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关系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哪里有利益关系,哪里就有诉求表达.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其核心既在于从分析机制的静态结构和运行规律入手,建构机制运转的理想模型;也在于深入社会实际,揭示诉求表达机制运行中的现实问题;还在于统筹协调,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合理路径并通过两者之间的有效契合,最终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西藏拉萨市三所高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西藏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内容与表达机制。通过调研可知,西藏高校学生利益诉求内容层次较低,诉求机制缺乏学生高度信任,诉求成本高。尽管普遍的不满意或不支持并没有得到有效诉求表达或情感释放,但不满情绪片段式、个体性积累,不具有凝聚效应,其行为结果方面,是这种不满情绪并不形成广泛的愤怒,而是逐渐凝聚为失望和慢慢习惯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是,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社会民众,能否通过一定的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然而,现实条件下,存在着诸如决策信息封闭、民意表达渠道不畅、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和保障民意表达的法律、制度缺乏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与民众间的良性互动。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在程序、制度、理念及方式上相对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进而提高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从日常生活视角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开展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路径,既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又有明确的现实诉求?从学理层面分析,马恩的日常生活理论,奠定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基础;从现实角度审视,大学生主体的价值观认知问题和高校价值观教育问题,构成了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诉求?围绕着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路向,从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目标?内容和机制上着手,探索建构一套从日常生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教育体系,即完善发展大学生日常生活需要的教育目标?深化吸收大学生日常生活的思想教育内容?创新符合大学生网络话语表达的教育形式和建立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制定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还需要建立社会认同机制,其主要内容有:强化意识形态建设机制,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建立健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社会宣传和教育机制;建立政府与民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公众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等。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意社会认同机制的层次性要求,发挥各级各类组织的作用,发挥现代传播工具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尚文华 《学术研究》2024,(2):27-36+177
理性的知识原则和信仰的良心原则是推动现代性的两大核心原则,两者分别表达了理性的普遍化诉求,以及现代人的绝对个体化和主观化诉求。“悬置知识,为信仰留地盘”是这两条核心原则之绝对差异的原理性表达:彻底贯彻,或彻底瓦解此原理是现代信仰能否重新确立的关键。克尔凯郭尔和黑格尔分别走在这两条绝对道路上:前者是罪(知识)—信仰的绝对辩证道路,通向的是现代信仰的绝对个体性和绝对主观性;后者则是知识—信仰相统一,甚至是同一的绝对思想道路,通向的是与信仰相关的现代形而上学体系。这两条道路并非如表面显示的那么对立,相反,它们都是对真理(上帝存在)如何展示在现实中,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仍然绝对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利益不断分化、重组,利益多元化将成为市场经济下现代社会的常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社会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存在种种不足。建立和完善好利益诉求表达与协调机制性平台,协调好社会各群体的利益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任务。  相似文献   

8.
农村代课教师是在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形成的教育群体,作为教育弱势群体的一部分,在社会资源重组过程中权益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面临着迫切的利益诉求和维护.所以应在明确代课教师的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现有利益表达渠道、扩宽新的表达途径、完善相关法律支持和行政监督,努力健全农村代课教师的利益诉求机制,以达到维护农村代课教师的合理权益,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正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群体性劳资纠纷问题日益突出,这是由于我国在"资强劳弱"的格局下,劳动者的诉求与不满在企业内表达不畅,劳动者以集体行动的方式,通过制度外的手段来表达利益诉求。由于当前我国群体性劳资纠纷协调机制尚不完善,劳动者群体的诉求得不到社会有效回应,必将会使群体性劳资争议进一步爆发。因此,必须加强对我国群体性劳资纠纷协调机制的研究,使劳动者群体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使企业的正常经营得到保障。论文结合JD区群体性劳资纠纷协调机制的问题及成因,提出完善JD区群体性劳资纠纷协调机制的建议,包括完善集体劳动关系法律法规、健全群体性劳资纠纷预防与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了社会利益的多元化,使我国初步形成了涉及经济、政治、公益及其他类别的利益集团.他们在表达自身利益诉求过程中存在着差异和问题.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利益诉求外部环境,承认利益集团的政策主体地位,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可以促使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诉求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从十八大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的大背景切入,通过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论框架及其原则要素的梳理,并结合当下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的时代趋势下高校提升竞争力的发展诉求和适应改革的需要,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探索如何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政策背景和时代潮流下不断推进高校统战工作法制化创新机制的路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康枫翔 《兰州学刊》2012,(7):193-197
利益表达是利益主体旨在影响政府决策而通过一定渠道将自身利益诉求表达于外的行为,其结构包括表达主体、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实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方式,其产生原因缘自利益表达制度化建构的缺失。利益表达的制度化建构需要保障集会游行示威权、改造信访制度、构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从而增强制度对利益冲突的容纳能力,并为利益冲突提供制度化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3.
群众的利益诉求表达不畅,长期得不到有效回应,是多数群体性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研究群众利益诉求的内容、特点,逐步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机制,是促进公民参与、缓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稳定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是广西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广西海洋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诉求。构建涉海学科专业群,应遵循协同共生、交融创新,以人为本、队伍先行,循序渐进、重点突破,质量、规模、效益协调发展等原则。具体路径上,应实施学科专业的战略重组,以打造特色为学科专业群发展的主攻方向,以项目建设为学科专业群发展的平台,以健全的机制与制度为学科专业群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开放式、低成本的利益表达机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极其重要。当下中国贫富差距扩大、改革发展成果共享不足等社会公正领域的突出问题都与利益表达的严重失衡密切相关,因为利益表达成本过高导致特定利益群体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和利益受损群体难以有效提出自身利益诉求。利益表达机制包含信息获取、意见表达以及决策反馈三个基本环节,降低利益表达成本、构建合理的利益表达机制也理应从促进信息公开、确保表达自由以及扩大决策民主等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在新中国的单一制国体语境下,伴随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财政权上收与下放,始终是学界和政界持续讨论的话题。驻京办与跑部钱进这一中国特色财政制度现象的广泛存在,根源于转型中国现实政经体制特别是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地方利益诉求机制的缺失与不规范。只有通过在中央与地方关系及地方政府间相互关系两个层面上建立公正、平等的利益表达机制,并借此完善现行财政分配体制,才是解决驻京办及其引发的跑部钱进等问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的核心诉求可从现实和理想两种意义上归结,其理想诉求只有立足于现实诉求通过某种现实路径才能实现.笔者以为,既有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或战略主要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想诉求,其政策实践或社会行动在不同历史境域下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或分化现象.比较而言,生态现代化则因其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的承继和实际、理性的操作实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现实诉求,并对中国生态文明语境具有特定的适应性,因而有可能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种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构建农业产业链的目的是通过农业、工业、服务业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来增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和提高农产品的比较利益,从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立和谐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农业产业链健康平稳运行的基础。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应遵循利益共享、保护农民、集体谈判和统筹兼顾的原则,构建农业产业链利益协调机制的基本框架包括目标、工具、主体、客体四个方面,各主体通过表达利益诉求、实施利益分配、协调利益矛盾来实现农业产业链各主体的利益和谐。  相似文献   

19.
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目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虽然得到了重视,但其权益还缺乏法律的充分确认和有效调整。为了实现社会和谐,政府作为全民利益和社会公正秩序的体现者,应当为利益表达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公民尤其是弱势群体提供利益诉求的制度性平台,使多元化社会中的合理利益诉求通过正当、规范的渠道输入公共决策过程中,供决策者调控、整合、汲取,从而制定出获得社会普遍认可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情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公信力的政治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为公民民主参与政治和政治诉求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对地方政府的社会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认识网络舆情的重要性,全面把握网络舆情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民意监督,建立网络舆情的快速反应机制,构建疏通民意表达的多元化渠道,建设责任政府,是地方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量地方政府政治公信力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