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5个经济周期,它们均属于增长性经济周期。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持续时间大大延长,经济增长受外生性冲击打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但随着我国国际贸易依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与全球经济波动的联动性也呈现加强态势。此外,我们从4个方面探讨了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发现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率的波动幅度均大于GDP增长率的波动幅度,但其总体波动趋势一致。从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时期来看,不仅投资、消费、进出口、政府收支增长的波动会引起GDP增长的波动,后者的波动也会影响到前者的波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种互动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历史的重大进程,是决定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大事。现代化是近代中国百年以来的梦想,革命为这一梦想扫平了道路,改革开放则让这一梦想成为现实,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历史经验的研究极其必要,可以成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史研究的一个着力点,可从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战略、现代化动力、现代化指标、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生态现代化、区域现代化、国际现代化等方面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独立自主的探索与实践创新中实现了自身的重大发展。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关系是贯穿中国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一条基本线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规律,又探寻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融合之路。基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中国的现代化实践既遵循历史规律,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又植根民族土壤进行独特的自主创造。在现代化阶段性推进中,中国共产党根据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持续发展,创造了现代化发展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在现代化、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三大主题的牵引下,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引人瞩目,"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赢得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也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变迁。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变化,认真总结社会建设取得进步的原因,进而才能积极地为当前社会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工业化进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基于工业化的基本理论,选定工业化综合评价的指标与相应的标志值,根据各指标的重要性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利用改革开放以来各年的统计数据测算出各时期的工业化水平。研究发现,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速度不断加快:建国后开始的工业化进程,1978年就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初期的第一阶段,前工业化时期历经30余年;1993年进入工业化初期的第二阶段,历经15年;2003年进入了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历经10年;2008年将进入工业化中期的第二阶段,历经5年。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利用外资的进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举世瞩目.这一巨大成就的创造离不开对外资的充分利用.然而.在中国利用外资的过程中也存在外商"独资化"趋势对中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贸易顺差过大、外资与内资市场竞争中产生挤出效应等问题.新时期,我们应调整外资利用战略.转变引资方式,调整引资政策,进一步健全相关法律,维掮国家产业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就邓小平对“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提出和设想作了全面的探讨,并指出它对中国全面走向现代化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韩克庆 《社会科学》2023,(6):159-169
社会政策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制度内容。以现代化理论为视角,从政策体系、覆盖对象、待遇水平、财政投入四个方面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以来社会政策的发展进行系统梳理可以发现:首先,我国社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为顶层设计不断优化、规范化程度进一步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不断增强。其次,社会政策的覆盖对象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对象识别更加精准、新的覆盖对象逐步被纳入。再次,社会政策的待遇水平稳步提升,主要表现为社会救助水平持续提高、特殊群体的福利补贴逐年增加。最后,社会政策的财政投入稳中有增,主要表现为财政投入总额持续加大、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政策的未来发展还面临着城乡统筹、流动人口等诸多挑战。可以预见的是,随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深入,社会政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会更加凸显。  相似文献   

9.
现代化是一个世界级现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既有现代化的共通性特征,又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立体化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的逻辑内涵,关键点在于从发生逻辑入手,把准中国社会发展脉络的整体方向;从理论逻辑探析,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引领;从实践逻辑出发,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斗目标的定位生成。以此建构起从发生到理论再到实践的逻辑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吸收借鉴世界现代化文明成果,扎根于中国实际,坚持独立自主探索得来的。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由被动转为主动,走出了一条通往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同于之前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传统模式,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发展;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超越了资本至上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拓展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学的角度思考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系统的发展 ,使社会系统在协同变化中探索新的有序结构 ,形成远离平衡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另一个方面启示我们 :只有遵循系统变化的规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而发展中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指导着我国新的改革开放实践。  相似文献   

13.
越共"九大"以来越南革新开放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勇 《学术探索》2003,(11):41-45
越共"九大"以来,越南积极推进革新开放,越南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回顾、反思和前瞻,进一步明确法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的涵义,借鉴其他学科有关研究成果和选取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学研究方法是中国法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哲学根据。改革开放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实践形式,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性和辩证法的革命性。从实践的层面上看,实践标准内涵每一次丰富和发展都赋予了改革开放不同的哲学使命;从理论层面上看,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表明,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的哲学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越  李建华 《齐鲁学刊》2001,1(1):69-75
由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的不同以及各种具体的历史原因,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发展与进步中出现了差异,这种差异在当代显得更加明显与突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在今天获得迅速发展与长足进步,就必须树立开放观念,实行开放政策,把国门、省门、地区的门打开,引入所缺的资金、科学技术与现代化管理,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如此,方可加快发展的步伐,否则,夜郎自大,闭门建设,就会延缓历史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现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由的扩大,即人们开始有权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生产自己的财富.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原因就在于不再局限于以前的劳动价值观,而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市场怎样使人致富.市场以交换为特征,所以对中国改革的理论总结应当集中在交换创造财富上.中国下一步改革开放的重点,应当继续坚持走市场化的道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构建社会的平等与和谐,从而尽早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8.
治理民主是基于西方自由民主和中国民主实践探索所提出的一种新概念和新理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人民主权”民主理论指导下,通过改革市场经济管理体制、培育社会自主力量、发展协商民主以及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等举措,拓宽了治理民主场域,丰富了治理民主形式,并完善了治理民主规范,使国家有效治理与人民权利保障得以相互推进。经验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治理民主探索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并不断完善改革探索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与公民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也是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区域经贸各领域的发展合作,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该区域蕴藏的巨大潜力的开发。云南作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前沿和窗口,其在地缘政治中的条件、对外关系史上的地位和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历史机缘,决定了云南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应当成为连接"三路"、"两洋"、"两洲"的核心枢纽。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及其理念转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40年来,伴随着社会结构的震荡变革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分化,“后全能主义时代”以及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导向产生的国家社会治理模式带来的总体性社会危机不断加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探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严谨的内部结构、鲜明的体系特征,展示了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理论自觉,为我们做好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科学方向。针对40年来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变迁,分析了不同历史阶段产生出的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以及带来的影响,提出其变迁背后体现的是强烈的时代性特征,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摸索出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之路,做出了多方社会治理权参与运行的制度性安排,必将带领中国走向现代化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