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6月8日13点43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表演、导演艺术家蓝天野同志,因病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岁。去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看着电视中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不禁想起上一次现场看蓝老主演的话剧《冬之旅》,当时他已年近九旬,却依然声若洪钟、底气十足。  相似文献   

2.
她在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期间,保护、拯救过成千上万的中国妇女和年轻的姑娘免遭日寇蹂躏;她曾获得过中国政府秘密授予的最高规格的采玉勋章;她被南京的父老乡亲们称尊为“活菩萨”、“贵人”。《中国人心中的女“辛德勒”》一文向您详细地披露了这位因某种原因被尘封了半个世纪的中国女“辛德勒”式的人物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3.
张彩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奥林匹克勋章的女性。新中国首任国家体委主任贺龙元帅曾称张彩珍为“女秀才”,为“文人进武庙”。她先后辅佐过贺龙、王猛、李梦华三位主任,1985年她担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分管意识形态工作。她著作等身,洋洋洒洒过百万言……张彩珍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她的身后有着一位伟大的母亲。  相似文献   

4.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我军开国将领中,就有一位与“三”结缘的将军,他就是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的汤光恢将军。  相似文献   

5.
<正>王扶之,陕西子洲人,1923年10月出生,1935年7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总参作战部副部长、部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乌鲁木齐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八一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红旗勋章。1988年7月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52年8月,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年仅28岁的王扶之任39军115师代师长。8月2日9时许,《人民日报》记者刘鸣为采写报道,来到了师部指挥所。王扶之见刘记者在烛光下写作很吃力,便请刘鸣到自己的  相似文献   

6.
梅兴无 《中华魂》2017,(4):51-55
1955年,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师以上,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旅、支队以上,解放战争时期军以上干部,在1052名开国将帅中,同时获3枚一级勋章共有142人,其中少将仅14人。1988年,一级红星勋章授予1937年7月6日以前入伍,1965年5月21日以前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军队离休干部。抗美援朝,  相似文献   

7.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都在探索。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中国4000年中经历了67个王朝,446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9个皇  相似文献   

8.
文翟 《百姓生活》2014,(2):62-62
2013年7月8日,91岁的苏联女英雄娜杰日达·波波娃逝世了。她是第一批志愿参加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夜间轰炸机团的成员之一,也是唯一一名获得3枚勋章的女飞行员。  相似文献   

9.
《华人时刊》2010,(2):88-88
钱秀玲出生于江苏宜兴市大塍乡,在比利时侨居70多年,是电视剧《盖世太保枪口下的中国女人》的原型。二次大战中她成功地从德国盖世太保手中解救了九十多名比利时青年,比利时政府授予她“国家英雄”勋章,誉为中国女“辛德勒”。为了世代铭记海外宜兴籍华侨华人追求正义和真理的经历和感人故事,宜兴市新庄街道在新落成的太湖广场文化长廊中专门设立钱秀玲塑身沙雕,并投资400多万元建设“钱秀玲纪念馆”,2010年建成开馆。  相似文献   

10.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尽人皆知的名言。还有人说“生命在于静止”,“生命在于营养”,“生命在于舒畅”。从生命现象的本质看,这些都是片面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健康长寿靠什么?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人们都在探索。秦始皇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中国4000年中经历了67个王朝,446个皇帝,活到古稀之年者仅有武则天、乾隆等9个皇帝。其他都短命,平均才活了42岁。按理,  相似文献   

11.
纵观萧红的创作和人生,她就宛如一位踯躅于生命边界的孤独者,终其一生都为一种深层的孤独与寂寞不断袭扰,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人生感受和生命体验——一种“无主名”的生命悲寂体验。她感同身受地唱出了挣扎在生存与死灭之间的女性悲歌,也吐诉出一个真正现代人对于生命存在的深度思考。她虽然感受到生命的永恒悲凉,却并不曾把人引向彻底的悲观与绝望。她在矛盾与迷惘当中挣扎,在孤独与寂寞之中奋斗;以一份生的执着和真挚的希望,对“温暖”和“爱”,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七一前夕.建邺区环卫所副所长周文晓被评为“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今年50岁的周文晓。如今走上了建邺区环卫所副所长领导岗位.但她一年365天.依然在和一线的环卫工人打交道。建邺区环卫所承担了全区500多万平方米的清扫任务,  相似文献   

13.
李筱丹 《今日南国》2006,(11):40-41
她41岁,是一位普通农妇,一生命运多舛、屡遭不幸,三年前上天赐给她一个盼望已久的“儿子”,虽然小家伙患有多种严重的先天疾病,但是她依然对这个男婴不离不弃,倾家荡产地带着孩子四处治病。他,大概3岁,是个患有严重唇腭裂和三种心脏病的弃婴,因为先天的疾病曾让他两度被人抛弃;三年前,上天让他碰上了她,一位善良的养母,在脆弱的生命即将凋零之时,养母用无数次的人工呼吸将他继续留在了人间。2005年12月,在社会的帮助下,孩子成功接受了心脏手术;2006年4月26日,养母在医院拿到了“儿子”“术后一切正常”的检查报告。医生说,是“妈妈”撼天动…  相似文献   

14.
孙军  汪树强  周薇 《金陵瞭望》2008,(13):76-76
张素荣是江苏省溧水县地税局第一税务分局一名普通党员,1984年脱下绿色军装走进蓝色方阵,在税务战线一干就是25年。翻阅她长达百页的个人档案。查不到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她几十年如一日,用爱点燃着激清“税”月,却一直在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七一前夕.我们慕名走进了她的生活。走进了她所热爱的岗位,走进了她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读者参与到生命图书馆的阅读中来,你会发现这里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可以随意翻动的带着油墨香的书页,有的只是鲜活的人。这个以真人作为图书的创意来自陕西咸阳的80后女孩丁非和她的公益组织“人间关系”。 通过读“人,为更多人提供面对面的解读生命、了解生命的机会,这是“人间关系”创建生命图书馆项目的初衷,2011年10月29日,作为创始人之一的丁非也试着做了一次“图书”,并在当天拥有了14个“读者”。 在生命图书馆,每一本“书”都有着独特的生命印记。在这里只有心与心的交汇,图书与读者的微妙互动和感应。不同的生命,不同的印记与旅程。你想阅读哪一本?  相似文献   

16.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地栖居、精神相遇地栖居。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生命在于作品”(丁玲语),而作品的艺术生命,却在于深刻地反映时代的现实生活。文学作品倘若没有绚烂的时代色彩,它必将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失。本文拟就丁玲解放前小说创作所反映的时代特点,谈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个伟大作家的创作,无一不是同时代的变革与斗争紧密相连的,其发展成熟的过程也是与时代的步伐相一致的。丁玲解放前二十年的小说创作,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发展过程。她的早  相似文献   

18.
汉斯·希伯1897年6月13日生于现属波兰的克拉科夫,是德国共产党员、名记者。他从1925年起就以笔为武器支援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1941年11月30日英勇牺牲在山东抗日战场上。我没有见过希伯,但很早就知道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鲜血和生命。那是在1942年,我从上海教委调到新四军驻沪办事处不久,奉命与希伯夫人秋迪·卢森堡保持联系。她虽然颇为健谈,却很少谈到自己的事。偶然谈起她丈夫,总是不自禁地流露出爱慕和崇敬之情,称他为她的“百科全书”,说她有什么问题想问他时,  相似文献   

19.
贯彻“七一”讲话精神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本文认为 ,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精神 ,是当下哲学教学的前提 ;厘清和弥补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贯彻《讲话》精神的教学建议 (以下简称“建议”)和现行哲学教材的个面缺失 ,则是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先期任务 ,只有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才能全面理解“七一”讲话精神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20.
论沈从文小说的宿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小说具有独特的宿命色彩,表现为三种情形“必然”所导致的宿命,寓于“偶然”中的宿命及“循环”式的宿命。作家试图通过以“美和爱的宗教”为核心的生命意识超越这一宿命,但对“此在”的理性判断使其最终又回归宿命。其小说意义的重心在于企图超越宿命悲剧的过程之中其一是从生命的深层对封建主义的有力一击;其二是启蒙文学在生命美学上的一次闪光;其三是建构生命存在的理想形式;其四表现为从生命的根柢对文化重建的一次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