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灵运是我国古典山水诗的奠基人。他的山水诗不仅清新明朗、富丽典雅,而且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理趣"。谢灵运虽然兼收并蓄儒释道三教思想,但是,其以佛教为旨归的思想倾向是相当明显的。佛教思想对谢灵运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佛教的般若性空、涅槃佛性以及弥陀净土等思想,在其诗歌表现形式和意境创造等方面均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山居赋》看佛教对谢客山水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灵运的山水诗分为出任永嘉郡守期间和隐居始宁期间两个不同的时期,对这两个时期的山水诗不能笼统看待。出任永嘉郡守期间,由于谢灵运对政治颇感兴趣,以宣泄政治郁闷为创作动机,因此此期的山水诗多表现出与东晋玄言诗相近似的山水加玄言的一般特征。隐居始宁期间则不同,从作于此期的《山居赋》及自注看,佛教信仰已在谢灵运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他思想中已形成了颇具佛教特色的观物态度和文体观念。受佛教观物态度的影响,此期的山水诗多注重对景物所蕴含的以佛教为主之灵趣的感悟,很少以至不再出现玄理之句;受佛教经典诗文互通的文体观念的影响,此期的山水诗多以赋体为之,为千变万化的山水景物觅得了新的描写手法,并为元嘉诗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当然,用“寓目辄书”的赋体手法描写景物,也导致了谢灵运山水诗的“繁芜之累”。  相似文献   

3.
谢灵运的性情与其山水诗的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灵运的性情与其山水诗的成因朱新法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成就代表了中国山水诗歌产生、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研究谢灵运文学创作抑或中国山水诗的发展,探讨其山水诗的成因是很有必要的。一谢灵运生长在“百年望族”的谢家,由于其祖父谢玄的功业,谢客很早就承袭了康乐公的...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与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关系,前此学界极少论及.本文详细考察了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创作情形,证明灵运之前的东晋僧徒不仅有着浓厚的山林好尚,而且创作了一批数量可观、风格独具的山水诗.作为虔诚的佛教信徒,灵运的山水好尚及其创作的大量优秀的、清新静穆的山水佳作,多方面地受到东晋僧徒山水诗歌的影响.这再一次昭示文学史上凡有建树的作家,都不可能凭空产生,作为我国山水诗歌的开山,谢灵运当然也不会例外.  相似文献   

5.
论谢灵运与佛教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开创山水诗而著名的南朝诗人谢灵运,因一生好佛,而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谢灵运礼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积极从事并参与各种佛教活动,诸如欲拜慧远为师、改编北本《大般涅槃经》、为《金刚经》作注等;(二)旗帜鲜明地赞许并支持竺道生提出的“顿悟成佛论”。谢灵运频繁的崇佛活动及其佛教信仰,不仅影响了他的思想变化与发展,而且也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6.
论谢灵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初三年出守永嘉后 ,谢灵运开始潜心于佛理的探讨 ,这一时期也是他大力创作山水诗之始 ,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有机联系。本文从两方面来探讨康乐山水诗的佛学意蕴 :(一 )其山水诗体现了触物起累、以理伏累、顿悟灭累而证得理体的修禅过程 ;(二 )以山水形象作为载体而表现所悟之理的方式深受玄学化佛教自然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国际国内学界对谢灵运山水诗创作与佛教关系已经进行了较多的探讨,这些探讨大都重视的是谢客山水作品中佛教思想内容的表现,而对影响的具体途径,如意象选择、意境建构等则语焉不详,表现出宏观把握多于微观分析的趋向。本文为微观研究方面的尝试。文章认为,观想念佛是净土宗最重要的修行方式之一,而作为有着虔诚的净土信仰的山水诗人谢灵运,其在山水文学的创作中,对相关山水意象的选择及意境的构建,皆受到了净土观想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许芳红 《河北学刊》2008,28(3):116-119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时人评及谢灵运山水诗往往以其"又常常拖着一条玄言尾巴"为憾,似已成为公论。本文旨在挖掘谢灵运山水诗之丰富情感内涵的基础上,在与同时期文坛山水诗创作的比照中,论证谢灵运山水诗之玄理与山水之景在诗人生命情感的统摄中交融统一,而非牵强累赘之物。  相似文献   

9.
谢灵运和谢胱文学成就都在山水诗上,但是成就各不相同.谢灵运的山水诗主要描写山水老林;而谢胱则主要描写都邑宫殿或寻常庭园.谢灵运采用先景物描写结尾阐发玄理;而谢胱则达到了情景交融.谢灵运山水诗有“贵巧似”的特征;而谢胱的山水诗却流畅而无挂碍.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上有“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月兆。谢惠连是谢灵运与谢月兆之间的过渡。他的创作,既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模式,又开启了谢月兆山水诗中情与景相融相契的创作倾向。由此,谢惠连成为谢氏宗风与山水诗传承中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1.
庐山净土法门与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净土法门与晋宋之际的山水诗画李炳海东晋后期到南朝刘宋初年,我国宗教界和文学界相继出现两个引入注目的潮流:先是庐山高僧慧远(334─416)大力弘扬净土法门,继而是以谢灵运(385─433)为代表的一批文人大量创作山水诗。慧远、谢灵运分别作为这两个...  相似文献   

12.
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山水诗的出现是一件引人注目的大事。刘勰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研究这一文学现象的理论家,《文心雕龙·明诗》中写到: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狥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袁、孙以下,虽各有雕采,而辞趣一揆,莫与争雄,所以景纯仙篇,挺拔而为俊矣。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这段论述至少表明三个观点:东晋一朝是玄言诗一统天下;山水诗到“宋初”才开始出现;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中,“庄老”(玄言)与“山水”是处在对立的两方面的。然而,我们考察一下晋宋时期的文学发展史,却发现刘勰这些看法并不那么符合当时的创作实际。说到山水诗的创作,谢灵运的功绩自不容抹煞,他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的山水文学从附庸蔚为大国,并在题材上成为一种稳定的、影响深远的趋势。然而,这并不意味谢灵运之前绝无山水诗可言,更不能说谢灵运的山水诗已与玄言彻底决裂了。事实上,东晋时期已经出现不少山水诗,其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纪游性的山水诗,一种是杂糅玄理玄趣的山水诗.  相似文献   

13.
赵翔 《兰州学刊》2013,(5):88-92
慧远将佛教的世界观融入到山水审美中,追求在山水中体悟佛教的真理,形成了成熟的佛教山水审美观。在这种审美观中,佛教以无限为真实的世界观和时间性的心灵构成将主体建构为动态的生命,将云气、声响等无确定相状且具有终结感、虚幻感的物象塑造为山水景致中的前景和被关注的焦点;同时,山水审美活动也被展现为在纵深空间中进行的探索发现式的持续性进程。慧远的山水审美观通过对谢灵运的影响,不但改变了山水诗的审美方式、形式结构和诗境特征,更改变了山水诗深层的世界观和心灵构成。因此,宋初山水诗的兴起不仅意味着诗歌题材由玄言到山水的转换,更意味着士人精神结构和生命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江西社会科学》2016,(7):73-84
魏晋南北朝时期审美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绘画和诗歌领域,山水作为创作题材,成为主要的审美对象,山水审美成为主要审美意识。宗炳的《画山水序》是第一篇山水画论,在美学史上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谢灵运是山水诗的代表人物,其山水诗作体现了具有时代色彩的山水审美范式。宗炳和谢灵运又都是修养精深的佛教徒,都有影响广泛的佛学论著。宗炳和谢灵运都和当时著名佛教领袖慧远有很深的关系,并且师事慧远。慧远作为"神不灭"论的代表人物,对宗炳和谢灵运都有颇深的影响。慧远所作的《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本身就是山水审美的典范之作。宗炳山水画论中的"山水有灵"观念及谢灵运的"顿悟"都与佛教有深刻的联系。宗炳与谢灵运从慧远那里汲取了"神不灭"或"得性体极"的佛学观念,并在山水审美方面有了独具创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山水诗是王维诗中的精华,其意境呈现出的是空灵寂静的特点,而这是由于他受佛教禅宗色空观影响的结果。作者从王维山水诗空灵寂静意境的体现、表达方式两方面作一些探析,以助于加深对王维山水诗的理解,更好地把握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真正实现鉴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张九龄的山水诗风格有一个明显的流变过程,他早期的山水诗风格繁复,与谢灵运的山水诗十分相似,并表现出融合陶、谢的倾向,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贬谪洪州期间他的山水诗风开始发生变化,融合陶渊明重性情和谢灵运重声色的特点,形成了清淡自然的审美风格,完成了兴象玲珑的意境营造,风格渐趋成熟和定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发表赵昌平同志的《谢灵运与山水诗起源》一文,该文就山水诗有关问题,颇多阐发,间有精义。但对中国山水诗的历史渊源和陶、谢山水诗的本质特征、并未真正触及,而对玄学自然观和山水文学的关系,以及玄学自然观怎样进入山水文学,更付阙如。因此引起我们作进一步探索并力求把握整体加以说明,这就是本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晋宋时代诗人创作山水诗,除给人们提供审美对象外还要以艺术形式再现自然山水之美以供人们观赏,这就是晋宋人创作山水诗的特殊目的。本文从当时山水画、家信中的山水描写、游山志游山记及当时山水诗的具体写作实践,从谢灵运山水诗的“叙事——写景——说理抒情”的结构,从当时“文贵形似”的风气等方面,论证了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晋宋时山水诗、游仙诗、玄言诗都描写刻画自然山水,但它们的区分在于:游仙诗的特殊目的是表达出世理想,玄言诗的特殊目的是阐发玄理,而山水诗的特殊目的则是让人们观赏自然山水。  相似文献   

19.
谢灵运山水诗辨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灵运山水诗在中国诗史上占着较为显著的地位,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家和文学批评家都称扬他在山水诗开步上的杰出成就和积极作用。但是很少有人对其山水诗的哲学内涵作过深一层的探讨,因而在这个问题上迄今还存在着浮光掠影甚至似是而非的认识。谢灵运毕生写了大量描写山水风景的诗,以其新人耳目的艺术表现打出了山水诗的地盘,把山水诗推向一个蔚然成风的新局面,而逼迫“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  相似文献   

20.
朱佑伦 《理论界》2015,(2):141-143,111
鲍照的山水诗创作在继承谢灵运开创的规范的同时,基于自己的个性和审美倾向,努力追求一种激烈动荡的、不平稳的艺术效果,并通过追求奇崛精工的语言,以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的方式吸引读者的目光,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这使他摆脱了谢灵运的阴影而展现了自己的特色。其对于整体诗境地塑造和情感投入更是让山水诗开始向谢脁的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的方向前进,成为了二谢之间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