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发展的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玉红 《社科纵横》2004,19(2):101-102
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进入 2 1世纪 ,人类社会也同时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全球时代背景下 ,中国文化该何去何从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个好的学术期刊是一个时代人们精神生活的充分表达。因而要考虑新时期学术期刊的使命 ,便不能不首先考虑新时期人类精神生活的特征或发展趋势。人们的精神生活又是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匹配的 ,因而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也便是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表达。那么 ,新时期人类现实生活的最显著特征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 ,是经济生活的全球化。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是由此将形成一个全球市民社会 ,即造成一种不同于民族国家间之国际关系的直接的全球性市民联系或经济关系 ,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在全球范围内使得经济活动直接构成了一种保证社会秩…  相似文献   

3.
理性是人类精神的基本特性 ,也是哲学思维的基本范畴。理性的演进与人类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 ,所以它成为哲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 ,2 0世纪后半叶更是一个反思和批判传统理性的时代。回顾和总结这个历史过程 ,特别是考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性观 ,揭示技术理性的形成、实质及危害 ,对于重建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人文精神”讨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一个社会转型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必然会引起作家、艺术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关注和重新审视。如果说,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始终高扬人性和人……  相似文献   

5.
“三个面向”是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简称“三个面向”。这是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而提出的教育工作指导方针,它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民政专业课的教学,毫无疑问必须贯彻这一方针,因为二十一世纪将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工业化程度将大大提高,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人类社会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它对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生活方式将产生深刻的影响,随之…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精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走向 2 1世纪的中国 ,我们不仅有数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学、文化传统需要继承 ,还有一个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文化的百年遗产需要发扬。全方位总结上个世纪中国文学成就 ,从文学精神角度解读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并作出个性化的评价是新世纪学人应有的任务。中国现代文学精神分为四个层面。一、以个体、人性、自由为内核的启蒙文学精神 ,“中国现代文学”是因“诗界革命”、“文界革命”的推动而发端于 19世纪末 ,又因为“五四新文学革命”而正式诞生于 2 0世纪初 ,并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 ,以白话文为主导 ,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的文学形态 ,启蒙精神是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导性价值取向 ,它以“人的觉醒”为主命题 ;二、以救亡、统一、强盛为内核的爱国主义文学精神 ,帝国主义侵略和敌视伴随着 2 0世纪中国历史 ,这在文学上也得到了反应。三、以休闲、感觉、性爱为内核的都市文学精神 ,2 0世纪中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 ,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城市化的社会 ,城市生活以及都市情怀构成了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又一个精神内核。四、以猎奇、有趣、娱乐为核心的通俗文学精神 ,和中国古代文学诗、词、文、赋的“雅”审美精神相比较 ,2 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是俗文学精神的时代。  相似文献   

7.
千年之交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的崛起》一书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 6 0年代前后 ,世界上第一条电子信息网络在美国悄然问世。人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 ,这一“新生事物”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会风靡全球。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 ,它就如同一个幽灵 ,在世界各地徘徊———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 ,随后便迅速波及到为数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说 ,1 9世纪是火车和铁路的时代 ,2 0世纪是汽车与高速公路的时代 ,2 1世纪则是信息和电脑网络的时代。在当今时代 ,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涵义极为近似 ,几乎成了后者的同义词。同理 ,网络社会与信息社会就其实质而言也相差无几。在传统的农业社会 ,人们主要依…  相似文献   

8.
论  文卷首语走向更大的综合———寄语跨入新世纪的《国外社会科学》(1 2 )……………………………………………………步入新世纪2 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基本走向 (1 5 )…………………2 1世纪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外未来研究专家的分析与预测 (1 12 )……………………………………………网络时代的语言竞争 :文化生态学的思考 (1 2 0 )………人类社会健全发展的持续性———对于地球环境的认识与人类社会的管理 (2 2 )……………………………………面向 2 1世纪的经济全球化———概念、成因、回顾与展望(2 8)…………………………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人类的生活方式正以光的速度发生着变化。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着传统的产业社会 ,并将其带入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否适应这种变化将决定社会和人类的命运 ,亚洲也同样面临这样一个现实问题。1 9世纪和 2 0世纪经济理论的核心是资本和劳动 ,创造财富的中心活动是将资本和劳动投入到能够生产的地方。但是 ,到了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和企业的附加价值则通过生产性和改革来创造。我们可以说生产性和改革便是将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的结果。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是指 :以人类的创造为基础 ,以知识为核心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即将划上句号。出现在世纪之交地平线上的知识经济曙光充分证明了下一个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生命和源泉在于创新。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迅速创新一个完整的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全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提高我国...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examine a surge in the scienc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ata come from the annual frequencies of publications in various disciplines that use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well as from a content analysis of document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surg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by scientists of established concepts in a new way, a form of cultural emergence; a prevailing locus of interaction revolving around a professional ideology; the prevalence of the emotions of fear and hope of deliverance from the threat; and an international arena of discourse occurring over a period of years and bounded by class-professional identities. The article demonstrates that a newer understanding of fads as collective surges in the sociology specialty area of collective behavior helps describe the use in the sciences of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uring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The surge is relatively short-lived, coterminous with the use of different meanings and practic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cannot be understood as a superficial, odd, inconsequential, or frivolous event. Rather, it had important, lasting consequences in a number of areas, from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professions.  相似文献   

12.
王广怀 《社科纵横》2010,25(4):27-29
"EBGU"发展模式理论是国民经济动员发展模式研究的创新成果,该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母子堡"到"纳入式",再到"EBGU"的三个过程,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原创性与实践性,是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景观。  相似文献   

13.
县域经济作为资源有限的边缘区域,受中心区极化作用的影响,资源不断向中心区集聚,县域经济长期处于边缘位置,难以实现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在特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中心区的依附,自己形成在特定经济部门、特定产业领域、特定生产环节相对独立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的产业体系,形成所在边缘区的次级核心,享受局域极化效果的利益,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的目的.具体途径有:一是通过特定农产品的产业化实现;二是通过特定工业产品生产体系的构建;三是通过特定服务产品供给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周莲芳 《学术交流》2001,3(6):67-70
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永续性地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系到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本身内涵了伦理道德因素,也体现了有限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强调环境保护的道德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引导社会朝着文明、健康、稳定、和谐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5.
论“首都经济圈”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都经济圈"战略是"十二五"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借鉴东京都市圈、巴黎都市圈等国际知名"首都圈"发展战略,分析"首都经济圈"建设对于北京和周边区域及我国发展的战略意义,明确"首都经济圈"范围界定的原则、具体范围、圈层划分及各个城市的职能分工,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应以保障首都功能实现、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统领,抓住四大战略重点,即明确经济圈的核心功能、创新区域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环境建设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观光立国战略提出以来,访日外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这得益于 VJC 的积极开展,日本国内观光环境的改善以及日本国民意识的提高。为实现观光立国战略所确立的到2010年接待访日外国旅客1000万人次的目标,日本政府在完善旅游接待体制、培养专业旅游人才、充实文化观光以及提高国民意识方面制定了具体措施,从长远看,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关系,日本的旅游成本和签证制度依然是制约访日外国游客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福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海洋是福建的一大特色,构建“和谐福建”离不开海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海洋福建”,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的继承与发展,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指导思想。它的提出和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健康发展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认真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与实践创新,将对我们正确理解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本刊特组织了几位学者从科学发展观与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建设、与构建和谐世界、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以及与新农村建设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拓展和深化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高度和新境界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9.
苏戎安 《探求》2008,(5):4-7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新高度首先体现在三大思想解放与思维创新,其次突出体现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提出关于当代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律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20.
清末北京话中才出现"干脆"一词,最初为形容词,经百余年的发展到现代已完成了从形容词到语气副词的语法化过程,"直接"这一语义特征和形容词作状语这一句法位置是其变化的主要条件。北京话语气副词"干脆"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