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1月6日,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对外挂牌办公,同时,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驻赣办事处在南昌成立.新四军在南昌期间,不仅完成了将散处在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广东八省四十几个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整编为新四军的艰巨任务,而且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起到了唤起民众抗日救亡、鼓舞民族斗志、凝聚军心的作用,在抗战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闽东一批就读于北京、上海、福州的进步青年在"五四"运动之后陆续回到闽东,传播马克思主义.1931年党先后派邓子恢、陶铸、叶飞、苏达、曾志等同志到闽东,同当地领导革命的马立峰、杨而菖、詹如柏、叶秀藩、颜阿兰、郭文焕、阮英平、范濬、范式人、施霖等同志一道,发展党的组织,发动农民暴动.1934年在福安柏柱洋成立了闽东特委、  相似文献   

3.
刘少奇同志为新四军和华中解放区的建立、发展壮大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中国革命史写了光辉一页。 一、打开华中抗日局面 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军部在南昌正式成立,叶挺同志担任新四军军长,项英同志任副军长。当时项英同志执行长江局王明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严重妨碍群众运动和部队的发展。一九三八年十月,我党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改东南分局为东南局;另成立中原局,刘少奇同志任书记,领导新四军江北部队和华中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  相似文献   

4.
袁国平,原名袁幻成,后改名袁裕,字醉涵,湖南宝庆县袁家台村(今属邵东县)人。1906年5月26日出生于手工业工人家庭。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左翼宣传队第4队队长。1927年先后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9年6月起,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3科政治委员、教导师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3月受中共中央委派担任新四军政…  相似文献   

5.
故地寻访     
《重庆社会科学》2011,(4):16-23
故地寻访/百色起义纪念馆探秘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广西百色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和百色临时苏维埃政府。百色起义是在南昌  相似文献   

6.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以刘少奇为书记,统一领导长江以北、陇海路以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等地区的敌后抗日斗争.此时,由南方八省红军和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在皖南集中整编后,东进江南,北上皖东、皖东北,初步打开了华中敌后抗日的局面.可是,以王明、项英为代表的党内一些领导干部,对国共合作新形势下的阶级斗争缺乏正确的认识,存在右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早在两千多年前,两国就有了友好往来。公元589年,精统一中国,日本与隋朝往来更加频繁。到唐朝,两国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前代,整个唐代日本曾先后派19次遣唐使“。唐天宝三年(744年),鉴真和尚与日本僧人荣壑、普照等人曾派人到福州买船以东渡日本。唐贞元二十年(804年)七月,日本派出遣唐使团学问增空海、格逸与大使藤原葛野麻吕等人所乘第一艘船因遇风暴,在海上漂流多日,于八月十五日到达福州长溪县(今霞浦县赤岸镇),这是福州境内首次接待日本遣唐使船舶。当年十一月三日,在福建观察使兼福州刺…  相似文献   

8.
<正> 湖西抗日根据地是1938年5月徐州沦陷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建的。在这个地区战斗的八路军一一五师苏鲁豫支队、黄河支队和人民群众一起,前仆后继,英勇奋战,先后顽强抗击着日伪军十四万余人的进攻,歼灭杀伤日伪军五万余人,向八路军、新四军正规部队输送优秀湖西子弟三万余人。湖西人民对八年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 湖西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大致可分两大阶段: 一、从徐州沦陷到苏鲁豫支队来湖西为初创阶段(1938年5月—12月) 湖西抗日根据地是指苏北、鲁西南的南阳、独山、昭阳、微山四湖以西地区,东抵津浦  相似文献   

9.
<正>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11月13日,孙中山离粤北上。孙中山北上无疑是应冯玉祥国民军和段祺瑞、张作霖皖奉军阀等反直派的邀请,共商国是。除此之外,他的北上更有其深刻的主观动因,即孙中山国民党人联合冯玉祥拟实行“中央革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李鸿章在庚子年奉召北上,完成其政治生涯最后一幕.围绕北上一行的相关论说仍有史实不清或理解偏差之处.通过补证工作,可以发现:庚子事起时,李出于自我禁抑,对中央政策不敢轻易建言.盛宣怀等人策划调其回任直督,与清廷召李“迅速进京”并无直接关联.李奉召后,已做出北上实际部署,因大沽开战不得不顺延行期.其最早向日本作出外交试探,然后转向俄商,北上抵沪后,又拟密派亲信杨崇伊代行入京,并托日本军舰护送,事终未果,但其“亲俄派”身份为英、日等国所忌,沪上外交也无奈附着了浓重的国际政治阴影.  相似文献   

11.
何涵 《快乐青春》2010,(9):39-40
1936年5月,红四方面军挥师北上,准备第二次过草地,部队停下来短期休整。根据上次过草地的经验,部队要通过漫长的草地,不少人会因为缺粮饿死。休整的任务就是全军动员,准备粮食。  相似文献   

12.
唐洪森 《江汉论坛》2003,2(11):97-99
1944年夏,趁国民党军正面战场出现大溃败之际,中共中央决定经略河南,主要由新四军第4、第5师担负向河南发展的战略任务。该两师在巩固内部工作的基础上,尽可能的抽派更多的部队挺进河南,新开辟了豫中、豫南、豫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初步打通了与华北八路军的联系,形成中原解放区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张云逸等人在中共兵运工作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广西具体情形,对俞作柏、李明瑞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兵运工作,如在军队建立党的组织、加强政治宣传教育、改变部队成分、掌控军队领导权等,从而为红七军的成功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百色起义的顺利举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5(3):F002-F002
秦大虎(1938-),山东蓬莱人,教授。10岁参加部队文工团,1956年考入浙江美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先后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和济南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工作。1985年从部队转业回美院,曾任中国美院党委委员兼油画系支部书记、主任,  相似文献   

15.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后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进行了四次重大的北上(撤)战略行动,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的红军长征北上抗日、抗日战争初期的南方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华中抗日、抗战中期的皖南新四军北移和抗战胜利后南方八省区根据地革命武装渡江北撤。这四次北上(撤)战略行动,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领导人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四次重大转折的历史关头分别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生动运用和集中体现。中共领导的南方革命力量四次北上(撤)的史实是众所周知的,在此,本文主要是考察其相互关联的共同…  相似文献   

16.
一九四五年八月,苏联出兵东北。党中央发布命令,利用机会进占东北。首先派冀东军区的曾克林,还有唐凯率领卢龙分区的七百多人出山海关,直到沈阳。进沈阳后,曾克林同志曾飞延安汇报。此后,党中央决定派更多的部队和干部到东北来。我曾听曾克林同志简单地讲过这件事。  相似文献   

17.
平江文物     
1 925年7月22日,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平江县天岳书院举行了震撼全国的平江起义。翌日,大会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边区革命根据地.1985年,天岳书院辟为“平江起义纪念馆”。平江县城东南嘉义镇是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 9 38年2月,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从平江开赴皖南抗日前线,在此设立“新四军留守处”(后改为通讯处),由黄跃南任通讯处主任。1 9 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27集团杨森部队,突然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惨杀涂正坤等6人,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平江惨案”。 惨案发生后,党中央在延安举…  相似文献   

18.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将领冯玉祥在北京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曹锟的北京贿选政府。冯玉祥等在事变当日即电致孙中山等全国要人,主张"一切政治善后问题,应请全国贤达急起直追,会商补救之方,共开更新之局"①。冯玉祥随即又派马伯援持亲笔信南下广东请孙中山北上,段祺瑞、张作霖也先后电请孙中山北上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前,英殖民主义者已与广州、宁波、天津等地有通商关系,并开始觊觎上海。早在清乾隆二十一年(1765年),英东印度公司的毕谷曾建议英政府进取上海。1832年东印度公司派林特赛乘帆船“阿玛斯特爵士”号,由澳门出发,经厦门、福州、宁波等地来上海,这是到上海的第一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2月8日惊悉恩师熊德基先生于十一月二十六日病逝,奔丧不及,五内俱焚。拊膺恸哭之余,深以为思师毕生革命,劲风高节,人所共钦,道德学问足以为后世之楷模。倘或不彰,损失莫大。我早岁受教泽,今有寸进,皆先生培育所致。自以为于先生道德学问,知之较多,虽才识谫劣,亦未敢后人,谨述先生之治学处世,以期有益于来者。 1935年春,先生为寻求救国道路,赴北平(今北京)求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2月22日,先生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捕。在革命运动中,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于193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未及宣誓,“芦沟桥事件”便爆发了。8月,先生回南昌,在中共东南分局的领导下,受新四军南昌办事处委托,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做地下工作。次年5月9日,筹办《大众日报》,巧妙地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是年夏,先生在新四军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住处宣誓入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