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缘园 《理论界》2013,(6):59-62,105
20世纪70、80年代的福利国家危机之后,对福利国家传统理论的质疑和探索成为热潮。"福利多元主义"在危机中应运而生,并成为讨论者口中福利国家新的理论范式。本文分析了福利国家危机和表现,探讨了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变革实践,对其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障碍作了分析,得出福利多元主义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依据国家在福利供给中的责任承担方式,西方福利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前福利国家时期、福利国家时期和后福利国家时期。在不同的福利模式阶段,其社会经济背景和思想基础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瑞典,这个遥远的北欧国家,在我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还是一个神秘的王国。我怀着浓厚的兴趣,于1985年11月对这个所谓福利社会和法治国家作了实地考察、访问,印象确实难忘。 的确,瑞典有比较完善的福利制度,一个人生老病死都有福利制度的保护。 生:婴儿呱呱坠地,就开始享受福利待遇——儿童津贴,瑞典的儿童津贴视其每个家庭孩子的多  相似文献   

4.
“福利国家”始于19世纪80年代,在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较大发展。战后“福利国家”政策的实行,源于西方国家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劳动大众为争取各种社会权利而进行的长期不懈斗争、社会主义国家的挑战和改良主义等思潮的盛行。但这一政策近年来也面临一系列困境,各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尽管“福利国家”政策有其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它本质上是资本主义在自身框架内的一种改良措施,它没有也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更不可能改变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瑞典社民党在长期执政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瑞典模式”。从理论形态的形成来看,这一模式可明显地分成“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三个发展阶段。其中,上承“福利社会主义”,下启“基金社会主义”的“职能社会主义”是“瑞典模式”的理论核心,在瑞典社民党奉行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从“福利社会主义”到“职能社会主义瑞典社民党是1932年首次以多数派身份上台执政的。当时,瑞典深受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就业人口中有30%以上失业,人民生活十分贫困,社会严重动荡不安。因此,社民党的施政纲领以实现充分就业、改善福利为主要目标。当时的党主席汉森就任内阁首相后立即  相似文献   

6.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目前,我国面临着城乡、区域以及经济与社会等多方面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通过压力维稳及刚性稳定模式实现了社会政治稳定。这种维稳模式具有极大的社会风险,其转变有赖于宪法的落实,亦需要推动社会发展,尤其是以强调国家社会责任为核心的福利国家体制的建立。社会发展是政治稳定的保障,脱离发展的稳定难以长久。  相似文献   

7.
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多年来,管理的概念常常被看成是与国家行为的效率和效益相关的广泛问题的一部分(斯托克,1995年)。管理理论不仅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研究统治和权力的行使,而且被用来探讨治理取得最高的社会效率的方法。从而提出的问题是,在一个全球化和不确定性均日益增加的世界里如何更好地管理社会。治理理论把对可管理性危机的研究作为出发点,断言种种解决办法正在出现,并且可能是对当前各种问题的最佳处理。第一个问题已经成为最重要的问题。它包括积极分析以及规范的和/或意识形态的分析,二者交织,难解难分。这一术语新近获得了无所不包的…  相似文献   

8.
福利国家表明国家承担起对公民的福利责任,凸显了国家的福利功能,并不是高福利的代名词,不同时期福利国家的福利程度都在发生变化,不同模式福利国家的福利水平也相差甚远,因此,福利国家首先是一种福利态度、福利理念,其次才是一种福利程度。我国应借鉴福利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积极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9.
"福利"是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长期争论的一个概念,英国白金汉大学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诺曼·巴里对"福利"有独到的见解,他对政府提供完全福利持怀疑态度,希望挖掘个人、市场和社群的福利价值,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福利”是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长期争论的一个概念,英国白金汉大学社会和政治理论教授诺曼·巴里对“福利”有独到的见解,他对政府提供完全福利持怀疑态度,希望挖掘个人、市场和社群的福利价值,以实现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家庭福利是对人口工作和社会福利工作中的共同对象——人口福利与家庭福利的整合,是一个全新的福利概念。人口福利与家庭福利有其指向上的相似性,政策内容的重合性,以及实施过程的一致性。人口与家庭福利具有大福利、发展型福利及适度普惠型福利特征,包括儿童福利、妇女福利、老年人福利等内容,其供给主体多元,实施方式多样。构建以家庭为媒介,覆盖人的整个生命历程,福利主体多元,强调适度普惠的人口与家庭福利体系,对于以科学理论支撑并推动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统一与德国福利国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全球化危及了各国继续给自己的公民提供社会经济保障的能力。新自由主义的“时代精神”与全球化相伴而来 ,已经渗透于走向政治中心的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欧盟为建立货币同盟而实行的趋同标准加强了对欧洲福利国家的压力。德国的“社会福利国家”先于现代福利国家诞生 ,因此它在德国的政治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但是 ,高失业率、统一的代价、对全球经济竞争的关切 ,都影响了德国政府继续维持社会福利事业的能力。统一尤其给政府开支增添了巨大的负担 ,而经济独立发展的前景却极其渺茫。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比战前加快,也使社会生活条件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有些资产阶级学者对马克思的贫困化理论发动了一场新的挑战。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的代表人物、哲学家赫伯特·马库塞就说:“可以看到的物质上的贫困化已经消失,一个拥有小汽车、电冰箱的工人已不复是马克思所说的无产马克思的者,他们不会有革命意识,不会有实行社会主义的切身需要。”西德有的学者则说:“与预言不同,规定现代工业市场经济面貌的并不是群众性的贫困,而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广大居民的福利”,等等。资本主义社会真的变成“福利社会”了吗?本文打算对此做初步剖析。  相似文献   

14.
福利国家向何处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欧洲民族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部分地取代了教会的社会职能 ,并根据政权形式的变化、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外部世界的压力 ,逐渐形成了现代的福利国家。要回答现代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的问题 ,必须了解 :一、民族国家外部条件的变化 ,二、民族国家内部社会需求的变化 ,三、国家政权机构和合法性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福利国家作为一种履行现代社会职能的国家形态的本质特性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社会功能 ,并以欧洲联盟及其成员国为案例 ,分析了福利国家在内外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变化中的改革发展道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福利国家是指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为了管理控制社会风险所建立起来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在内的整个国家范围内的普遍福利政策.本文所侧重探讨的是福利国家的结构性根源,以及在不断加快的全球化进程中,福利国家的三个结构性根源--民族国家、劳资妥协、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同时以此为基础,对构筑起适应全球化进程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6.
为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三大精神,研究加快和深化改革的问题,江西、山东、四川、河南、北京社会科学院科社所和国防大学杂志社发起,于近日在江西九江市召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九个省(市)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会议认真学习了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所作的《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以十三大精神为指针,紧密地结合实际,集中讨论了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来解释建立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并以此来诠释西方福利国家存在的理性缘由 ,以期在主流经济学和社会保障及福利国家之间建立一个对话渠道。在这个基础之上 ,试图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来论证社会保障的建立和福利国家的存在不仅仅是由于“社会正义”的需要 ,更重要的 ,它还是由于“经济效率”的原因。本文首先对战后西方世界正式宣布确立福利国家以来半个世纪中西方经济学研究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的学说史做一个概要性的回顾 ,对每个阶段的研究特点和热点问题予以分析讨论 ;然后着重对 2 0世纪 80年代至今西方经济学研究福利国家的成果和现状设立单独专题进行评析 ,即分别从宏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公共物品和公共选择理论等几个方面就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的效率功能进行私人保险市场与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效率比较 ,以期对失业、医疗健康、教育和养老等领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存在根据给出结论。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建成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经济不景气时期,福利国家遭受财政等诸多方面的危机,福利国家也因此受到尖锐地批评。为了解决财政上的危机,回应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与福利需求,同时为避免行政官僚僵化与无效率的行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试图通过社会福利“民营化”的方式对原有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有成果同时也存在缺陷。对其改革成效的思考,将有助于建立一个福利与经济双赢的后福利社会。  相似文献   

19.
从福利私营化的理念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福利国家类型背后隐含的福利理论,力图探讨在福利私营化过程中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及发展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1)
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福利国家本质上是对个人、市场和国家之间责任关系的一种界定。20世纪40年代英国为应对工业化和市场化带来的风险,解决由于社会团结缺失造成的社会原子化现象,通过以国家为代表的公共力量介入,以福利国家建设重塑了社会整合。研究这段时期英国福利国家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和规律,对于当前中国发展模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