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翻译的发展状况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社团 ,像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未名社、“左联”等 ,都积极组织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 ;2 .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都亲自参与文学翻译活动 ,文学翻译活动是中国现代翻译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现代文学释译的发展状况。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社团,像新青年社、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未名社、“左联”等,都积极组织译介了大量的外国文学理论及文学作品。2.鲁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中国著名现代文学家都亲自参与文学翻译活动,文学翻译活动是中国现代翻译活动的主动。  相似文献   

3.
社团运作与中国新文学的文派制衡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各种文学社团的文派制衡有密切关系。多元化的文派制衡造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高起点运作的格局。当传统旧文学作为强势文化占据社会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学必须结成具有现代内涵和反抗精神的文派对旧文学提出制衡的要求和自我发展的意向,于是,《新青年》社、少年中国学会和新潮社的组成又有了新的意义;当新文学对于传统旧文学和通俗文学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成功占据了时代文化中心的时候,新文化在时代潮流的推涌和世界洪流的裹挟中成为一种支配性的话语霸权,虽然根深蒂固但已经边缘化了的传统文化也必须形成或者借助一定的文派力量才能够发出反抗的声音,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甲寅派、学衡派,甚至倡导整理国故备受新文化责难的努力社,以及从一个特别的方面客观上对新文化和新文学进行文派制衡的鸳鸯蝴蝶派,都具有了另一种价值。甲寅派对于激进的汉字拉丁化的遏制,学衡派提出将白话和文言都当作现代文化建设的价值成分,鸳鸯蝴蝶派在文学的市场化方面给予新文学可能的制衡价值,都应得到公正的估价。同时,新文学内部也会出现不同文派相互砥砺相互约束的局面,这样才能保证新文学的丰富与繁荣。而所有这些文派都不可能依靠个人的单枪匹马可以运作成功,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文学社团和文人团体。  相似文献   

4.
五四时期价值理性逐渐工具化。在这样的历史语境中,启蒙话语开始具有权威性和合法性,社会各派别都在努力寻求开启民智的策略,以期改造社会文化,创造中国新文化。同《新青年》一样,新潮社的新文学观是作为一种启蒙话语出现的。文学成了新潮社“改造思想的利器”,而其...  相似文献   

5.
狂飙社是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重要文学社团,由于多种原因,狂飙社成员的作品长期以来不受人们重视,人们对此了解甚少并充满误解。加大狂飙社成员作品的出版及研究力度的意义在于:有助于丰富并完善中国现代文学史;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的案例;有助于当代中国人正确认识自己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文学社团和流派在文学的现代转化中有着突出的意义 ;南社作为横跨两个阶段的具有全国影响的文学社团流派显示出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以其激进的反清革命立场和囿于传统的文学观念被文学史定位。本文从南社入手 ,从它的建社宗旨、创作实践以及其组织活动方式中 ,细致地梳理出蕴藏在传统文学现象背后的现代性新质 ,从而也将它在社团流派发展演化乃至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发掘出来 ,具有很重要的学术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著名学者朱德发教授的学术新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论纲》(以下简称《论纲》)以其宏阔的研究视野,新颖的理论角度和富于创见的文字描述而使方兴未艾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研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论纲》一书的引人注目之处,首先在于编写体例上的大胆创新。作者既不象贾植芳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那样从一个个文学社团流派入手,对每个文学流派从微观上进行具体考察和详细剖析;也不象殷国明先生著的《中国现代文学流派发展史》那  相似文献   

8.
在关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翻译文学的研究论著中,研究者多将眼光集中于《新青年》以及后来的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上面,它们以大量的翻译文学作品和理论开创并奠定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新局面。但此期北京大学学生创办的《新潮》杂志上的翻译文学作品同样非常值得关注,他们不仅延续《新青年》,翻译了不少文学作品,更是在翻译的质量和选择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和突破。  相似文献   

9.
新诗社是西南联大以"诗社"命名的第二个文学社团,在闻一多的指导下,新诗社致力于朗诵诗的创作,在西南联大文学中独标一格,成为抗战及其以后中国时期朗诵诗的一种新因素。其代表诗作是闻山的《山,滚动了》,何达的《舞》、《我们开会》、《图书馆》等。何达是新诗社最成功、最著名的诗人。俞铭传及其诗作的存在,证明新诗社也是多元的。创作表明,在西南联大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新诗社是一个具创作实力和特色的社团。  相似文献   

10.
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问世,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直接开启了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内在品质和精神走向,也开辟了中国新文学的伟大传统。今年是《新青年》杂志创刊90周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和暨南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于2005年6月10-13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了以“《新青年》与中国新文学”为主题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高层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近7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在90年后的今天真诚地回望、由衷地纪念《新青年》创刊这一中国现代历史上…  相似文献   

11.
西方现当代作品对中国新时期新潮小说的影响涵盖主题思想和艺术形式两个方面.就艺术形式而言,西方的荒诞派小说,开始成为文学革命和反思文学史的重要借鉴.寻找其间的相似点是必要的,但应该看到其创造性的贡献.先锋派文学中的荒诞写作技巧是一个自主的、创造性的发挥,先锋派作家群体适应了中国作家反思历史、挑战主流话语的内在需求,实现了西方现代和后现代艺术思潮在中国本土的创造性转化.先锋派的先锋精神在于对自由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文学持久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2.
当代文学继承五四新文学传统 ,延续了对中国传统古典文学的范式变革。为了保持对新时期文学的阐释有效性 ,当代文论较多地引进西方文论 ,从而形成了异于中国传统文论的新的范式。在此基础上 ,通过对当代文论生成语境和不同范式的文论与文学间的互证互释规律的分析 ,检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之可能性 ,提出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当代文学的存在状态是当代文论话语策略的根据。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初崛起的新边塞诗是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学现象,是观察当代诗歌发展历程重要的西部坐标。本文试图将新边塞诗放回当代文学发展进程之中,以其他诗派和文学现象为参照系考察新边塞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文学史角色。  相似文献   

14.
前期创造社期刊,分别从昭示"五四"文学走向、引导"纯文学"时代到来、加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进程和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等方面影响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进程。另外,前期创造社期刊的编辑者和出版书局的责权不明晰、编辑者之间的分工不清楚、期刊和社团关系认识的偏差以及期刊栏目设置的不足等方面也留给后人很多意味深长的教训。  相似文献   

15.
新历史主义:小说及其范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历史主义深刻地影响了198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的历史叙事,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文学的"史传传统"进行了偏离,同时偏离了中国当代以来形成的由主流意识形态整合的历史话语,以及在进行历史叙事时所惯用的写实立场;它是又一次后现代式的解构行为,并成为退归于文化边缘的批判话语。中国当代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代表作有《白鹿原》、《灵旗》、《红高梁》和《叔叔的故事》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 194 9- 1999年中国现代小说理论批评作历史考察 ,指出 :前 30年按照当时的社会主义文学的标准研究中国现代小说 ,文艺思想中“左”的倾向影响了批评的价值取向。新时期以来 2 0年间 ,现代小说批评进入空前活跃繁荣时期 ,表现为批评范围不断拓展 ,批评的新观念、新观点、新视角、新方法 ;并且 ,随着 2 1世纪的到来 ,对诞生于 2 0世纪的小说新文体作整体的历史考察 ,初步建立了现代小说学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周作人曾专门研究过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他认为文学与宗教关系密切,而且文学的发达大都出于宗教,但是由于宗教本质上是以神为中心的文化,因此,它与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文学是根本对立的。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又对中国文学的“准宗教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现代中国的新文学应该说自己的话,“不替政治或宗教办差”。从宗教与文学关系的角度探讨新文学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使周作人的思考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具有极强的对话性。  相似文献   

18.
海派小品散文是20世纪20至40年代中国文学的时代生命意象,本文试图把海派小品散文归入现代散文的大视野中,就"个体与自我"、"个体与社会"的问题,与闲适派及太白派作比,去把握海派小品散文的文学生命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大陆新武侠小说崛起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崛起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学现象,蕴含着重大的多方面的文学意义和价值.它是港台新武侠小说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对传统的雅俗观念的强烈冲击和微妙消解,也为当代文学如何在困境中发展带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和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这是当代文艺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