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是殡葬管理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年均遗体火化量约40万具,妥善解决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安放,关系到殡葬改革目的的实现。多年来,广东省坚持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并重,巩固提高火化率,探索骨灰出路,推行文明、生态、节地、环保葬法,切实保护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裴悦 《社会福利》2005,(6):62-62
2005午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跑马山公墓专门开发了一片树葬区,培育了多种苗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骨灰树葬方式,推行“以树代墓,与树千古”这一符合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引导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全市已经有了“树葬”宜城第一人。据悉,该市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以跑马山公墓树葬区建设为标准,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一批以“树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公墓,从而有放解决决土葬和乱埋乱葬问题。  相似文献   

3.
季李 《社会福利》2008,(8):15-16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下辖8个县市,总人口21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总人口的37.7%,年火化遗体12000具,火化区火化率保持100%.多年来,延边州立足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改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崇尚文明进步的殡葬习俗,依法规范殡葬管理,积极推进骨灰处理改革模式,加快了全州殡葬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殡葬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群众对遗体处理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行遗体火化已被广大群众广泛接受。但是,由于旧的丧葬陋习根深蒂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乱埋乱葬现象在某些地方依然比较普遍。许多地方的高速和主干公路两侧,自然风景区、水源保护区、村民居住  相似文献   

5.
推行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习俗,减少群众丧葬负担,节约耕地,保护环境。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中,重火化轻治理的问题相当严重,很多群众将亲属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再次装棺埋葬,堆建坟头,大操大办,原来的丧葬陋习丝毫未改,只是  相似文献   

6.
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领导重视是推进殡葬改革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把殡葬改革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内容。 之二:加大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殡葬工作法规政策,积极倡导厚养薄葬,引导广大群众树立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殡葬改革要充分发挥促进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功能 ,就必须科学地处理殡葬改革各要素的关系 ,加大力度 ,整体推进 ,使之协调发展。一是正确处理推行火葬与改革土葬的关系 ,实行城乡整体推进火葬。推行火葬是我国殡葬改革的方向 ,改革土葬是我国葬法改革的过渡形式 ,只是在暂不适应推行火葬的地区实行。新时期加大殡葬改革的力度 ,就是改变过去存在的火葬区范围先城市后农村的城乡分割的格局 ,实行城乡整体推进火葬。二是正确处理提高火化率与骨灰(遗体)处理的关系 ,实行两者并重。推行火葬包括两个环节 ,火化和骨灰处理。火化是推…  相似文献   

8.
晓雨 《探求》2001,(2):18-19
“实行火葬 ,改革土葬”的殡葬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推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殡葬改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推进的速度较缓慢 ,全国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有些地方火化率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 ,有的地方把火化后的骨灰仍以入土埋葬为主 ,因而建坟造墓同样占用了大量土地 ,与推行火葬 ,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 ,殡葬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而目前影响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缘由 ,除了操作层面的一些因素外 ,关键仍在于人们殡葬观念的更新上。殡葬作为生者对逝者的一种行为方式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内容 ,这种…  相似文献   

9.
《社会福利》2006,(12):58-58
公益性林葬公墓是顺义区在掌握全区殡葬设施基本情况基础上,经过多次调研而探索出的新的骨灰安置形式。这种骨灰安置形式以节约土地资源、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免审批、公益性等特点受到基层和群众欢迎。为加快农村公益性林葬公墓推广建设进程,解决农村骨灰安置难问题,切实为农村百姓做实事、办好事,顺义区政府承担了130万元启动资金,用于全区各镇、村公益性林葬公墓推广建设,该笔资金已列入2007年区财政预算。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2005,(12):8-8
2003年,浙江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的决策部署,省民政厅把握机遇,启动了“绿色殡葬”为主题的新一轮殡葬改革,全面推行以草坪葬、花葬、山崖葬、壁葬、撒江、撒海和骨灰集中存放为主要形式的生态葬法。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全面推行生态葬法的通知》,明确了大力推进文明殡葬,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农村墓地生态化、已建公墓园林化的具体目标。各地成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出台实施方案,建设样板、以点带面,全方位、有组织地推行生态葬法。  相似文献   

11.
加强殡葬管理,大力推进火葬。安徽省政府要求火葬区内的各级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火化率。火化率高的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滑坡反弹;火化率不稳定的地区,要认真剖析原因,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火化率稳中有升;火葬工作尚未推开的地区,2005年年底前要全面启动,加大力度,确保火化率不低于60%。对违反殡葬法规进行土葬的,要坚决起尸火化;骨灰入棺二次土葬的,要一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近日出台了《河北省殡葬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殡葬服务将被分为尸体处理过程中需提供的必要服务内容的基本项目、在尸体处理过程中从基本服务项目中衍生的由丧主自愿选择的服务内容的一般项目和应丧主的要求提供的特殊服务的特殊项目三类。基本项目由省物价局制定标准,一般项目由各地制定标准,特殊项目由殡葬自行制定并报当地民政、物价部门备案.物价部门按照尽可能归并项目、保本微利原则核定,规范殡葬服务价格,降低殡葬费用.  相似文献   

13.
薛峰 《社会福利》2006,(12):59-59
莱阳市殡仪馆从文明服务、亲情服务入手,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实行24小时服务。针对全市农村人口多,火化量大的实际情况,他们推出了24小时服务制度,遗体随到随化。二是服务系列化。建立了集遗体接运、冷藏、整容、穿衣、寄存骨灰或承接告别仪式、追悼会等殡仪服务,为群众提供一条龙服务。三是加快信息化管理。投资2万多元,购置微机3台,专用票据打印机2台,实现了殡葬行业信息化管理全省联网。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广州市开始推行骨灰撒海和骨灰植树,成为全国率先实施骨灰撒海、植树(还林)生态葬法的城市.早在1988年由广州市民政局组织的首届骨灰撒海活动拉开了广州市葬法改革--由保留骨灰到不保留骨灰的二次葬法改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一是抓认识,明确殡葬改革新思想。根据国家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湖北省政府颁布的《殡葬改革管理办法》,各镇、办、场都要参照赤壁市成立殡葬改革领导小组,相应地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过硬措施和规定,特别是对今年以来土葬的,每一起都要得到处理,并有处理现场照片和记录。各镇、办、场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开展运输火化一条龙服务,增加经济收入。二是抓宣传,明确殡葬改革是一项艰苦的社会改革,是与传统丧葬旧习进行决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把深入、细致、反复、耐心的宣传工作始终作为一个重点来抓。在广泛张贴市政府的有关通告、公…  相似文献   

16.
骨灰处理多样化 骨灰处理是殡葬改革的重要 内容。着力骨灰处理方式变革, 是保证殡葬改革成功的重要条 件。 辽宁省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 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在骨灰堂和 公墓处理骨灰的基础上,又在全 省大力推广了三种骨灰处理方式. “树葬骨灰” 所谓树葬,就是把骨灰埋入  相似文献   

17.
袁松青 《社会工作》2009,(21):32-32
一 推进殡葬改革的目标就是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早在1974年江西省瑞昌市就开始了殡葬改革工作,1976年初第一具遗体火化,尔后逐年只有享受安葬费补贴的死亡人员遗体才实行火化,年平均火化遗体120具左右。那时,乱埋乱葬现象普遍,土地浪费严重,更为严重的是每年因上坟引发火灾不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清明节期间,是祭祀活动高峰期,也是封建迷信活动多发期,为营造一个文明、健康、和谐祭祀环境,安徽省淮北市民政部门大力宣传、倡导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市民政局利用广播播放文明祭祀须知,组织5辆宣传车,印制“破除丧葬陋俗,树立文明新风;尊老敬老,厚养薄葬;殡葬改革,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标语,印发5000份宣传册、宣传单等,大力宣传殡葬改革的方针政策,引导群众破除丧葬陋俗,用文明节俭的方式祭祀故人。  相似文献   

19.
赵海 《社会福利》2005,(1):31-32
殡葬改革倡导多样化处理骨灰,群众可以自由选择骨灰处理方式,只要不影响土地资源的再利用,不乱建坟墓,不使用棺木,就应该尊重群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4年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 争力评价百强县(市)第二名,先 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 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 称号。新时期,为了推动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积极推行骨灰处理少占地、 不占地的方式,进一步深化殡葬 改革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