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这一被公认为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武器’,正在成为扩大社会不公平的加速器。”这一令人担忧的论断使得教育公平性问题近期以来不断升温。其中,高校资源分布不均,高校招生腐败,高考招生政策包括考试方法和标准、录取分数线的划定、考生资格的规定、收费等影响人们获得高等教育机会的问题,成为各大媒体质疑和批评的焦点。然而,教育公平是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系统性问题。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  相似文献   

2.
社会观察:最近公布的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之一——“我国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的研究”课题组研究成果显示: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狭窄的瓶颈。您怎样看待这一结论?胡瑞文:这个结论是对的。去年全国初中毕业生约2100万,高中阶段招生1300多万,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仅为62%,这意味着由于高中学位供应严重不足,有40%的初中毕业生没有升学的机会。而去年各类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一项长达10余年的跟踪调查显示,近期“社会公平”被关注的程度已超过了“腐败”问题,而“教育公平”正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每个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的时候都秉承这样的理念:普及、民主、科学、公平。1995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公平指涉的两个方面——有毫不含糊的法条保证;而在现实中,教育的不公又切切实实地存在着,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中西部不同区域之间、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不同阶层之间、重点与非重点之间……教育本应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重要工具,如果教育本身也成为加剧社会不公的帮凶,那么,人民还能从教育中期待什么?在追求和谐社会的今天,决策者应把教育不公平现象作为常鸣的警钟。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关于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后的教育政策仍存在四大问题:职业教育对随迁子女的实际吸纳作用有限;高中教育的户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阻碍了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的机会;就地高考政策落地后,"高考移民"问题的潜在风险增大。基于此,建议全面放开职业教育资源,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对随迁子女的吸纳能力;健全配套政策,逐步推动随迁子女全面就地高考和招生录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来,教育部两次就《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各界对此争议不断。同一时间段,有报道称,上海有望逐步完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逐步取代自主招生笔试,并最终取代上海高考,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现"一考多能",减轻学生应试应考负担。虽然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学业考能否最终替代高考,目前言之过早,但学业考改革话题热度不减。公众缘何对教育话题如此高度关注?面对教育减负、高考改革、教育公平等问题,应如何理清思路?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  相似文献   

6.
输在起跑线——再议中国社会的教育不平等(1978-200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俊超 《社会学研究》2015,(3):123-145,244
本文关注教育不平等状况在不同入学阶段的变化。本文认为,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文化背景对教育获得的影响将随着入学阶段(小升初阶段、中考阶段、高考阶段)的上升而降低,而学校等级的影响将升高,这是差异选拔、个体生命历程发展及早期异质教育三大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采用CGSS2008数据,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了上述假设,结果显示:小升初阶段的不平等最为严重,随着入学阶段的提升,即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升学过程中,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文化背景的影响逐渐被学校等级所取代。早期教育的公平问题必须得到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7.
随着2012年年底各省异地高考改革方案的陆续出台,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公平性问题的热议,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角度考察现阶段各省颁布的异地高考改革方案,分析实施异地高考对城市承载力的影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录取指标问题以及各地异地高考准入门槛的合理性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对我国异地高考方案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延伸,教育公平对实现广泛的社会公平具有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普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高等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及缺失。无论是招生就业制度还是高校学费制度、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以及高等教育法律制度都存在严重的漏洞及缺失。完善和改革高等教育制度体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在迅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各个地区之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高校之间发展不平衡,高校之间的教育不公平,高校学生之间发展不平衡。在高等教育领域里,马太效应抑制了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马太效应在高等学校区域发展、获得高等教育机会方面有着消极的影响,更加突出了高等教育的不公平。因此,应该大力关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实现教育公平,积极推进国家"双一流"建设,才能有效地降低马太效应对我国高等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平等的现实要求是"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中国当前的高考加分政策有违教育公平,也不符合教育自身的逻辑规律。至于"照顾弱势"类加分,可以暂时保留,但根本措施应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教育投入,并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也应取消。适应人的兴趣爱好及特长之发展,也基于高等教育的自身逻辑,有必要实行"分专业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教育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公民只有通过接受良好的教育才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个人甚至整个家庭的经济水平。可以说,教育公平是一个人一生竞争机会公平、实现自己梦想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异地高考问题的争论引起各方关注,四部委的《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宣告了异地高考成为可能。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推进异地高考面临的四点阻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力求带来更为公平的高考招生录取结果,进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学生教育期望下降进而放弃高考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一现实要求对高等教育公平的研究从大学录取率转向升学准备的全过程。美国的经验表明,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个体合力形成多层级的"高中—大学"链接政策,有利于促进处境不利学生升入理想的大学。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支持政策在内容、时间、目标上还存在一定不足。因此,为了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应当构建基于"高中—大学"链接的教育支持政策。  相似文献   

14.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整个教育体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纳入国民经济改革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关系重大,是引导高中开展素质教育、高校科学选人的指挥棒。高校招生工作人员在"新高考"中扮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须研究政策,客观专业地做好改革的宣传员、解释员和执行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公平。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本文主要基于伯尔尼和斯蒂弗尔框架的分析,对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财政公平进行了分析,并在几个层面分别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孙艳艳 《现代交际》2010,(5):216-217
高等教育改革素来是大家关注的社会教育问题,教育公平更是重中之重。高等教育公平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概念,由于历史、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不平等现象,对此在本文中提出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启动了双一流大学建设工程,相应的高等教育录取政策也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这一现状再次引发了各界人士对高等教育公平的极大关注。根据这一情况,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视角阐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公平与人的发展关系的剖析,从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机会、过程、结果三个方面入手来对我国高等教育在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考察,探索出了推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方案,从缩小阶层收入差距,加强国家政策导向,引导体观念转变的角度提出了详尽办法,希望这些措施能助力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王梅 《现代交际》2011,(9):176-176
教育公平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时所依据的规范与原则,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待遇。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次:起点的公平,即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这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过程的公平,即提供给受教育者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条件与资源;结果的公平,即教育成功机会和毕业就业的公平。从不同受教育的阶段来看教育公平的现状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公平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从国家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高等教育的培养成本,人均收入,城乡收入差异,地域经济发展,各地各高校各专业教育水平等因素进行考虑并进行相应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描述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和它们对高校学费的影响。如果由于学费对于大学生的不可承受的影响加大,那么势必影响家庭对教育的投资降低,从而由于经济困难对个体的教育产生不公平。本研究建立了初步的高等教育学费分析模型。进而引入了博弈相关理论完善模型.用最优化方法实现函数的生成,使国家投入和学生负担两方面都达到相对最佳形式,并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求解,并提出可行性决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价值观的演变,对教育公平的理论界定和政策实践也一直在不断发展。国外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进展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个人权利和福利为中心的教育公平,强调制度公正的教育公平,从重能力向重选择转变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