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新潮社是北京大学一群学生创办的社团。在社团成立之初 ,他们积极参加当时的社会启蒙运动 ,同时以推广新文学为己任。五四运动发生时 ,他们也积极投入其中 ,一些社员还成为学生领袖。五四之后 ,他们面对当时沉闷的社会和种种压力 ,终于宣布扩充为学会。本文就其转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从而也对当时青年对于五四反省有了一定认识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活跃于重庆的突兀文艺社是一个由重庆兼善中学学生发起成立并延伸至复旦大学、重庆大学、国立剧专、载英中学等多所大、中学的校园文艺社团.突兀文艺社凝聚力强,倾向明确,有刊物,有阵地,其活动持续近十年,并在文学大师茅盾与老舍的指导与影响下,留下了一批反映抗战现实生活的作品,成为抗战时期重庆颇具典型意义的校园文艺社团.  相似文献   

3.
文人聚会结社自东汉以后逐渐蔚为风气,其中招募式的“吟社”与我们今天所谈论的文社或者文人社团相距甚远。文人会社理论也在中国古代有了相当的发展。古代文人会社组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模式不外乎有闲(情逸致)、有权、有钱、有资质(资格或资历)。这也正是现代管理学概括的三个权威的投射:行政权威、经济权威和知识权威。现代中国确有一些类型的文学社团是与行政权威的运作紧密相连的,但经济权威作用于文学社团的情形并不十分明显,在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运作中,知识权威乃是最根本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八九十年代的新潮儿童文学回归“五四”,继承了“五四”儿童文学“以孩子为本位”的传统精神;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的儿童文学的分类,直接激活了儿童文学的创作生产力;重建人的意识、塑造未来民族性格,极大地提升了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与作家的人文担当。这三方面的合力,直接促进了八九十年代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5.
1914年成立的中国科学社是当时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民间科学团体,曾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蔡元培先生于1917年加入中国科学社,成为该社的第一位特社员。文章在对相关史料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蔡元培先生与中国科学社的关系的角度,阐述了蔡元培先生对中国科技发展的贡献,重温了20世纪上半叶的那一段历史,以期对于今天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中国上古部落联盟后期曾建立过“三苗国”,国家和法的萌芽都比当时的夏族早,并最先发明和创造了“五兵”和“五刑”,在中国早期国家的建立与法的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苗族的先民与夏族一起,在中国国家与法的产生和发展中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明代粮长雏形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粮长制度是明代田赋制度一项重要而特殊的内容,明代粮长制的雏形与王恺在金华实行的里长征粮制以及明初江南富户征调都没有直接关系。从承役方式、职能和催粮数额等方面来看,明初江南地方里长与其后的粮长具有相通之处,应是明代粮长的雏形。明代的粮长制度正如明代的黄册制度一样,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元代浙西等江南地区的相关赋役制度。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地方性的雏形市场网点重要发育时期,南疆广西也不例外。唐代广西已经形成了两种类型的雏形市场网点,即治所城市型市场网点和乡村“野市”型市场网点。笔者在文中分别就两类市场网点,对各自市场网络覆盖范围、市场点个体的发育程度和集聚规模、以及两类市场网点相互间的分工侧重、配合补充诸功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生新潮演剧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首先探讨现代戏剧的内涵及评判标准,使之成为我们分析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之间的内在关联的逻辑起点,继以春柳社的出现为分界,把清末的学生新潮演剧分成两个不同阶段论述,指出国内学生演剧的近代戏剧性质,以及春柳社的出现及演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时期文学理论领域经过近30十年的论辩、探讨与创新,呈现出一派繁盛而驳杂的整体气象.在这种繁杂纠葛的局面中进行大致的分类梳理,使各种理念设想、模式规划以及体系构思能够呈现出相对明确、稳定的对峙与鼎立,正是总结30年来文学理论变迁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着力于确立并划分出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界主要流派的萌芽与雏形,并对其大致轮廓、核心论点及学理体系进行总体描述与勾勒,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的提出为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实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明确现代文学的学科特性、重构现代文学研究体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性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然会涉及到对作家、作品以及作家的审美价值取向的重新审视与评判.有关现代性的研究除了要对文学内部多种文学成份的现代性因素进行考察,还应对种种有关文学活动的外部因素进行审视与观照.  相似文献   

12.
首届文代会 ,是确立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规范的“一元”的定格会议。在这种精神指引下 ,驰骋在文坛的大部分是阐述和捍卫政治绝对权威文艺观点或转述文艺政策精神的主流评论家 ,另有少部分不愿接受“一元”指导而偏离规范的非主流评论家。进入新时期以后 ,出现了思维空间高度拓展 ,文艺观念大幅度更新的新潮评论家。他们不是批评流派 ,只是批评群体。  相似文献   

13.
"意识流"的名称是舶来品,意识流技法在中国古已有之,且有着丰富的文学实践.文章初步梳理了当代意识流文学创作实践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关系,认为后者影响了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是中国意识流文学的内在依据和土壤根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间文艺源远流长 ,以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计划以及围绕着集成而开展的全国民间文学普查为标志 ,进入了“后集成”时期 ,因此推动了神话学、史诗学、民间文艺学等领域的学科建设 ,前景看好。但同时也还存在着人才流失、调整失衡等一系列隐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书写母亲形象的文本,从其对母亲身份的建构的方式看,表现为赋值和祛魅两种途径:一方面,母亲身份依然是承载传统意义的文化符码,是牺牲、奉献、爱等意义的承载物,这是对母亲身份的持续赋值的过程;另一方面,一批女性作家对母亲身份中的神圣光环进行祛魅,母亲形象回归世俗和日常,母亲身份的建构显示了更加多元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乡土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乡土文学在其产生、发展的道路上,走过了艰难的岁月,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时至当代,以传统文化、民间文化为载体的乡土文学受到"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制约,遭遇瓶颈、经典匮乏,为其寻谋发展出路成为作家们日益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只有回归民间、关注民生,升华作品内在的主题表现力,深化乡土文化的审美体验,将乡土文学的表现手法加以创新,才有实现当代乡土文学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世界民俗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已经超越了一国民俗学的时代。民俗学家们不再以研究本民族或他民族来作为自己与人类学家的区分标准。另外,民俗学家已经很难指望在什么偏僻角落发现不为外界所知的奇风异俗。在世界民俗学的学术视野中研究世界各地的民俗事象,实现对民俗创造者的代际理解、族际理解、国际理解乃至普世理解,应该成为民俗学研究的最终目标。中国民俗学应该而且能够与世界民俗学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倡导生态文明的21世纪,文学的差异性和多元性应当成为文学史写作的文学史生态理念,文章对大文学史观的写史理念提出了几点看法。以“现代”作为论述平台,着眼于现代文学史改进和调整的必要性,重申加强被长期被忽视的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在大文学史观的生态视野下构建相对完整的现代中国大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忏悔是人的深层次精神需求,伟大的文学对此多有精彩的表现.中国新文学史上曾有过不同类型的忏悔书写,然而由于时代主题的冲击,鲜有能深入人性原罪层面的.张炜作为这一书写样式的后继者,在其写作中作过不少尝试,但仍未超越他的前辈们.这一根本性话题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从侧面揭示了中国文学的一个缺陷:对人类共同精神遗产的关注不够深入导致写作的浅表化.  相似文献   

20.
政治学理论是时代政治精神的结晶。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三大发展主轴。这些阶段和主轴反映了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曲折历程。伴随着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国政治学的主体意识和反思意识明显增强,摆脱对西方政治学知识体系的依附、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学理论体系已成为共识。在这一目标的导引下,涌现出田野政治学、历史政治学、民族政治学等诸多理论建构尝试,它们从不同角度倡导建立本土化的政治学理论体系。时代变迁推动着政治学的发展转型,建构基于中国国情的政治学理论成为下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充分挖掘本土议题、反思和重构概念体系、形成新的政治学命题和证成中国文化价值,将是政治学理论下一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