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我国农村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全面普及,农民的劳动积极性空前提高,土地的潜力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从而加快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然而,客观的经济规律告诉我们,当农民的积极性达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必然要求作为农业生产基本生产资料的土地,通过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组合,才能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从适度的规模经营中提高经济效益。否则,要想农业生产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途径的探索商伯成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实行的以家庭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分配承包土地的方式,致使每户都有大体相等(户均8.3亩)的土地,又...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农业规模经营模式研究王凤霞一、对农业规模经营的界定农业规模经营是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在一定的生产规模下,通过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智力等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达到最佳规模收益的一种微观运行方式。规模收益是指由投入规模的变动所引...  相似文献   

4.
土地经营规模“适度”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土地规模经营,之所以要强调“适度”,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农业劳动生产力的特点决定的。衡量土地经营规模“适度”的主要标志应是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适度”又是个动态的概念,条件发生了变化,合理的“度”也要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土地相对集中、农业劳动力相对减少、集约化经营的规模经营,是世界性的衣业发展趋势,也是我国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扩大农业规模经营要与土地相对集中相适应,我国应从各地的不同情况出发,分别采用租赁、使用权有偿转让以及完善投标承包机制等方式,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按科学发展观转变我国农村发展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试图揭示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尤其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研究不断。从一些文献来看,从不同角度反映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概括多种多样,甚至一些概括还转化为政策语言,用以指导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有的从世界农业长期发展趋势角度概括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改造传统农业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阶段;有的从资源利用方式的角度概括为农村经济增长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有的从农户经营规模角度概括为从小规模均田制走向适度规模经营;有的从农业比较效益变化角度概括为从弱质农业走向高效农业;有的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忡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指出:家庭承包经营方式,“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适应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同时,针对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出现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现象,《决定》明确了原则和方向,即“士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要坚持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进行,不得以任何理由强制农户转让。少数确实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和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业生产在土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特定条件下,如何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同时,通过稳妥而积极的改革,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是农业和发展亟待解诀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在实践探索中,广大农民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生产经营形式,即农业产业化。这种经营形式.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正日益显示出它的强大生命力。农业产业化问题也越来越为理论界所关注,成为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试就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农业产业化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是实现我国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有效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浙江省已具备了良好的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条件,并对粮田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经营模式、规模等作了探讨,进而就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村经济大环境、加速粮地流转、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未来15年我国农业适度保护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分析辨识我国未来15年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探索未来15年我国农业适度保护的范围、方式、程度及有关政策措施。文章认为,从下世纪初开始,我国经济发展就将步入保护农业的阶段,而WTO规则又对传统的农业保护方式做出了极大的限制。所以,未来我国农业保护的总体方针是:适度保护,重点保护,间接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一定15年不变的农村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结束,1998年将全面转入新一轮的承包。第一轮的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实践证明,承包责任制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替代,更不是对它的否定,而是新的发展。笔者通过对广州市白云区部分农村股份合作社的调查了解到,它们大多数是用股份制因素去改造家庭承包制,它们把土地折为股份分到农户,使农户从由实物占有土地转化为价值上占有,股份虽不…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稳定发展与否关系到改革和建设的全局.随着改革、开放和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农业与发展商品经济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在农村人口不断增加、耕地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如果农业技术和体制不能随着形势的需要做出适当改革,中国的经济基础必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当然,使我国农业陷入困境的深层原因很多,笔者认为,我国的农业只有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道路,并在此基础上组建新的经济联合体,实现农业集团的集约化经营,才能为培育农业生产的自我发展能力,加速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组织经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阶段、产业化组织探索阶段、合作经济组织完善阶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阶段等四个阶段的变革。究其动力机制而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区域专业化是经济驱动力,农户主体地位是社会驱动力,政府的支持是政策驱动力,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制度驱动力。以产业组织创新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通过调整土地关系,培育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发展农业区域专业化,优化农业产品产业结构,突出专业化农产品的异质性,形成农业比较优势,推动农业市场从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县级经济管理学是研究县域经济管理客观规律及其范畴的科学。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阚泽彬、姜忠林同志主编的《县级经济管理学》,以其特有的研究对象,拓宽了经济管理科学的研究领域。这一开创性研究,为繁花锦簇的经济管理科学园地增添了一朵鲜艳的奇葩。总览全书,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繁荣和腾飞,使县域经济由单一、封闭型的农业经济向综合发展的方向转化。《县级经济管理学》把经济管理的科学理论与县域经济管理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回答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急待解决的应该“由谁管、管什么、怎么管、为什么管”等问题。同时,针对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县域经济暴露出来的问题,作者运用经济管理科学理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主张。针对土地承包经营后,农业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者提出了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的重点应放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上,并根据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发展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针对财政包干后,县级财政预算外资金扩大,提出了编制县级综合财政预算表等,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论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制度是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基础.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标志的土地制度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我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呈逐年递减趋势:199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1997年为4.6%,1998年为4.3%,1999年为3.8%,2000年仅为2.1%;农业增长乏力,拖了我国工业化后腿;农村现代化步伐减慢,城乡差距拉大.所有这些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传统土地制度创新带来的报酬递增效应已经消失,"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进行土地制度的再次重大改革.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剖析,提出实施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保持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最深厚的底蕴。中国有世界最多的农民、世界最大的农民消费群体,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政府采取挖掘农村居民消费潜力、扩大公共财政支出、加大对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投资、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城镇化、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等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举措既能促进消费,也能促进投资。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挑战,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现代农业仍刻不容缓。为此,要通过综合配套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务农劳动者经营者的收益。一是家庭经营应始终成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和主体;二是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三是混合型、多样化的农业经营组织形式以及多元化的农业经营主体仍将长期存在;四是要培育全产业链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五是要辩证地看待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六是要着力发展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民之间的联合与合作。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8,(10):54-57
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快速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新型农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掖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较快,但在人才培育、产业发展、资金渠道、组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与现代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与困难。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农业政策进行了多项改革。土地政策方面考虑首都土地的长远发展,没收地主、富农土地收归国有,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富农的利益;建立了互助组,出现了土地不分红的高级社;在爱国增产、生产救灾以及农业税收、农业贸易等方面均制定了卓有成效的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北京市的农业生产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计量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49-1978年中国大陆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土地产权制度下,所激励的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从而农业总产出有较大不同;在投入相同的生产要素和政策要素下,农业的产出也有不同。综合比较后认为:“所有权农民私有、合作或适度统一经营”是相对较好的制度。因为在这种制度下,能较大程度地激励各生产要素的投入,土地和劳动等要素的利用率也较高,从而使农业总产值高速而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裘斌  齐陈骏 《学术交流》2007,(2):136-140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几个政治相对清明、社会比较稳定的“治世”时期。当时的统治集团能够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从而为劳动人民的生产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古代“治世”时期实行的经济措施,主要有解放奴婢,驱民归农;奖励开垦,兴修水利;轻徭薄赋,厉行节约等等。认真分析古代“治世”的经济成因,对于现今我国农业的发展乃至新农村的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的多种经营,促进农村产业的多样化;在坚持土地承包制的同时,运用多方力量,完善农业生产的各种设施,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同时,应加快面向农村的各项制度改革,多管齐下,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