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动社会全面、持续、和谐向前发展的动力系统可从宏观上简单概括为:物质动力系统、精神动力系统、体制动力系统等。一个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国家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同样离不开牢固的精神支柱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把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把改革看作社会主义发展的体制动力,那么,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社会主义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和谐发展既要靠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也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物的要素固然重要,没有物的要素,人的能动性难以发挥,但是,如果没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任何物充其量只不过是一堆死物。因此,研究、探讨支持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系统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和谐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探寻社会发展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的关键。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包含多层次动力因子及动力子系统的有机系统。为有效地促进社会发展动力系统作用的发挥 ,需要我们从体制上建立相应的动力激发机制 ,并初步提出建立动力激发机制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3.
社会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以前人们只是把社会生产力看作物质生产力,本文认为社会生产力应包括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生产力,并从社会生产力的动力论、历史观和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论述,还讨论其对我国当前现代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是马克思社会生产力论中统一而不可分割的二个方面,所谓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可看作是由精神生产力渐次获得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一种经济形态。经济形态转型的实质是以物质生产力为主导向以精神生产力为主导的“根本动力”的转型。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精神生产力也获得加速发展,并以其一系列质的变化而构成当代人类文明特有的景观。强调精神生产力的主导性,并不意味着否定和轻视物质生产力应有的地位和作用,相反却是力求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两者的辩证关系,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坚持“两手抓”,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能只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中突出精神文化意义。不能仅仅把校园文化建设当作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手段,而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完成高校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切实建设好,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校园文化看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矛盾统一体,与此相应,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个动态系统结构。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说,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是构成社会一系列要素交互作用产生的合力。根据恩格斯的论述,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系统中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和阶级斗争(社会革命),而精神动力。个人意识、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素。社会正是在这些动力因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合力中前进的。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这一原理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对于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发挥根本动力的主导作用及各种动力因素的交互作用,积极开展工作,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功能动力能够增强社会发展客体动力和主体动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效能,主要涵盖目标引领力、改革推动力、制度保障力、核心领导力等.这些社会发展功能动力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系统,具有功能性、间接性、整体性、时代性等基本特征.在厘清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的内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探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功能动力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对运用社会发展功能动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发展是各种动力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经济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动力,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动力,文化整合与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直接动力,公民素质的提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空洞的政治宣传对实践是非常有害的.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方位和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转向,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基础,对人类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原创性变革的结果。它不仅把生态文明当作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而且将其看作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并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的现实出发,强调要把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生态文明发展方式所实现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党执政的第一要务,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追求当作发展的目的和价值归宿。习近平在生态文明理论上的创新为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主要体现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不同于西方的物质与精神、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穷者愈穷和富者愈富的片面畸形的现代化,是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共同推进,共同富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中国式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家探索一种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全新现代化道路提供了可贵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中,不仅要抓好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精神生产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论精神动力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社会中,不同个人及群体形成的精神动力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只有通过统摄整合、发展整合和沟通整合等方式,对多样的、分散的、分化的精神动力加以整合,才能使精神动力从多样走向统一,从分散走向集中,从分化走向融合,形成大于个体或群体精神动力之和的新的社会精神动力,即社会的精神合力。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及发展动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化产业是当前极具可持续发展力的朝阳产业.人们对于这一产业的表述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剖析了文化物化形态由产品到商品的内在逻辑过程,指出文化产业除按经济规律生产和提供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的属性和功能,既要满足大众精神需求,又要服务于意识形态.决定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分微观和宏观两种,加强对这两种发展动力的研究,对于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精神文化发展的动力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人类文化的进步是多种文化因素作用的结果.这些动力所起作用的大小,影响的深度、广度及其形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总是变化的.笔者通过对文化进步中的本质性动力因素与文化进步关系的认识,阐述了本质性动力因素在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功能,从而能使我们辨证地对待精神文化发展中的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4.
企业的技术创新贵在持续,也难在持续。只有持续不断地推出新的技术创新项目,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必要研究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模式。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模式与技术创新动力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如何确保企业具备持续不断的动力来进行技术创新,而非在一段时间内推出一两个创新项目而享受创新垄断利润。因此,在设计企业持续创新动力机制时有必要引入制度因素,只有做出合适的制度安排才能确保企业创新动力的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黑格尔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合理思想。这些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人们对物质利益的'恶劣的情欲'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人类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人类自觉活动在历史进程中有着积极作用。这些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是后来历史唯物主义观形成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内部诸生产要素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市场经济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改革创新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源。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是符合规律的发展。这就必然促使人们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新观念、新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氛围、智力支持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所提出的因果链条律是宏观动力机制规律,而不是微观动力机制规律;马恩所说的"自然历史过程"仅仅是针对世界历史总趋势之轨迹而讲的,而不是说历史演进的快慢、具体实现形式等.经典作家所讲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实乃历史变迁的微观动力机制.社会形态的演进之所以最终可以归结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在经济、社会系统的哪反馈控制机制中,最终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效果检验标准的.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曙光,在关于文化作用的问题上,不允许我们在理念的选择上有丝毫的含糊和犹豫.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阐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影响互动机理的计算公式,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手段、推动力量与经济模式等问题提出了相关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