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汉英语言是隶属两个完全不同语系的语言,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探讨了隐藏在汉英语言背后的思维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汉英语言转换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概括出在汉英翻译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汉英思维模式的转换以便译出高质量的英语译文。  相似文献   

2.
姓名反映了丰富的文化意义。讨论汉英姓名的文化蕴涵,对于深入了解汉英文化的差异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文化的视角,讨论了汉英姓名的结构、来源和含义等方面问题,旨在探讨汉英文化的差异,从而有益于提高英语学习者对姓名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3.
汉英礼貌的文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貌既有普遍性 ,又有文化差异性。汉英文化中礼貌在渊源、内涵上存在差异 ,人们对礼貌准则的侧重也不相同 ,而这些差异是汉英两种文化价值观差异的表现。本文从对比的角度对汉英礼貌的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翻译方法离不开对所涉及语言文化的考察与对比,除了语言本身的差异之外,汉英心理文化的不同是更深层次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是造成汉英句子结构的根本不同的主要原因。汉英翻译要在心理文化译码的前提下,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构思,在调整、梳理、归纳、提炼的基础上进行传译。  相似文献   

5.
汉英思维方式及其句子结构的差异构成外语教学中的主要障碍。本文试图分析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各自句子中的反映 ,指出汉英“意合”及“形合”、汉语以时间顺序排列及英语以空间架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词序制约因素在汉英并列二项式中的表现差异部分是由汉英并列二项式本身的固化程度引起。汉英并列连词系统的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合”、汉语的双音词汇化现象的普遍性、英语并列二项式习语化倾向等四种汉英语言系统中的差异是导致汉语并列二项式固化程度较低而英语并列二项式固化程度较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红色"在汉英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英语言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其中颜色词的差异很容易导致人们理解的误区。本文主要探讨了“红色”在汉英文化中的差异及翻译,力图更好地促进汉英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由于汉英两种语言之间巨大的语言差异,隐喻在这两种语言的转换极为困难,甚至不可译。文章仅从汉英语言形态差异的角度,从汉英字、词形态差异,句子以及篇章层面的意合与形合差异入手,探讨了隐喻翻译的可译性限度及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汉英拟声词的修辞及句法功能进行归纳、对比,剖析汉英拟声词在修辞及句法功能上的明显差异.并探讨论述汉英拟声词在英汉互译中词类的转换、调整等诸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汉英委婉语赖以生存的心理基础是忌讳和礼貌 ,汉英委婉语在词语、句式等的运用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对汉英委婉语产生的心理基础及其不同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从中发现汉英语的不同差异 ,对分析汉英文学作品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阐述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人格特征、人际交往、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进一步分析了影响文化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域文化差异,民族文化差异,家庭文化差异,个体文化差异;并针对大学生的文化差异提出了管理的对策:精育,细管,巧引,善识。  相似文献   

12.
英语学科中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能力的差异,知识水平的差异是发展的自然趋势.探讨英语学科中学生的个体差异问题,就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差异所在,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如何在教学中照顾学生差异,以使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有关性别差异的假设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有所呈现.尽管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领域,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研究者们还是已经探察了许多人格变量的性别差异.如今,使用元分析技术,心理学家们对于性别差异有了一定的认识.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男性和女性在助人行为、移情、攻击、从众等方面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以往研究从效度来说是存在问题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区差距、产业差别以及社区差异,使得公共领域的结构差异较大,且存在差序格局.而公共领域的存在正是公共利益构建的基础,也是个人理性与村社理性之间的桥梁.确权颁证的重点并不是对于产权公共领域的分解,而是在公共领域之上构建合作视角的产权合约.从近郊与远郊两个不同的确权颁证区域,可以得出农户对于产权的诉求的偏重存在较大差异,而产权公共领域的治理也存在较大的不同.但是,确权颁证的关键依然在于对产权公共领域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从翻译伦理角度重点讨论尊重差异的伦理观,同时对文学翻译中译英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探讨,指出在翻译研究中应该尊重差异,以加强译者尊重差异的伦理意识,客观公正地审视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差异,推动翻译伦理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赫尔巴特与杜威分别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他们在师生观、课程观、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分歧,实际上是认识论方面的分歧。认识这一根本分歧有利于从根本上把握双方的优缺点,以促进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对103名3-6岁幼儿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对各年龄阶段幼儿自由活动时间中亲社会行为类型的性别差异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各年龄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幼儿亲社会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2、幼儿亲社会行为总体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就每个类型的亲社会行为来看,分享和安慰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他行为性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英语在两性词汇、句法、会话风格和主题等方面的性别差异及其差异产生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文化根源,分析了跨性别交际过程中的失误原因,提出在跨性别交际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两性之间的言语差异。采用恰当、和谐的交际策略,可避免两性之间的交际失误,达到顺利进行跨性别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不同群体在语用选择上存在差异。不同因素对语用选择的影响也不同:性别在语用选择上形成的差异最小,工作性质在语用选择上形成的差异最大,受教育程度对语用的选择也形成一定的差异。对这些差异的分析和研究,将为创建不同群体的和谐交际范式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描述西部学校校园欺凌行为的基本特征和群际差异,采用张文新修订的挪威心理学家Olweus的儿童欺凌问卷测验工具, 借鉴校园欺凌调查工具,从欺凌对象、欺凌方式、应对方式3个方面对陕西省两所农村寄宿制学校3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欺凌对象具有同辈关系差、社会排斥高、人际求助意识弱的基本特征;校园欺凌应对方式具有旁观型多,干预型少的特征。欺凌行为应对方式的学段差异:小学阶段学生相比初中应对方式干预型多,小学多肢体欺凌,初中关系欺凌增多;欺凌方式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肢体攻击型欺凌行为;女生更倾向于关系欺凌。可测到显著的分类变量差异:欺凌方式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年级差异;欺凌对象存在就读方式差异;应对方式存在就读方式、年级差异。应结合学生群际特征差异,积极应对校园欺凌现象,针对寄宿生的群体特征,采取反制校园欺凌的有效措施,体现课程教育的德育功能,营造消弭欺凌行为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