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理论分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之间有着重大的理论分野,在发展路向上两者方向完全相反,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本质层次实现由“个体本质”、“群体本质”向“类本质”的回归,主要强调的是“类”的生存与发展的要求和趋势;而人的全面发展则是人的本质实现由“类本质”、“群体本质”向“个体本质”不断展开和发展的过程,主要强调的是“个性”发展的全面性和丰富性的问题;实现人的本质层次之间的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全面发展两者之间有机协调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和谐”的发展理念,具有内在的“和谐”本质与全新的理性视野。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观对于自然和谐发展提出了理性思考;可持续发展观以人的和谐发展为前提;可持续发展观以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基石;可持续发展观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据此,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就要确立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确立生态补偿和生态创造价值意识,强化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生态价值信念,并实现生态伦理价值观念的普及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包括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在内的全方位和谐。否则在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社会矛盾就不仅得不到解决,反而会愈演愈烈,最终制约经济增长,全面、可持续发展也不可能实现。所以,经济发展应以和谐为本。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中的德育理论建设,是促使和谐社会实现的必要准备和前提。和谐德育的对象是人,促使德育建设的和谐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目标与内在的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孜孜追求的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当今,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是实现人类奋斗目标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对和谐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化,并赋予其新的科学内涵: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正确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建设和谐世界;建设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理念.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的和谐归根结底是人的和谐。而社会人的和谐必须以每个人个性的和谐为基础。个性和谐的人只有通过教育去培养、创造。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从而造就其和谐个性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是以人的终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视野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本质看,其公平、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和目标取向.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倡导绿色发展文化、妥善处理各方利益、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自身和谐、人际和谐和人物和谐,促进和谐校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各民族都是差异化发展的,和谐社会是民族差异化发展基础上的和谐。实现和谐社会要把握其民族化的实现形式,从而使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张力保持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1.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性质是谋改革、求发展、保稳定。人事工作的和谐与否关系高校发展与社会稳定。因此,新时期高校人事工作者要全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在进行管理活动中,重新审视自我,树立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新理念;强化五种意识,提高人事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增强活力,营造高校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以“人事和谐”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事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2.
传统和谐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已深深地融入我国各民族的血脉之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弘扬传统和谐思想的精华,深入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社会成员身心和谐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构建和谐世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反映系统状态和目标的范畴。系统和谐状态和目标的实现,依仗于系统内部诸要素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协合。本文深入探讨了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三大和谐的协合机制,阐明了协合范畴的实质、作用、模式标准和思路,以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三个基本范式,其中,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已深入人心,越来越成为普适化的文化,而和谐人文化还未形成一定的文化范式和理论形态.鉴于此.《和谐人》一书从社会主义和谐人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关键层次的视角,阐述了"和谐人是一场人文化的变革"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和谐”是社会实践最基本的“人和”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形成“和谐文化”并指导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根本前提;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需要以“和谐文化”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如何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是当代的一大主题。马克思关于人的和谐发展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以下几方面的论述中,即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的个性全面发展。该思想的提出虽距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但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前提,即人的和谐发展问题绝不是一个哲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其次,它指明了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人的和谐发展就必须实现人与社会的统一。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二是进一步改善生产关系;三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个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和谐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社会建立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和谐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有序。因此,对我国继续教育和谐发展战略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8.
和谐生产力主要是指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力的各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要求.具体来说,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亦即可持续发展理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亦即民主法制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亦即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准则,人自身的和谐亦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相统一.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达到和谐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它涉及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关系。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通过对传统发展现的反思,人们认识到经济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手段,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和最终目标。可持续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和谐协调的发展。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和投使的时代理应终结,和谐融洽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正成为人类共同的理想。此外人与人的和睦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和保证。人类社会中的不公与强权是导致生态失衡的深层原因。因此,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是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包括和谐文明、和谐社会、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和谐哲学、和谐思维、和谐伦理、和谐教育、和谐正义、和谐经济与和谐生产力在内的和谐发展理论建构,彰显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和谐发展,是和谐与发展的天作之合:发展因和谐得以实现,和谐因发展得以升华;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发展则是和谐的发展;从和谐到发展,再经过发展达到新的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和谐--在这样的因果互动中,没有发展的和谐和离开和谐的发展同样是难以想象的.在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中,厘清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就是力量、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等重大命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