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以来,我国丛书的出版形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局面。各种大型综合性丛书、地方性丛书、科普知识从书、学术丛书纷纷编辑出版,规模之巨、品种之繁,一时在出版界蔚为大观。既有《走向未来丛书》、《祖国丛书》这样的大型综合性丛书,也有《国学大师丛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这样的学术精品丛书,还有一些中断多年却影响颇大的丛书,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等。仅就1997年第三届国家图书奖初选入围书目看,166种人选书中丛书就有40余种。其中尤以文学类、教育类、少儿类丛书所占比例为高。在社科类34种入…  相似文献   

2.
沈肇熙     
沈肇熙,1914年生,湖北天门人,民盟盟员。1955年调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作,担任过《无线电》月刊、《电信科学》月刊主编及《通信学报》总编,并在图书编辑部担任过编辑、编审,编过100多种书。沈肇熙同志热爱编辑工作,始终把做个好编辑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为此,他长年坚持刻苦学习,不断充实、更新自己的知识。即使在十年动乱时期,他被下放到五七干校,同时还不幸得了血吸虫病,也从未放松过学习。他利用各种机会买回大量书刊,在繁重的劳动之后苦读至深夜。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又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蚕尾老人。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顺治15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50年,78岁卒。渔洋一生仕宦45年,公余读书、赋诗为文,从不间断,给后人留下了大批著作。所著《带经堂集》中,有诗50卷,文42卷。另有杂著《皇华纪闻》,《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古夫于亭杂录》、《渔洋诗话》等二十余种一百余卷,此外还编辑古人和同代人的诗文近百卷。渔洋是清初的著名诗人,“神韵”说的首倡者,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主持风雅近50年”。他对于中国的文化,特别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方面有独到的贡献。本文不准备对渔洋及其著述作全面的评价,只就关于他和他的《居易录》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4.
正1955年,38岁的南怀瑾先生出版了第一本书《禅海蠡测》,随后又出版了《论语别裁》《老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列子臆说》等繁简体及外文版著述二百余种。其《论语别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学微言》《老子他说》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影响了众多中外人士。直到2012年,已经95岁高龄的南  相似文献   

5.
武汉大学学报创办迄今已整整60周年了。现分解放前、“文革”前和“文革”后三个时期,将本刊1930——1990年的历史向读者作一简要介绍。1 1928年,王世杰教授任国立武汉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在他的倡导和主持下,1930年创办了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季刊》、《文哲季刊》和《理科季刊》等三种杂志,并亲自撰写《创刊弁言》,强调“大学的使命一在教授高深学术,一在促进高深学术”。为了办好《社会科学季刊》和《文哲季刊》,他提出了“鉴赏与批评”的办刊方针。这样,标志着武汉大学学报的刊物就正式诞生了。两刊均设季刊委员会,由校长聘任本校教员若干人组成,并指定委员会一人为编辑主任,委员会开会由编辑主任负责召集,并以编辑主任为主席。委员会负责审查稿件,决定稿费,保管存款及审议其他关于季刊  相似文献   

6.
在近十几年来的高校学报界,活跃着一个从事学报编辑理论和实践研究的年轻人,他就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孙景峰。虽然他只是一个出生于 1966年的青年编辑,但他从 1987年以来,在从事专业研究且硕果累累的同时,又在《编辑学报》、《编辑学刊》、《编辑之友》、《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中国新闻出版报》等报刊上发表编辑学文章 40余篇,大部分是研究学报编辑工作的,其中还有一些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孙景峰在学报理论研究方面的努力,在学报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被学报同仁公认为成就…  相似文献   

7.
粉碎“四人帮”后,经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出版热点,其中之一便是年鉴的出版。近十多年,全国究竟出版了多少种,笔者未得精确考证统计。1990年1月哈尔滨首届年鉴学术会议暨第二次地方年鉴协作会议报导,已出版和正在编辑的年鉴有269种;全国年鉴中心创编的《年鉴工作与研究》第一辑的“年鉴名录”为405种;还有的人说“近10年,我国出版的各类年鉴达500余种”(练子明、谌景云《话说年鉴》,载《全国新书目》1991年1期)。虽然各家数字不一,但足可证明年鉴编辑出版确是热浪滚滚,盛况空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信息意识的觉醒和科学作风的加强。年鉴的广泛编辑  相似文献   

8.
邵益文在《出版发行研究》1990年第3期发表题为《编辑学研究在中国》的论文.文章对编辑学究竟研究什么作了阐述。作者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这样几点:(一)将编辑学理论与编辑业务技能区别开来。(二)要把编辑学理论与编辑理论区别开来。编辑理论是以“编辑”为主体结构,研究编辑人员和编辑工作(或业务)中的各种具体问题。编辑学是以“学”为主体结构的。前者是编辑工作研究,后  相似文献   

9.
自打进入高中,我便与《可乐》相识。她像一个知心朋友,伴我度过两年。第一次看《可乐》,就觉得这是一本很适合青年的读物。起初,我总是向一位《可乐》的"粉丝"借着看,后来感觉有点过意不去,便商量着与他轮流收集,交换着看。就这样,我俩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相似文献   

10.
祖丁远 《江海纵横》2006,(6):F0003-F0003
时间匆匆,我知道杨谔,已是在10年前了。那是启东的老朋友李康佐向我介绍了他的情况,并为我送去了一本刚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散文集《寻梦人生》。不久杨谔回赠我一本他的散文集《蘸酱人生》。于是,我和杨谔就由这两本《人生》搭桥相识了……可是,我们真正见面相识只是近三年的事,记不得在一个什么场合,一见面相互报过姓名,因为相互心仪已久的碰撞,都有相见恨晚之感了。自此相见交流,换得许多共同的见识。从那时起,我们就成了忘年交。近年,常和杨谔接触交流,尤其在2004年,也就是在他出版散文集《一盎司月光》这一年。我和杨…  相似文献   

11.
作家自编文集往往能够体现自己的创作特色和文体风格,更重要的是暗含了自己文字努力的向度及其自我主体形象。鲁迅在1925、1926年编辑《热风》、《华盖集》、《坟》,对自己以前的文字究竟编到哪个集子中做出了复杂的思考,而这样的编辑过程既体现了他自觉的杂感文体意识,更重要的是透露了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反思自我、建构主体自我、塑造自我形象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历史向人们昭示:一个时代的思想巨人,其所以成为巨人,是因为他在民族的转型关头,善于参与和鼎助时代的发展。作为一位杰出的编辑家,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亲身体味了启蒙者的悲欢和甘苦,经过痛苦的反思,终究用文学和编辑的方式,毅然成了国民精神和旧文化的自觉批判者,成为一位勇于痛人自痛地剜除国人精神脓疮的时代伟人。鲁迅曾主编或编辑过《新生》、《语丝》、《莽原》、《奔流》、《文艺研究》、《艺苑朝华》等20余种期刊,76种书籍和11种丛书。在几十年的编辑实践中、鲁迅以“孺子牛”的求实精神,在编辑道德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取向方面,为世人树立了崇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历史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列宁的经历一样,从事报刊编辑工作也是毛泽东早期的主要职业,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从1919年创办并主编《湘江评论》时起,到1926年主编《政治周报》为止,毛泽东先后创办、主编或编辑过6种报刊,并就报刊编辑工作的实践和理论问题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毛泽东成为职业革命家以后,仍然把报刊编辑工作当作自己从事革命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参与报刊编辑工  相似文献   

14.
一泓海水杯中泻郑成思我第一次给学报写稿,是她刚刚进入第24期时。我感到高兴的是:在该期上首次相识的李尚英教授(他的文章也登在同一期上),现在已是该刊独挑大梁的老编辑了。当时学报的名称还叫作《学习与思考》。那已是80年代初的事了。1984年,中国专利法...  相似文献   

15.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任火在编辑专业期刊《编辑之友》上连续发表一系列编辑学研究论文,其文风飘逸,文字清爽,引起编辑同行的注意;2003年8月,他的编辑学专著《编辑独语》悄然面世,不久便告售磬,其发行之快耐人寻味;2005年6月,荟萃全国70多位编辑工作者心声的《编辑独语》的图书评论集《走向编辑灵魂的圣坛》出版发行,在编辑出版界引起轰动,任火及其作品产生了一种编辑文化现象,即“任火现象”,这种文化现象引起编辑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作者通过任火及其作品的分析和解读,给人们一个了解任火、认识任火的窗口,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产生这种编辑文化现象的真正缘由。  相似文献   

16.
在瞿秋白的政治、文化活动中,编辑工作占了很大一个部分。他主编和编辑的《新青年》、《向导》、《前锋》、《热血日报》、《布尔塞维克》等报刊杂志,都致力于介绍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无产阶级文化事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走向编辑的第一步——《新社会》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瞿秋白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他由消极的“厌世”思想转而投入  相似文献   

17.
美国经济学家约翰·加尔布雷思半个世纪以来名满国内外,他的著作被译成10余种语言,销售量达数百万份。苏联经济学家斯坦尼斯拉夫·缅希科夫现为《世界马克思主义评论》编辑,对苏联经济和西方尤其是美国经济具有广泛而深入的了解,其著作亦深受欢迎。他们两人都曾从政,也是著名社会活动家。他们相识近1/4个世纪。为加深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互了解,为把两者之间“辛酸痛苦的过去”变为“较美好的未来”,他们在1987年有计划地进行了约10天的交谈,并于1988年将交谈成果用英、俄文分别在美、苏同时发表,书名为《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与共存》。由于知识渊博,头脑较清醒,对世界和人类前途非常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18.
宋木文先生是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现在是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他为我国的出版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仅从编辑学的视角进行考察,宋木文先生也堪称编辑家。他不仅参与编辑了《宋木文出版文集》、《亲历出版30年——新时期出版纪事与思考》等自己文集的出版,还主持或参与了《续修四库全书》、《毛泽东评点二十四史》(线装本)、《中国版协二十年》、《中国图书大辞典》等重要著作的编纂工作,尤其是他重视编辑人才的培养和编辑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编辑出版学建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把珀金斯与龙世辉相提并论,妥当与否,确实令人踌躇多时,珀金斯是美国最受人尊敬,最有影响的编辑家,在美国编辑界享誉甚高,有“美国编辑的元老”之称。他发现了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沃尔夫等天才的作家,编辑出版的作品也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龙世辉呢,作家出版社的前副总编辑,自从1953年进人民文学出版社以来,编辑出版过《林海雪原》、《三家巷》、《清江壮歌》、《将军吟》、《芙蓉镇》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在五十年代家喻户晓,《将军吟》和《荚蓉镇》虽然难与海明威的优秀作品比肩,但都获得首届茅盾  相似文献   

20.
一“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创作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期反帝反封建的整个时代。但有趣的是,他的文学活动却是以介绍外国文学开始和结束的。早在一九○三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期就翻译了法国儒勒·维恩的《月界旅行》,到他一九三六年逝世前译出俄国果戈里的《死魂灵》为止,对外国文学的翻译、校编、著述、评介一直没有间断过。三十三年中,仅翻译就有三十余种。其中包括小说、戏剧、散文、科学小品、童话、文艺理论、文学评论等,共约三百多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