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许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62-67
"十一五"时期是福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时期。要提高广大农民抗贫穷能力,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大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运用社会分层、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逻辑推理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素质提升的关键。在该观点的基础上,以海峡西岸经济区为例,从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健康投资、迁移投资四个方面,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推动城乡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的具体设想,即具备区域农产品生产总体发展格局是科学的,区域农产品生产有区域范围内的优势,区域农产品生产技术具国内领先水平,区域农产品生产是可持续的,区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硬软环境是健康的等五项基本特征,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农作物资源优势,水产资源优势,林竹资源优势等四大优势,先做好设计构建某类农产品生产的理想体系,打好构建"理想体系"的前期基础,建好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架构等三项工作,坚持有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原则等二项原则,明确一条信念,即坚持做几年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3.
休闲经济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经济是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顺应时代潮流,立足现实,发展独具特色的休闲经济,对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对休闲经济在世界经济及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休闲经济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文末提出了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休闲经济的宏观思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开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3):1-5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特殊的区位和竞合态势,是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重要背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福建主要优势有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福建未来发展,不仅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近中期内,福建应主要在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生态省等5个方面努力奋斗,抢抓机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实现祖国统一,最终建成“环海峡经济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经济区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海峡西岸和东岸将成为统一的经济区为重要前提。海峡经济区构建的可能,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成为中国独特的经济区的价值;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则是构建海峡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海峡经济区形成的重要阶段。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着眼于祖国和平统一大局,以空间拓展实现时间的超越,以时间累积促进空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6.
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开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26-30
针对福建省的三大优势,即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优势,着眼于福建未来发展,提出了福建在经济建设领域的战略重点:(1)进一步推动闽台经贸合作,促进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2)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海峡西岸港口群;(3)壮大中心城市,建设海峡西岸城市群;(4)培育产业集群,建设海峡西岸产业群;(5)发挥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福建生态省建设。 相似文献
7.
丛林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2):1-4
从分析福建农业科技发展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性、福建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入手,提出农业科技发展服务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六方面工作着力点:建立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为农业发展提供系统的技术支撑;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基础性研究,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为提高农产品综合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闽台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简要阐述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性,指出了福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剖析了福建城乡发展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谈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心城市是区域发展的极核,是区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更是知识中心,对城市腹地具有很强的集聚和辐射力。福厦泉中心城市是海峡西岸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必须以发展知识经济中心为着力点,搞好产业中心(硬中心)、知识中心(软中心)建设,更好地发挥表率带动、创新示范和功能服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恭健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4(4):52-58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知识产权的竞争已成为国际经济竞争的核心。对致力于自主创新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对福建知识产权的现状分析、对策探讨及对知识产权战略进行必要的研究,都有助于增强地区经济的竞争力,开创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其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1):7-11
海峡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海峡东岸经济区的连接(主要是福建与台湾的连接),构成海峡经济区的核心区。海峡东岸经济区需要向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空间,海峡西岸经济区具备与海峡东岸经济区连接的充分条件,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构建海峡经济区中应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12.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问题。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现有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弦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2):11-15
区域品牌是以区域作为一个品牌的特定名称,是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区域声誉、质量和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与产品品牌相比,两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着特性。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区域品牌的这些特殊属性,从而更好地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品牌的建设,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吸引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加强两岸农业合作,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郑金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1-4
阐述了台湾农业的特点,从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了借鉴台湾农业的成功经验,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议和对策:(1)发挥优势,确立闽台现代农业合作重点;(2)重视台资农业企业的引进,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的引进;(3)增加投入,发展农业科技,并努力做好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5.
改善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的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宇辉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3):20-23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正处于关键时期,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至关重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应该从经济、行政、法律、信用、市场等方面入手,整体推进,形成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16.
黄建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6):74-77
人文精神的状况是判断一个社会、一个地区是否和谐的标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环境,塑造人文精神,实现人文精神的升华是必然要求。本文拟从人文精神的角度,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当前的现实状况出发,来阐述人文精神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谐建设中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