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志宇 《南方论刊》2007,(11):105-106
在我们的观念中,素描一直被视为绘画艺术的基础,同时也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要贯彻这一重点,在素描教学中就要从加强学生艺术观念、注重学生的个性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强调素描基础造型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应适时引入“三元化”教育模式,即精细化、艺术化和素质化。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教育面向21世纪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投入”在教学中表现为情感与智慧的完美结合。以中学语文教学为例,教学投入表现在情感投入、各课投入、授课投入、科研投入几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艺术的发展,传统的素描教学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素描教学要求,文章在对传统素描教学优劣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高校美术专业素描教学的五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博伊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但是一直以来也备受争议。质疑者批评博伊斯塑造并神化自己的人生经历,并以此为其艺术观念辩护。但是,博伊斯的虚构生平本质上体现了其核心艺术观念,即“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一命题常被误解成人人都有成为艺术家的可能性,或者人人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然而博伊斯的真正意旨在于指出人人皆具备实现自我以及改变社会的能力,并以此突破“艺术”的传统观念。“艺术”在博伊斯那里不只是纯粹的审美活动,而是去实践并且影响更多的人实现自我,进而完成社会的变革。艺术活动不是个性的表达,而是人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美术基础教学的内在规律,论述了素描基础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审美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意义,文中对研究性素描、表现性素描两个层面做了具体的分析研究,强调两者互为依存的关系,前者是基石,后者是艺术语言表达的极致,这才是艺术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黄琼珊 《南方论刊》2004,(6):56-56,52
音乐是一门听觉、时间的艺术,是一门“直指人心”的艺术,它能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音乐的作用,是人们通过对其欣赏,受其熏陶而达到的。因此,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我们让学生学会欣赏,在欣赏中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本文试谈谈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艺术语言情感个性和超越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小所 《学术探索》2009,(2):130-133
艺术语言是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在艺术语言中,情感是美感的主要特征和最有表现力的标志。在艺术语言中,真情实感是发话主体人格境界的体现。人格境界是发话主体的精神实体,是发话主体心理情感生长起来的精神之树。艺术语言印记着发话主体情感个性运思和发话主体随情造辞的过程。为了表达情感,艺术语言往往通过超越客观之象达到心象表现来实现,以新颖变异的言语形式来表达,由此体现发话主体的个性风格。  相似文献   

9.
素描教学谈     
素描首先属于艺术的范畴,同时,它也是一种研究造型方法的基础训练、属于技法的范围。既然是技法,它就必须借助于解剖、透视、体积等一系列科学知识来理解。过早的、夸大的提出艺术性的要求势必会干扰初学者获得扎实的基础,而素描基础的不扎实,也会在将来的创作中留下不必要的麻烦,如眼高手底,画非所意,无法准确的表达意图。 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即保持学习的个性,又要以严谨的科学态度,甚至于稍显刻板的方式来实施素描基础教育,找到最佳切合点,是许多从事基础教育、教学的人一直追求的目标。 现代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手法趋向于…  相似文献   

10.
“两课”灌输艺术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灌输,但也容易出现灌而不进的问题。所谓“灌而不进”,其实是重视了灌输原则,忽略了灌输艺术所致。在灌输内容正确、深刻、有针对性和灌输渠道畅通的情况下,科学而有效的灌输艺术是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和任务、保证“两课”地位的重要途径。“两课”的灌输艺术,主要可以从课堂的导入艺术、情感的运用艺术、语言的表达艺术等方面考虑。一、课堂的导入艺术导人是灌输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灌输的效果。导人是启动灌输过…  相似文献   

11.
在素描教学中,长期作业、速写默写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全面造型能力的必要手段;素描工具应随素描内容的特点选择工具,使素描与色彩绘画从笔法上、观察方法上衔接起来;在人体课与着衣人物课的设置关系上,应先上人体课,然后是着衣人物课,两者紧密结合,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2.
智力、情感力、道德力、体能力和成就力是构成人的综合身心品质的五个主要方面。①智力可以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指的是人的整个心智系统的力,包括知、情、德、体等诸内容,狭义则指的是认知力,有别于情感力、道德力、体能力和成就力。本文“五力”协调论中的智力着眼于狭义的理解,意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标志着一个人的聪慧水平。情感力指的是对情绪情感的知觉、理解、评估和表达的能力,内含着对自身情绪情感的把握和调节,对他人情绪情感的揣摩与驾驭,还包括一系列自我激励、自我承受和社…  相似文献   

13.
以女性为主要受众群体的穿越剧多采用灰姑娘的叙事模式。以“穿越”为契机,穿越版的灰姑娘形象揭示了现代女性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深层心理诉求。“多马王子”现象则反映了现代女性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情感需求,而她们对待情敌和敌人的态度更是女性独立、自信的体现。在女性视角下,灰姑娘们张扬个性、表达自我,在消费文化的大潮中成为女性观众的偶像。  相似文献   

14.
现代设计素描已经超越了原来狭义上的“设计素描”,成为素描的新传统 ,适应了现代设计的发展需要。在设计素描教学中 ,教师应结合设计素描的基本要素 ,应用创造性构想 ,采取引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引导的方向 ,是使学生能够有效的把握物体造型的全貌 ,主动的进行创造性构想 ;从观察到感受 ,从想象到创造中培养学生适应时代的设计意念及造型能力 ;从素描出发 ,走向设计 ,这就是设计素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情境”作为一个现代诗学概念,可融中国古典的“意境”和西方的“戏剧性处境”等观念于一体,它可指现代诗吸收小说、戏剧等文类要素而呈现出的文体混合倾向及其包容性品质,还可指现代诗采用的客观化、非个性化的知性抒情策略。中国现代诗的情境建构可分为拟态化、场域化和戏剧化三种类型。“拟态化”的实质是诗人将自我情感客观化,并在自我与外物、自我与他者之间建立一种相应相通的情感契合关系。“场域化”特指诗歌吸收绘画艺术的表现功能,将抒情主体在时间流程中的思想或行动转化为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空间形象,以视角形象和空间场域来传递思想和情感。“戏剧化”指诗人营造的戏剧性人物的独白与对话、戏剧性情节的对立与冲突、戏剧性时空的跳跃与转换,以及由此综合而成的戏剧性处境。现代诗的情境写作,是现代诗人面临20世纪以来多样化和复杂化的文化语境所做出的积极回应,折射出现代诗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审美趋向。情境诗学为我们研究现代诗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论李鸿章的个性心理特征及其“自我”塑造张富强个性,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在于它的社会性。引用著名个性心理学家阿尔波特(G.W.Allport)的定义来说,所谓个性,就是“决定人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顺应的独特性”①。...  相似文献   

17.
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长期存在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造成知识和情感教学分离的现象。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问题,揭示缺失情感因素的教学弊端,进而从提升教师内涵与素质、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技术手段、营造和谐课堂等方面提出促进情感教学的措施,以优化教学提升学生的情感智力,使学生知识和素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个性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我国教育目的的一个重要基本点.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重趋势。我国教育理论界从80年代末以来对“个性教育”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果.本文试图对“个性教育”的研究成果作些综合和概括.希望能引起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一、个性教育的涵义个性教育就是培养、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但“个性”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对纠、性”的不同理解必然导致对个性教育理解上的差异。在80年代末以来的“个性教育”研究中,不同研究者对“个性”及“个性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  相似文献   

19.
教学是艺术,是科学,是艺术就应该有创新,是科学就要实事求是。经过多年摸索,我认为课堂教学中一般应突出六个特征:起始性、突出性、及时性、联想性、简化性、序化性。现就课堂教学中运用“六性”的问题,谈一点体会。一、起始性课堂教学要讲究起始的艺术,开头要有点特殊性才行。讲究起始的艺术,是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为学习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它成为学习的动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开头部分往往容易记住。因此应该注意每一节课的开头,研究怎样的开头才富有吸引力。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的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可以化书面语言为有声语言;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