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武汉城市圈丰富的社会就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背景下,就业资源共享有利于实现城市圈内就业资源的优势互补、加强城市圈各级政府部门的沟通与合作、节约资源,进而有助于建设两型社会。在推进社会就业资源共享方面,城市圈内各级政府可以从转变观念、创新体制、完善制度等方面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两型试验区"是我国探索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新尝试,其土地的集约利用应当成为"两型试验区"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比较武汉城市圈1996-2007年农用地、建设用地与未利用地总体变动,对2007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效率进行可持续分析,提出武汉城市圈各城市的土地转化与利用不能采用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模式,而是应当赋予占补平衡以新的环境保护意义,重视土地集约利用在"两型试验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及创新武汉城市圈的土地利用机制,选择不同的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土地开发透支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技术引进基础上的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有潜力的地区主要应当选择在保护环境基础上的土地高起点开发,从而实现土地与技术的双引进。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模式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欧阳佳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1)
武汉城市圈获批国家级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许多问题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武汉城市圈此轮改革试验的新意不在于建设一般意义的城市圈,而是在于建设一个生态城市圈:城市圈产业发展不仅要实现一体化,更重在实现生态化转型;城市圈产业生态化转型不仅需发挥市场的作用,更有赖于完善的制度框架安排. 相似文献
4.
从前三批新试验区的探索看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被批准为"两型综改区",从2005年6月上海浦东获批综改区至今的两年间,共有6个地区加入了"综改"行列.这些典型地区不同的改革重点,在于发挥中国内部不同地区各自的比较优势,使各地区获得不同发展,取得不同的改革成果,可以分别产生示范效应,彼此取长补短.该文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进行了比较,并借鉴其他地区综改建设的经验,得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综改区"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6.
邱跃华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生态文化是对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理性呼唤的历史回应,它契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倡导自然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和谐有序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弘扬生态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建设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法律可以且应当发挥重要的作用.根据城市圈的实际,选择"先行先试"的立法模式和专门立法的方法,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其中,<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促进条例>的制定尤为关键,该条例科学合理的定位和起草是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在国土资源非均衡开发、基本农田发展受限的背景下,综合运用效益转移法、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方法,计算武汉城市圈48个县(市、区)之间跨区域的农地生态补偿额度。结果发现:2008年单位面积的农田发展权价格最高的是东西湖区,为21.67万元/hm2,最低的为孝昌县,仅为434.28元/hm2;2008年武汉城市圈总生态赤字面积为102.72万hm2,48个县市区中24个亏损区,24个盈余区,其中武昌区的亏损面积最大,为-9.93万hm2,麻城市的盈余面积最大,为4.50万hm2;支付额度最大的区为江汉区,年支付额度为63.08亿元,江夏区应该接受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最高,为3.03亿元;武汉城市圈各县(市、区)跨县域转移的农田生态补偿额度绝对值占到自身财政收入的比例为0.03%~21.94%,纳入农田生态补偿支付前后,共有33个县(市、区)的GDP排名发生了变化。保护农田资源,维护农田生态产品供给的多样性和持续性,就必须在不同土地开发类型区之间确立适宜的农田生态补偿标准,建设农田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现实的存在和未来的发展看,武汉城市圈传媒的融合,不仅确定了传媒自身的生态位,“搅动”了媒介市场的“死水”,更重要的是,它对城市圈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翔旻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0-12
以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改革探索,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明路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发挥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成为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的必然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策包括:成立发展研究院;实行金融创新,提高内生型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争取商务贸易、民航、交通、海关大通关试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率先探索主体功能区的管理模式,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开辟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1.
“汉字文化圈”刍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冯天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2):1-6
“文化圈”作为文化传播形成的文化场,指具有相同文化特质、文化结丛的文化群体所构成的人文地理区域。“汉字文化圈”包括使用汉字或曾经使用汉字并承袭汉字文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这一文化场在地理分布和构成上以中国大陆为主体,以中印半岛东侧、朝鲜半岛为两翼,日本列岛等地为外缘,即“东亚文化圈”所囊括的范围,从泛宗教视角又可称之为“儒教文化圈”、“中华佛教文化圈”。这一区域的文化共相是:汉字、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制度,以及中国式生产技术、生活习俗等,它们共同组成以汉字为信息载体的“汉字文化”。“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是汉字文化发展并在中国境内外传播的结果。以汉字这一文化要素作为标志的“汉字文化圈”,是一个真实的、富于弹性的、有着强劲生命力的人文地理区域和文化存在。 相似文献
12.
天葬是青藏高原上独有的丧葬方式,它的地域分布极为广泛。因而形成了一种"凡有藏族处,皆有天葬存"的文化现象。本文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圈理论,对天葬这种民俗现象进行解释,并提出天葬民俗文化圈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洪美云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8,(6):8-15
文化是时间和空间的产物,其产生、发展、演变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文化变迁既是历时的也是共时的,由此对于文化的考察研究既可以从空间的文化圈视角也可以从时间的文化层视角切入。从空间范畴——文化圈视域梳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分布情况,可以窥见维吾尔族传统文化是在地域差异形成的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此后,由于东西方文化以及区域内各种文化的交流交融,逐渐形成了鄯善、高昌、于阗、龟兹四大文化圈。这四大文化圈相互交织交融,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对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伊斯兰文化的进入并没有改变新疆各民族文化属于中华文明的特质和走向,也没有改变其属于中华文化一部分的客观事实。从根本上讲,我们是在中华文化圈的范围之内讨论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地图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建设中的社会文化生态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建设过程包含着城市社会文化生态过程。将城市文化生态学引入城市建设 ,一方面揭示我国城市建设中各种现象的社会生态学本质 ,更将指导城市建设避免社会文化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帮助城市规划建设在文化内涵上的延续、积累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昌首义从一场革命到一座独具特色的城市历史遗产宝库,赋予了武汉城市文化以独特魅力。但是这一独有的文化资源长期没有被有效发掘、保护与利用。2011年将迎来武昌首义100周年,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发掘与保护好武昌首义文化,这是关系到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武汉城市发展全局的重大课题,对于展现武汉城市风貌,丰富武汉城市内涵,提升武汉城市形象,扩大武汉城市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武汉在当今世界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冀”以早期九州之首之冀州为基础,经过强盛之冀发展到今天的河北之冀.“冀域”则是包括京津在内的京津冀区域.与“冀域”相对应,经过五千年兴衰变迁发展,融行政区划和文化形态为一体,形成了包括今日河北省、北京市和天津市在内的冀文化、京文化、津文化等多样化文化集合体,称之为京津冀文化圈. 相似文献
17.
于立军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2):152-156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侧重以辽东半岛文化圈的主要城市主题文化发展为重点探讨提高辽宁文化软实力发展问题。在与国内其他城市的比较中,总结、提炼、升华辽宁各城市的形象特征和城市精神,在挖掘、抢救、整理和研究具有辽宁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中,诠释辽东半岛城市文化圈的未来发展趋势,为解决辽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城市文化软实力问题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新的思路和对策,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论绿化功能与重庆城市道路的生态与文化绿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怀建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19-22
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看,城市道路绿化都具有生态保护功能、交通辅助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和城市文化隐喻功能。运用道路绿化的生态与文化理念指导重庆的城市道路绿化,城市道路绿化就会充分展示其生态、文化、景观特色,并有利于城市交通安全。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会经济圈建设中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安徽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就加快构建省会经济固已达成共识,但经济圈范围内由于环境资源禀赋、生态系统功能定位导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暴露出来,需通过区域生态补偿加以解决。文章通过安徽省会经济圈实际情况的调查,结合目前生态补偿研究内容,提出了针对省会经济圈的流域水资源、森林资源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领域的具体生态补偿设计内容。并对建立与完善安徽省会经济圈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可为区域性生态补偿方式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柳肃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沙,其历史文化的保护现状令人堪忧。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长沙的历史风貌不复存在,众多承载着历史文化底蕴的历史建筑被拆除或破坏,严重影响了城市文化生态和城市文化建设。我们应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的意义,通过采取有效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保护的关系,加强成片大范围历史建筑的保护,从而更好地保护长沙的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