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世界变局智库何为,下面我就"智库要为党为国为民真作为敢作为有所作为",简单的谈四点认识. 一、"世界变局智库何为"是对中国智库的一大考问 "全球变局下中国如何应变——世界变局智库何为",这一问是对中国智库的一大考问,我国智库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也有必要提出这一考问,这是对加强智库国际化的鞭策.对这一考问肯定的回答是,在世界大变革大调整的大变局中,尤其在全球经济政治危机和冲突加剧之际,中国智库大有可为,并且必须有所作为,要在变局中开新局.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智库正迎来建设发展的春天。2015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推动发展智库的纲领性文件,为中国智库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早在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2014年10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3.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以来,如何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成为学界广泛讨论的议题。2014年12月,来自智库、媒体和政界的智库研究者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对上述问题作了精彩的论述。本刊采撷部分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朱锋 《中外书摘》2007,(3):57-60
对中国崛起的最大争论是这一崛起过程是否会对地区和世界造成不可避免的威胁,从而打破现有的国际秩序,并引发难以控制的大国冲突、甚至战争。这个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结论并不是由“中国经验”产生的,而是由西方经验发展而来的,也是国际关系理论分析和认识权力关系的基础内容。“中国崛起”如果能够真正走出一条和平的道路,显然,这代表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和历史经验的颠覆。正因为如此,中国崛起才具有如此重大的震撼力,从而使得围绕着这个命题的争论可能还仅仅是刚开了一个头。  相似文献   

5.
过去60年的发展证明中国崛起已经是客观的事实。因而,我们在下一个60年中关注的不是中国如何崛起的问题,而是中国崛起之后如何避免陷入新的陷阱的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黄炎培在延安考察时对一国政权更替的问题提出了“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6.
影响力是智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和价值所在。随着智库在我国公共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对智库介入公共政策的作用及影响力予以科学评价已显得愈发重要。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2014年中国智库报告》,将中国智库的决策咨询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以及智库的成长与营销能力作为评判标准,采用多轮主观评价方法,就中国活跃智库的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内部的影响力和专业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排名。本刊特摘编部分排名情况,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土耳其是最早建立智库的中东国家之一,智库对土耳其内政外交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追溯了土耳其智库的发展演变,对土耳其现有的智库做了基本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土耳其智库的特点,以及对土耳其外交政策和中土关系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土耳其智库在2000年以后发展迅速,在国内政治的影响下,智库在与政府的关系、意识形态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特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认为,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关系加深,促进了中土两国的智库交流,为中土之间的互信、合作增添了新渠道。但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土耳其极端民族主义智库活动和动向的关注,以切实保障中土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务实合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问题提出决策咨询在我国古已有之,并随着社会历史的进步逐渐从个体发展到群体,最终成为政治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在制度设计上,秦汉的"博士组织"、唐宋的"谏官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的"幕府"等均具有完善的决策咨询功能。但本文所述智库仅指改革开放后专门从事政策研究与咨询的、相对稳定与独立运作的机构。本文聚焦其行政化现象,即受行政生态影响智库在运行逻辑上与政府存在重叠,并在组织行为上与政府趋同而  相似文献   

9.
土耳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主要基于两个基本维度:中国与土耳其之间的经贸和政治关系.尽管中国对土耳其的出口具有明显的顺差优势,但这并未改变土耳其视中国崛起为机遇的看法,土耳其也对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抱有希望;在政治上,土耳其在中亚地区与中国存在互补利益,土耳其有接近上海合作组织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它可能会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反恐领域的合作,从而有利于中国应对"东突"问题.中土两国应致力于发展双赢的双边关系.  相似文献   

10.
智库是思想、政策的交流平台,还是给领导写讲话稿的写作机器?智库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政策解读、文件宣讲的宣传队?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推进智库建设过程中应当认真思考的。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智库工作,而且基本上都是在官方智库工作。即使在国外学习期间,也几乎都是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智库或研究机构学习;并且早在1988年,我曾经有幸访问过韩国几乎所有的智库,这些经历让我对中国的智库建设有着很深的感受和长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天下事     
怎么看待"赞美中国"的热潮美国《新闻周刊》称"2008年属于中国",《外交》杂志则认为"中国崛起是21世纪上演的伟大戏剧之一",还有人称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国"。此外,法新社、英国《独立报》、日本《读卖新闻》,甚至韩国《朝鲜日报》等,在今年新年之际也纷纷刊出"没有中国,世界该怎么办"、"2008年,中国元年"等惊人标题。至于来华访问的各路官方、非官方人士,更是把"大国地位"、"中国崛起"等习惯性地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12.
《城市观察》2012,(1):188-18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徐晓虎、陈圻在2011年6月3日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撰文探讨智库的本质问题。文章指出:智库的本质并不在于非营利性和独立性,而在于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这种思想产品既包括为公共决策服务的政策、建议和分析报告,还包括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公共知识。  相似文献   

13.
中国道路:没有价值观的崛起? ——有学者认为,中国崛起遭遇到价值观或日意识形态的困境,中国软实力影响微乎其微,是一种不包含道德或规范意义的崛起. 中国崛起不包含特别的道德意义 中国的飞速发展及其不断扩大的全球影响让许多学者和决策者都难以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主旨和基调却反映了其发展的不均衡性.许多观察者认为世界正在走向"中国世纪".国际社会都在力图寻找中国崛起的含义,包括它将给当今国际体系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智库在中国并非新生事物,在古代社会曾流行一时的门客,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智库的基因。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广大知识分子报国的行为,我国智囊团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智库类研究机构,从数量来看,位居世界第二。正如大家所认识到的那样,我国传统智库发展模式并不完全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与国际智库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于是,一场智库建设领域的深入思考与  相似文献   

15.
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中的傻根儿,艰苦劳作,努力挣钱的目的格外单纯,就是一个中产的生活而已。中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中国崛起是一个同步的过程,他们独特的文化性格和心态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因为对中国最普通的劳动者来说,其"中国梦"的核心也就是成为一个中产者。  相似文献   

16.
美国政治有两条腿,都在华盛顿。一个是"美国游说一条街"。那里的各大游说公司专门负责与议员们沟通;而另一个就是马萨诸塞街——"美国智库一条街",街上的众多智库专门为政府提供"智慧"和后备官员。记者探访了华盛顿这条藏龙卧虎的"智库街",现在介绍给国内的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作为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和发挥国际影响力,实现自身发展利益。基于此,本文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金字塔报》、《利雅得报》和半岛电视台这三家阿拉伯世界具有代表性的媒体,以"中国崛起"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为考察点,解读中国在阿拉伯媒体中的国家形象及其形成过程,并阐述其形成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中国改善和加强国家形象构建的六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东各国智库:受命于危难之际与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除个别国家外,中东各国智库的发展显得较为滞后。以色列是中东地区智库最为发达的国家。冲突和战乱使以色列的政治决策者长期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为进行政策选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耶鲁大学求学期间,曾在智库之一的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国际安全部实习,毕业后在另一个主要智囊机构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tional Peace)的中国项目工作。近年来在华盛顿智库担任研究及行政工作的亲身经历,让笔者对这些智库内部科学的管理模式印象深刻。卡内基基金会的一位资深的同事曾经  相似文献   

20.
非洲国家智库兴起于19世纪末殖民地时期,经历了初创期、勃兴期、调整期和转型期四个发展阶段.由于依赖西方资金援助、深受西方思想影响,加之易受国内政局变化影响、智库与政府间缺乏政策制定与人员的互动以及非洲智库对自身定位不清等原因,非洲国家智库对本国政府和社会的影响力受到制约.近年来,发展迅猛的非洲国家智库除了聚焦本国发展议题外,还注重区域政策网络的建设.随着非洲国家智库自主性意识的增强,其合作伙伴和研究议题都呈现出"向东看"的趋势.中国应抓住契机,进一步助推非洲国家夯实智库的机制建设和能力建设,帮助其增强对本国和本地区政策的参与度,提升对非洲舆论和公众的影响力,塑造多样化和理性化的中非关系国际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