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历史的长河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女性始终处于附属的地位。在回族的历史发展中,男性居于主导地位同样也占据了很长的时间。回族历史中男女双方的婚姻有一个思想沿边的过程。对于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回族女性,推动回族女性解放事业的发展。因此回族女性的婚姻观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当代农村青年的大多婚姻家庭习俗也随之变得简化,农村地区的许多传统婚姻习俗在不断淡化甚至逐渐消失。但是,在众多的婚姻习俗中,彩礼习俗并没有随着人们婚姻观念的转变而转变,在广大农村家庭中仍广泛存在。因此从传统习俗、社会观念等方面分析了农村高价彩礼存在的原因,高价彩礼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并分别从经济、社会、法律方面提出遏制农村青年高价彩礼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静  宋晓春 《现代妇女》2014,(7):350-350
本文主要介绍了回族在饮食禁忌方面的习俗,对回族产生这种饮食禁忌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回族饮食禁忌在后世的传承,以了解回族的饮食特点,加强与少数民族间的互动与交流,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实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婚姻习俗是一个民族经济、思想、宗教、文化精神的反映与折射。婚姻习俗并非一成不变,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变。本文从婚俗文化视角,运用观察手段,对额敏县维吾尔族婚姻习俗及其演变形式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婚礼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回族是由进入中国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维族人、汉人及其他少数民族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民族共同体。回族形成后,回民普遍使用了汉姓,但追溯回族姓氏的历史与发展,有许多耐人寻味与值得探究的东西。 回族姓氏的演变 谈到回族的姓氏,我们应该了解他们的“先民”阿拉伯人、波斯人等的姓氏特点。如阿拉伯人,全名一般由部落名、祖父名、父名与本人名等构成。所以在唐、宋、元甚至明代,我国仍有一些阿拉伯人、波斯人、中亚人保持原来的姓氏,如1965年在泉州发现的唐代古阿文石刻,刻文有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提这一人名。在元代,大批外来穆斯林进入中原,并参与军事、政治等重大活动,出现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诗人、学者等,他们中的许多人仍保留了原姓氏,如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纳速拉丁·阿老瓦丁。但也有不少人改用了汉姓,如诗人丁鹤年、高克恭等。元代进入中原的外来穆斯林,在姓氏上反映了回回人在保持原有习俗的同时也吸收了汉族习俗的特点。当时回回人取姓氏有这样一些特点: 1.有些回回学者受汉文化影响较深,他们既保持原有姓氏的特点,也采用汉族的字和号。如元代著名回族诗人萨部刺(阿拉伯语音译),号直斋。 2.有些回回人既有原名,又有汉文名字。这在元  相似文献   

6.
爱情婚姻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蕴涵婚恋题材,“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秆、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回族饮食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宗教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地域和周边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饮食文化既有传承的一面又有发展的一面,并且独特的饮食特色,也在另一个方面体现出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8.
苗族的婚姻,有其独特形式和习俗,雷山地区苗族婚俗虽然各地略有不同,不过多大同小异,且已被多数熟知雷山风物的文人墨客、学者名人所知。本文希望能尽可能的在普遍的婚俗习惯中找寻不易被人们所察觉的苗族婚俗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之一,生活在丝绸之路上的维吾尔族人受到各种文化的影响形成独特的文化形式。无论是从各种文献还是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看出维吾尔族人生活中形成的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些习俗中婚礼习俗具有着不同的特色。本文从民俗学的角度,对乌鲁木齐地区维吾尔婚礼和婚礼文化习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家族组织民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历经了几千年的历史演变,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回族家庭组织民俗在传统回族社会的社会结构和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一定的文献研究及相关田野调查,以宁夏平罗县田家村这样的家族式回族农村社区为例,通过了解其乡村文化传统及乡村社会变迁,进行家族式回族社区的家庭组织民俗研究。通过参与观察及深度访谈,调查研究并总结出传统的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形式,并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回族家庭组织民俗的价值与意义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回族居住格局形成于明朝,历经清朝和民国的巩固与发展,最终形成了顺河回族区的聚居格局。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开封市顺河回族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族聚居的格局渐渐地被打破,开封回族在经济、文化、思想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开封市回族近些年的居住格局入手,通过比较观察,结合社会历史、民族政策、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深入探索开封市回族聚居区的变迁,试图提出可行的建议,促进开封市顺河回族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女事资讯     
印度:一妻多夫见怪不怪 印度北部山区部落民族的“一妻多夫制”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一习俗最早始于一个本达法部落,是由该部落的一重大事件引起的。据说在5000多年前,该部落与外族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战争,历史上被称为马哈巴哈拉塔战役。当时该部落有同胞五兄弟为捍卫本部落利益立下卓越战功,部落头领为表彰这五兄弟,将其公主达尔巴娣同时嫁给五兄弟为妻。从此,人们沿用部落领袖的做法,“一妻多夫制”便开始流行,其婚姻基本形式是一家同胞几兄弟同时以一女人为妻。在这以后的数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外部世界发生了天翻地…  相似文献   

13.
宁夏回族建筑是边塞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与历史流变过程中创造出的一脉独特的建筑营建体系。文章基于规划、建筑、景观学科之间的交叉研究方法,结合以"时空"背景的横向维度与"规划—建筑—装饰"的竖向营建逻辑框架,从聚落空间到建筑装饰整个营建过程分析回族营建体系在美学上的理性与智慧,归纳总结回族建筑独特的人居审美与艺术特色,为回族建筑的持续发展及相关文化艺术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婚姻对等原则是中东传统社会中缔结婚姻的主要原则之一。伴随近代以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传入,中东国家民众逐渐认识到婚姻对等原则的不平等性。尽管大多数中东国家对此原则进行了修改,放弃将其作为法定择偶的标准,但该原则仍在阿曼广泛存在。本文基于婚姻对等原则的历史演变,从部落结构、伊斯兰教、父权制和人口构成等方面考察婚姻对等原则在阿曼社会存在的基础,分析该原则在现代阿曼社会变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前景,为理解阿曼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的灿烂源头之一,爱情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在爱情诗中出现的定情信物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定情信物是男女感情的凭证,是双方情愫的"代言者"。它完全不同于后世婚姻文化习俗中的"纳征",也同样区别于戏剧小说中出现的定情信物,它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又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婚姻的未来     
任何关于婚姻未来的严肃讨论都需要清晰地了解婚姻的历史,以及造成它最近一些变化的原因。许多希望“重新制度化”婚姻的人错误地把婚姻曾经具有的稳定性当做让它在管理社会生活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的理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自古以来婚姻的缔结,就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聘金、聘礼的习俗,这种聘金、聘礼俗称“彩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送男方一些物品,称作“回礼”,俗称“嫁妆”.彩礼本是传统婚俗“三媒六聘”中订婚的象征,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彩礼有时却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明确指出了婚姻关系乃是世俗社会中的伦理关系,其外在表现形式是家庭。反对轻率离婚和禁止离婚,尊重婚姻的本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系统地阐述了家庭的起源、演变及发展趋势,科学地分析了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家庭关系发展的特点,并且第一次从性爱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婚姻法思想为我们正确地认识爱情婚姻家庭的本质及正确的树立爱情婚姻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个族群的生死观和丧葬习俗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古埃及人在生死观方面信奉太阳神传说,其丧葬习俗也具有普遍的来世观念,从前王朝时代直至新王朝时代,本文从不同历史时期对古埃及墓葬的发展演变予以论述,向读者展示了古埃及丧葬史之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0.
过去20年,中国的社会变化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变化,而新的变化还在继续——这种变化直接投射到每个人的行为选择和每个家庭中,在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经历了多次婚姻变革,社会以法律、政治、经济等手段,将中国式婚姻规定为一个个标准行为。而今天,新的婚姻革命正在来袭,它在继承,也在摧毁过去关于婚姻的定式,它力图显示自己的个性,它在嘲笑关于婚姻的成见,并自由地走上一条不确定的新道路。我们正处于历史的转弯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