的范围;她的国际收支理论和有关汇率变动的影响分析,属于宏观经济分析的范围。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相互关系的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分析框架之内,存在着天然的隔阂。前者以国家为基本分析单位,在新古典分析框架内,在国际间资本不流动的非现实性假定中,利用比较优势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原因、结构和结果,建立了一个完美的自由贸易理论模型。而后者则以公司为基本分析单位,以市场不完全竞争为前提,解释公司为什么投资、凭什么投资、向哪投资等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贸易和投资实际上是同一行为主体的不同选择,两者之间应有共同的基础,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开始由分歧走向交叉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不仅表明加工贸易能充分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并为确定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提供理论指导;产业内贸易理论指明了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方向;跨国公司理论解释了加工贸易与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紧密联系;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指出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是我国加工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入研究这些理论可以进一步明确如何开展加工贸易,确定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演变与发展述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发展至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期间经过古典阶段、新古典阶段和新贸易理论阶段,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古典、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贡献主要是揭示了贸易互利性的“双赢”理念,并解释了产业问贸易现象;新贸易理论的主要贡献在于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将贸易分工理论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但是,新理论与传统理论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对传统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贸易分工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进行评述,对于纠正学术界对国际贸易分工理论的某些“误读”,并以正确的理论来指导业已融入全球化的中国经济实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国际贸易驱动经济增长是一个古老而又鲜活的研究命题,迄今为止,理论和实证研究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文章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国际贸易、发展经济学和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研究成果,结论认为,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在一定条件下,进口和出口都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并且通过多种渠道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两大潮流,两者既互相影响又互相冲突,只有实现两者的协调,才可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重点论述实现环境保护国际化与自由贸易协调的主导思想,并对两者的协调思路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在WTO框架下制定类似于“与贸易有关的环境保护协定”,使WTO与国际环境保护组织共同协调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国开展国际贸易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往往被当作两种对立的理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其实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可以从内生和外生的角度将两者纳入统一的框架。只有充分发挥复合比较优势 ,才是我国加入 WTO后农产品对外贸易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贸易与投资动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差异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服务业的对外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但理论上对其动因的研究和说明相对落后,由于服务产品的种种特殊性,现有国际贸易理论和直接投资理论对于制造业(物质产品)和服务业的适用性是有差异的.文章对服务业与制造业贸易动因的差异、贸易与投资选择的差异以及投资动因的差异逐一作了理论分析,并认为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是最能说明当前的服务业跨国投资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力图构建非关税壁垒问题的理论分析框架,阐释自由贸易是国际贸易政策的必然选择,贸易保护性质的非关税壁垒的存在主要是由于利益集团和政府的寻租行为,需要依靠更加广泛的国际合作与政治民主来加以解决。从法律规范角度讲,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减少和消除财富转移效应强的非关税壁垒,同时防范其它非关税壁垒被滥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研究的互动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源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之间联系紧密,在学科发展史上相互依托、互相促进,两个领域的合作互动具有巨大的潜力。一方面,国际关系理论可以从宏观、中观及微观等不同层次给予国际法的发展提供解释,并产生影响;另一方面,国际法学的理论与实践也成为某些国际关系学说的理论源泉和现实支持。在国内,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之间仍然处于割裂状态,促进二者研究的互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