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次级债已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拓展附属资本、增加资本充足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其进行合理定价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利用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思想,把次级债券看成以银行资产为标的的期权组合,研究次级债的定价问题.模型给出了适用于两种不同优先级清偿规则的次级债定价方法,给出了信用利差的分析和实例研究.对建设银行和华夏银行的次级债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存在着价值普遍被高估、利率水平偏低的现象,未上市流通、金融机构对次级债的相互持有是商业银行次级债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通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稳步发展,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已超过巴塞尔协议的最低要求8%,目前已经达到12%。众所周知,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注资,剥离不良贷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最为明显);在A股、B股市场上市融资;发行次级债,并且,次级债的发行成为了补充银行附属资本的主要方式。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发行的次级债大多是由银行相互交叉持有,随着次级债的发行,银行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2009年8月,银监会银监会发布《关于完善商业银行资本补充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从计入附属资本的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中全额扣减本行持有其他银行次级债务及混合资本债券等监管资本工具的额度。面对政策的风云突变,商业银行应如何面对?本文将立足于当前经济形势,对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的方式进行审视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苏云鹏 《管理科学》2015,28(1):122-132
波动结构对于可违约债券及其衍生品的定价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AAA级企业债券价格数据,基于中国可违约债券市场构建三因子可违约随机波动HJM模型,并对其进行有限维马尔科夫仿射实现.在此基础上,从波动因子的随机波动特征、相关性结构和贡献度3个方面对中国可违约债券市场的波动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可违约债券隐含的无风险利率和信用利差的波动率中含有显著的随机波动过程,且其数值呈现持续增大的趋势;无风险短期利率、短期信用利差和随机波动过程3个主要波动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各波动因子的风险贡献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明显的波动.在经济向好时期,无风险短期利率的风险贡献较大;在经济趋冷时期,短期信用利差的风险贡献占优.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当存在违约风险时,一个代表性投资者投资于一个可违约债券、股票以及银行存款的最优资产配置问题。利用简约化模型来刻画可违约债券的违约风险,并给出其价格的动态过程。通过随机控制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跳跃(违约)风险的存在,使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不再是连续函数。当可违约债券违约时,投资者对可违约债券的持有量为零;当债券未发生违约时,投资者对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持有量主要受信用利差、违约强度以及投资期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雪莹  王玉琳 《管理评论》2023,(6):33-45+56
本文考察了在同一发行主体下,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券定价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公司股价崩盘风险上升时,公司债券的表现也不能做到独善其身。股价崩盘风险越高的企业,其发行的债券在二级市场上的信用利差越高,而且这一效应在民营企业债券和低信用评级债券样本中的溢出程度更大。进一步的检验还显示:在风险承担水平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差、会计信息不确定性越高的公司中,股价崩盘风险对债券信用利差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从微观主体的角度考察了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拓展了债券信用利差的跨市场影响因素研究,有助于理解中国股票和债券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对于降低公司债券违约风险、维护资本市场平稳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债券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都是影响债券溢价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在违约风险最为突出的公司债券定价中却很少考虑两种风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这与发达市场实证经验不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两种风险相关性,通过对Copula函数刻画的不同相关性结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变化分析,以及对中国短、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均发现,流动性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对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证券化投资产品风险的理论对美国次级债风波进行分析,从早偿风险,利率和利差风险的角度分析这次次级债风波所产生的原因,并得出结论,加强对衍生品市场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是核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当投资者同时面临市场风险(利率风险)和违约风险时,如何对可违约债券、国债、股票以及银行存款进行最优配置的问题。利用简约化模型来刻画可违约债券的违约风险,并给出其价格的动态方程。通过鞅方法给出了此优化问题的解析解,结果表明:股票的最优投资策略与Merton模型的结果相同;国债的最优投资策略是利率风险溢价的增函数;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投资策略与跳跃(违约)风险溢价密切相关,只有当可违约债券的跳跃风险溢价大于1,即市场对跳跃风险进行风险补偿时,投资者才会持有可违约债券;否则,投资者对可违约债券的最优投资为零。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经营有高负债率、高风险性和监督管制的严格性等特点。根据商业银行负债经营的特点,其资本金是否充足就成为衡量其经营状况是否稳定的重要标志,也是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因此,资本充足率就成为了量化风险控制的重要指标。资本充足率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市场份额、国际信用评级和融资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将对如何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进行尝试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