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和方法,也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今年元旦,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号召我们,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地在改革方面迈出更大步伐。中央的其他领导同志近来也要求我们改革开放要更大胆一些,步子更大一些,发展更快一些。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本文拟从改革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和改革与四项基本原则关系方面,来探讨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性。改革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恩格斯作了经典阐明。他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斯大林认为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了,苏联没有对抗性矛盾,认为苏联各族人民的友谊和苏维埃的爱国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在社会发展动力上,恢复了历史唯物论,后来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又把阶级斗争当成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邓小平科学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重要论断不仅反映了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呼唤,而且深刻揭示出以实践为底蕴的创新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党的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为了认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认真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要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首先要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其中基本的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由于这个基本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而在这个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又是最活动最革命的因素,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无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八荣八耻”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体现了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全面理解和把握“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本刊特约部分专家学者笔谈学习体会。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第30周年,在过去30年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新台阶,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1](P10) 相似文献
8.
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带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伟大飞跃。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生产力标准的观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改革观也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南方论丛》2008,(4)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一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充分发掘了社会主义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促进党的中心工作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根本转变,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上了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体制机制的重大变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拓宽民族视野,敞开民族胸怀,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转折,加快中国社会主义与世界历史进程的融合;促进新的思想解放,实现了从僵化到创新、从保守到开拓的重大转变,促进了思想观念的大更新和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它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把发展与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社会主义也不同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所谓的人道或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十年改革的过程、成就和经验,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的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党中央就提出并反复强调,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世界,我们面临着两大挑战: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世界经济发展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尽快地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推向前进,我国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正在进一步地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改革已成为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历史潮流。正为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所指出:“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在初级阶段,特别是在当前时期,由于长期形成的僵化体制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改革更成为迫切的历史要求。”这是我们党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而得出的科学论断,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一、改革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元旦,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问世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它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重要谈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概括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任务,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是,如何解放生产力,又如何通过深化改革来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笔者认为,实行劳动力商品化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动力机制。这是历史的启示、现实的必然和唯一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谈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时指出:“要在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对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这是党的一项长期任务,应当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相似文献
17.
(一)《晋阳学刊》开展的关于“社会改革理论”的讨论,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今世界有两大潮流: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潮流,它席卷了一切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一是社会改革的潮流,它已波及了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潮流的发展,必将极大地改变世界的面貌,推动人类社会向前迅速发展。对这两个历史潮流,我们理论工作者不能,也不应回避,必须正视、研究它。我深信这种研究必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必将有助于这两大潮流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才能使生产力持续地向前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需要认真解决但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动力理论的科学内容,纠正了把阶级斗争看成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左的错误,正确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把马克思主义的动力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一、马克思主义动力理论的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上的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及其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事实上,社会作为一个复杂的集合体,其发展动力必定是复杂的,不会只是某一种力量在起作用.其中,人的现实利益需要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和谐社会发展动力中需要加强的具体现实动力:改革开放的直接动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动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杠杆动力.只有清楚认识这些动力,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是一个系统。他不仅第一次初步揭示了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物质动力,而且多次把爱国主义等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有了系统而强大的动力支持,中国社会主义就一定能够健康而又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