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霍维洮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3(5):22-25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之演变 ,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 ,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 ,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 ,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 ,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 ,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
霍维洮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22(2):57-62
西北回族军阀作为清代西北回族反清运动演变,曲折地体现了回族社会的历史要求,与这一民族社会紧密结合,标志着西北回族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它处于多民族社会环境和近代化过程之中,作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需要的各种努力,因而协调了各种社会关系。但它终于不能从民族运动向社会变革转化而败亡。于此我们可以把握它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4.
5.
马有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0(3):102-105
青海当代回族文学在经历了 5 0多年的发展后 ,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品质 ,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困惑与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其内在深刻的文化成因 ,以及不同作家的不同经历、知识结构等因素而形成的。本文系统梳理了青海当代回族文学的发展进程 ,并从文化视角加以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6.
刘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3,(6):33-37
在民国时期新兴的回族报刊中,回族婚姻问题是当时回族知识阶层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回族知识分子就回族社会中存在的早婚、奢侈婚姻和不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诸多婚姻陋俗展开批判,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即适龄结婚、简朴婚礼和向伊斯兰教义回归。这些讨论和重建措施实质上折射了民国时期回族婚姻中“变”与“不变”的特征:产生一定变化的是婚姻仪式与观念,不变的是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以及相关联的民族认同感,以维护族群边界。 相似文献
7.
青海回族经济型构的式微与衍生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烈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1):115-119
青海回族经济在不断升级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空间日益缩小,因此,回族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具备地区禀赋性要素、独特的市场经营特色、经济型构的市场化发展趋势三个基本要素。其中,禀赋性要素是基础,独特的市场经营特色是前提,经济型构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曾谦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60-63
民国时期,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是青海影响比较大的三个宗教派别。马步芳家族在统治青海时和三个宗教派别之间也有三种不同的关系,但无论马步芳家族与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其最终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马步芳家族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9.
李海红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5):14-17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或民族经济学从一开始便提出从经济方面来研究民族问题和从民族方面来研究经济问题,对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也给出了许多描述,本文就是在民族基础上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结构,包括回族经济的概述、吉林省回族经济沿革、吉林省回族经济结构、吉林省回族经济特点等展示了吉林回族在文化影响下与经济的交融。 相似文献
10.
马伟华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6)
"卡力岗"回族的族群认同,是在伊斯兰教深刻影响下的带有浓厚伊斯兰文化色彩的认同,人们的日常生活无不打上了伊斯兰教的印记,伊斯兰教作为一种重要的族群认同标志已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卡力岗"回族群众在大型宗教聚礼以及宗教节日中的一些具体礼仪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1.
王继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6):62-67
回族文学中的阿訇形象,随着时代的不同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现代文学中的阿訇是承担着振兴族教使命的启蒙者,是伊斯兰传统"创制"精神的载体和象征;新时期以来的阿訇文学形象,从国家民族意识代言人逐步发展为个体民族精神的彰显者,他们凝聚了回族爱国爱教的政治诉求、崇尚清洁的精神旨归;进入新世纪,回族文学中的阿訇形象表现出在圣俗之间或徘徊或坚守的姿态,这标志着在当下多元文化冲击中回回民族不断反观自身、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国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东干学是论述定居在中亚的陕甘回族移民历史、文化、习俗的专门学科 ,2 0世纪 50年代已被认为是苏联汉学的组成部分。应从历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方面来看东干学与中国回族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树辉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10,(6):41-46
回族定居新疆的历史始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平定准噶尔叛乱以后,学术界将新疆回族的源头追溯至唐代或元代的观点有误。新疆回族的分布特点虽然与国内其他地区的回族一样呈"大分散、小集中"的聚居格局,但其形成原因却与内地诸省区不尽相同,与清代的民族隔离政策、特定的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赵维玺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7,11(5):65-70
青海回族军阀体系中,其军事制度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只有通过对军制的考察,方能从微观上探讨其军事实力消长的原由。本文从兵源、军官成分及训练为中心,对青海回族军阀的军事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及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海刚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5):128-131
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研究,能够为现代养生与保健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有利于减少和预防现代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疾病,从而提高大众健康水平。在初步分析回族传统养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从宗教文化、尚武民风和民族习俗等方面探讨了其传统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提出并剖析了心理养生文化、身体养生文化与民俗养生文化等构成要素,为进一步开展回族传统养生文化研究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朱耀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5):90-92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军阀制度的鼻祖。他所组建的湘军“赤地立新,特开生面”,走出了传统团练的窠臼;“别树一帜,改弦更张”,大胆改革传统兵制;“以礼治军”“勤恕廉明”,加强对军队的思想教化和控制,这些措施开了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17.
马丽娟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8,(5):50-52
回族擅长经商,回族商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点。近代回族的商业经济继承了明清时期的传统向更高层次发展,不仅门类众、数量多且逐步走上现代商业机制。近代回族商业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的平衡、社会福利的增进、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及国际间的交流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43-47
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源远流长,频繁密切。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共生型的经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9.
以血缘为标准的亲属关系网络是新疆回族之间的资源支援网络和情感满足系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国家正式组织出现,使得新疆回族亲属关系的外观形态和内在机制处于消解之中。但在新疆回族农村,亲属关系网络没有冲破地缘和血缘的结合,它的结构和外观相当明确。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很健全使其获取资源难度相对增加,新疆农村回族日益强化以家庭为核心的亲属关系;农村回族人生礼仪和日常生活中的亲属文化和亲属往来也密切着回族的亲属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宇峰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4):111-113
回族习惯法是回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调整回族成员内部的社会关系并为其成员共同奉行的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对回族习俗的描述,探讨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和在回族地区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回族习俗中的法理学思想与现行法律的共性,从而更好地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