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三三制"政权建设的新形式,成功的实现了在抗日根据地的局部执政。"三三制"政权的实质是民主。"三三制"政权保障一切抗日人民的民主权利,建立起人民管理国家的权力机关——参议会,与民主党派实行政治协商,民主合作,以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建立起了广泛的民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创建和领导的民主政权形式,"三三制"政权建设的实践,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一次重要实验,为中国共产党今天的民主执政积累了历史经验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1941年1月后,在刘少奇、陈毅同志领导下的盐阜区各好党组织,坚决执行中央关于建立三三制政权的战略决策,建立了真正的抗日民主政权。他们在选举中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选举制;用组织法规充分保证人民对政府的批评监督;民选产生的各级政府和干部厉行民主集中制和民主作风。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在盐阜大地上创造了民主运动的奇迹,有力地推进了盐阜区的抗日斗争,同时也为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4.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权,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三三制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民主政权,基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其领导权属于中国共产党。三三制政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对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具体形态——“三三制”政权,在中国现代宪政运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及在抗日根据地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新民主主义的宪政,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地团结了抗日力量,改善了中共对政权的领导,加强了与党外人士的合作,推动了全国的政治民主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这一政权的成功实践,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以及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功不可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三三制政权”都实际上成为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政权。这一政权的成功实践,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以及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取得都功不可没。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三三制政权都实际上成为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雏形。  相似文献   

9.
10.
协商民主理论强调的核心要素是公共政策协商的民主平等、公共利益对话的自由理性、公共治理活动的公开公正,协商民主理论对基层民主建设是一种较好的契合模式。通过实地调查,目前安徽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蕴藏着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体系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过程问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中政策执行问题等。在农村基层推进协商民主的治理,要在完善选举机制的基础上,着力加强以决策、听证、协调、咨询等为重点的协商机制建设,构建以人员纵横流动和基层社会信息交流为内容的交流机制,构建以两委合作、村民合作、乡村干部与村民合作、基层政府与村自治组织的合作为内容的合作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理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发展和传播,使其越来越受到政治学界和政治活动家的重视。作为民主政治制度的新转向,协商民主制度具备以“公共理性”为基础的柔性协商特征,因此在中西不同的政权组织体制国家内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深入探讨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体制与中国议行合一制度中的协商因素,对两者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对位分析和比较研究,有助于突显协商民主在特定的社会背景和政治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中的民主意味着与决策相关的居民都应参与讨论和协商,而协商则意味着居民应具备某些辩论与对话的能力,因而在社区较好实践协商民主需要居民有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协商民主在社区推行从理论上讲有参与优势.但从实践上讲却也有参与困境,具体表现为社区公共参与文化的缺失、低度的参与认同、理性人的“搭便车”心态,以及多数居民参与能力不足等.促进居民积极有序有效地参与社区协商的路径有:培养具有公共精神的现代居民,实现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从普及谈判协商知识及培育社区自组织的角度增强居民参与协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政冶事务中最基本的权力应属于人民,但如果对民主不加限剜将会造成多数的暴政。间接民主和自由主义民主都不足以完全控制多数的暴政,还需要加入法制的元素,民主的缺陷需要宪政的补正。协商民主作为程序的民主,强调法律和议事规则在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以商谈的方式达到民主的实质,从而控制多数的暴政。  相似文献   

14.
政治沟通及公众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是影响执政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当前,强化多元主体的政治沟通,对于国家在政策制定、权力规制与社会稳定层面实现协商民主的基本意涵,具有重要价值。为此,在基层治理中以政治沟通为核心推进协商民主构建,需要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制度吸纳能力的提升,以及有利于沟通的政治文化与理性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界别协商作为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又一大创新,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界别性、专业性、协商性和平等性。同时,界别协商作为协商民主实践形式的又一创新,在协商民主审视下,还存在协商主体参与意识、协商能力不足,协商客体公共利益性、平等性缺乏,协商过程开放性、公开性欠缺的问题。从原则、形式、难点等维度,探讨界别协商的推进思路,能够弥补上述不足,并能将界别协商打造成人民政协又一大品牌。  相似文献   

16.
协商民主如何实现制度化,尤其是如何通过民主创新直接吸收公民参与政治过程,这一问题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认识、理解和分析协商民主制度化能够为当前有关协商民主体系的争论提供一个重要的、批判性的视角。以往任何一种制度都无法包容所有价值,协商民主的价值有时会相互冲突,权衡和妥协在制度设计中是必要的,只有实现各制度之间的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和这些价值。因此,探讨如何使协商民主能更有效地嵌入整个政治系统,并与其他制度形成配合,是当前研究工作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而其中最关键、最具实践意义的便是对制度化策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传到中国,正值中国民主建设刚刚起步之际,许多学者不可避免地要受其影响.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联系起来研究.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生命这一命题的提出,其现实意义在于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明确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即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和追求目标,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又为人民民主提供了旺盛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协商民主作为20世纪后期兴起的理论,对我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特别是对当今我国如何走出“维稳”的困局有重要影响。应用协商民主理论来解决现实中的维稳困境,树立正确的维稳观,构建有效的对话机制,不仅符合我国宪法的根本要求.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合法性,更有利于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19.
当前层出不穷的邻避冲突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基本方法、价值导向和制度平台。目前我国邻避冲突及其治理的突出问题是严重的协商不足,其原因在于协商意识、协商能力以及协商制度不足等。应从树立协商理念、提升协商能力、拓宽协商渠道、丰富协商方式等多方面来寻求以协商民主破解城市邻避冲突治理困局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政府信任其实是一个合法性问题,政府信任度的下降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政府与公众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成为政府信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加强公众与政府的互动,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无疑成为当代政府信任构建过程的题中之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理论,是对传统民主的矫正与超越,其本质强调政府与公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赋予政府更多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