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质是构成能力和胜任力的基础,它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和胜任力。能力是素质的一种外显形式,素质通过能力可透射出来。胜任力是素质和能力的升华和发展.是对一个人全面发展的要求。三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准确把握它们的关系,促进人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体育教师的履职能力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讨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的胜任力有助于提高其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本研究在掌握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胜任力定义基础上,选取九所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作为调研对象,利用开放式问卷调查、行为事件访谈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讨论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的探索性因素。通过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胜任力因素的抽取、会聚效度和信度检验,得出影响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胜任力的八大因素,具体包括个人发展意识、教学能力、控制应变能力、情感特征、工作品质意识、爱岗敬业、职业道德、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将胜任力理论运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分析基于胜任力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优势,探索基于胜任力模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微信运用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以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6.
顺德珠宝首饰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郑敬诒职校珠宝专业,开辟了以贵金属制作为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在“供给侧改革”“中国智造2025”等方针政策的引领下,珠宝首饰产业也在不断转型升级。为了紧跟时代发展节奏,掌握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郑敬诒职校做了大量调研论证工作,召开了珠宝专业贵金属制作方向的职业能力分析会,对贵金属加工制作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研究开发出适合本地区的珠宝专业加工方向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7.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突出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本文针对目前高职分析化学课程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职业教育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且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挑战.只有健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教师持续更新的知识管理体系,鼓励教师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从自主研习、教学反思、教研教改等方面,不断挖掘潜能,才能提高教师的专业思想、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才能促进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企业管理人员以其掌握的资源和对战略目标承担的责任,在企业中属于关键战略群组,开展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管理人才人力资本准备度评估工程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该项工程分为四个步骤。 相似文献
11.
当前,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项目开发成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落脚点。作为项目课程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项目的教学组织与实施,是实现课程改革及其实践价值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9,(7)
专业认证背景下,师范院校和师范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师范生的教学胜任力状况也不容乐观。师范生数量大,实际教学效果差,一些高校面临新的政策也不知如何制定培养方案。与此同时,师范生的自我认同也较低。师范生教学胜任力的提升要从构建合理的训练机制,提高教学实践的效果,调整实习方式和做好师范生的思想工作等多方面来入手,共同形成合力,寻找合理的提升路径,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阐述了中职电子技术专业现状和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并介绍了笔者实施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绍兴纺织印染产业背景和中职染整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现状进行了充分的分析调研,通过对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及岗位(群)能力进行调研,提出了“以工作领域(岗位)引领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的染整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思路,确定本专业所覆盖的工作领域(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要求,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染整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傅艳华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21,(1):0030-0030
高职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和普通的高等教育有所不同,教学的方向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综合素养,使他们能 够和工作之间建立桥梁。而数学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一直以来都是高职教育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 响大部分高职数学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极为单一,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极为不利。因此,教育部门提出了对高职数学 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考。咱们先阐述了高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然后又对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个人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吴璇 《青春岁月:学术版》2021,(17):89-90,88
综合性大学表演专业的剧目演出课程,应通过编、导、演的多元化立体教学改革、通过"学"与"用"结合,学生全程参与创作与实践,全员参与、人人锻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与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与职业道德修养,当代社会对于复合型表演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