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中国歌曲历史悠久,但中国歌坛“美声、民族、通俗”三种歌唱方法的划分,初始于20世纪的80年代初。此“三种唱法”各具特点,且相互交叉与交融。高校艺术学院的音乐教育应要求教师在声乐施教中,不仅做到不故步自封,更要引导学生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融多种唱法干一体,从而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才能培养出脱颖而出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边缘唱法”的演唱特点和多元化趋势,指出“边缘唱法”的出现有利于促进我国声乐界的百花齐放,对打破学院派一成不变的声乐理论在中国的垄断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学基础著作,华锺彦先生的《戏曲丛谭》后出转精.贡献卓然。其首次提出“有唐一代,为中国戏曲变迁之重要关键”、“古今未色名同实异”等重要观点,并在“时剧”的探讨、歌舞与戏曲的关系、弹词与打连厢唱法、院本唱法遗迹“度曲八要”等方面均有独见。  相似文献   

4.
在声乐训练中正确理解“美声”和“民族”这两种唱法的概念、特点及风格是十分重要的。“美声”发声自如,声区统一,音域宽广,音色优美,读字清真,讲究连音技巧,善于控制音量,注重声音的穿透力,要求高位置共鸣、良好的歌唱呼吸和相对稳定的喉位。民族新唱法在继承优秀的民族演唱传统基础上,从声乐训练上大胆向美声唱法学习,注意真假声结合的混声唱法的运用,同时也注意到真声色彩的发挥,充分发挥各腔体的共鸣效果,追求高位置共鸣和正确的呼吸支持,咬字清晰,发声圆润通畅,明亮悦耳,民族风格强,而且扩展了音域,声音的可塑性强,演唱的路子宽,还能演唱外国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段。在实际训练中,这两种唱法应互相汲取。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通俗唱法”的外在因素以及她的演唱风格、演唱技巧,同时对“通俗歌曲”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说明,着力阐述了“通俗唱法”与“通俗歌曲”在“通俗”二字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新昆山腔的曲律规范与汤显祖剧作的"失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魏良辅的改造,新昆山腔具备了“磨调”的唱法和“转喉”的发声技巧,并对曲唱的字声提出了规范要求。而沈璟又在曲谱上对它进行更为苛刘的限定,反使之成为传奇的束缚,限制了剧作家的才情。对唱腔曲牌的“犯律”并不始于汤显祖,只是平仄和押韵的不谐,不方便以吴语为基础的昆腔“转喉”的唱法。因此被吴中文人指责为“失律”。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民族唱法和欧洲唱法的定义及其形成过程的差异中国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中国民族民间小调、戏曲、曲艺、民歌及带有这几类风格的声乐创作作品的唱法。狭义地讲是指民族风格声乐技术、技巧方面的理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在漫长的歌唱艺术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据历史记载,在4000多年前,中国远古时期的歌唱就和诗、乐、舞一起产生了。夏商时期,音乐舞蹈十分盛行,音乐教育机构———大司乐已在周朝建立起来。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专业的民间艺人和音乐教师,秦青的歌唱“声震林木,响遏行云”,韩娥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屈原…  相似文献   

8.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分类谈李广达近年来,两年一次的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声乐大奖赛,已由中央电视台举办数届,加之其它多种方式的声乐演出与比赛,推动了声乐事业的发展,并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人材。然而,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和歌唱家对三种唱法提出了质疑或不...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声乐艺术发展的求同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中国歌坛已经形成了美声、民族、流行三种唱法鼎立的局面。意大利美声唱法科学的发声方法和系统的声乐理论对中国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但因对美声唱法的尊崇,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吸收美声唱法的成份较多,在演唱上逐渐淡化了应有的中国特色。因此,在借鉴美声唱法长处的同时,应该求同存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  相似文献   

10.
南曲原本采用“定腔传辞”的演唱方式,在使用“依字行腔”唱法后,南曲的定腔旋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只是,“依字行腔”的唱法并不是完全脱离南曲旧有固定旋律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本的调高、调式、主音、结音和旋律片段基础上,根据字声的变化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一方面,改变后的腔格要符合“依字行腔”唱法所规定的字声与腔格的配合规律;另一方面,曲家对旋律改造的过程也必须以原有旋律为依据,同时符合音乐本身的规则。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在我国声乐艺术领域中,既有我们自己的“民族唱法”,也有来自欧洲的“西洋唱法”。这两支声乐艺术之花,在我国音乐艺术的花园里,争奇斗妍,竞相开放,为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和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新民歌、新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唱法,同时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声乐艺术的发展受到社会政治文化的制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导致了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著名音乐评论家李凌同志曾说:“有句俗话‘百货中百客’,只要是对人民有益,是不是也可以让人民自己去选择”。李凌同志引用“百货中百客”的意思是说音乐这种精神产品,类似于商店里的百货,应由“百客”(人民)自己去相中,去挑选。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音乐,只要它们有利于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可以让人民去选择。 “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都有大量的作品被不同文化层次的民众所欣赏、所钟爱。用美声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我爱你,中国》、《长江之歌》等;用民族唱法演唱的作品如歌曲: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韩国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逐渐开阔,所研究的课题也在与时俱进,从单一的研究模式扩大到“多元化”的角度发展,也突破了外国学者的局限。这些研究范围的扩展使“韩国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更能实现“国际化”和“本土化”,同时也推进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化交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于推进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播、教育和创新有重大作用,应当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带来的新机遇,进一步发展民族声乐艺术。由此追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外交流与融合的历程,解读“一带一路”建设对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意义,提出加快民族声乐艺术走出国门、加强民族声乐演唱技巧与美声唱法融合、坚持以民族传统唱法为根基、采用中西结合的创作技法以及在学校实施多元化民族声乐教学等。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汉语语音知识,通过对一系列京剧唱腔例子的分析,较为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传统京剧的舞台语言“韵白”;京剧吐字行腔的原则“依字行腔”;京剧演唱富有特色性的艺术手段“切音唱法”和“衬字”运用等问题.既有一定学术性,对业余京剧学唱者又有一定实际操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唱法的源流比较与发展姚政中国民族唱法作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共同创造和使用的,以汉语普通话为基础的一种歌唱方法,是我国声乐工作者积几十年探索、学习、演唱、教学工作之经验,溶古今中外各种唱法精华于一炉而创造性发展起来的一种科学的新型的民族唱法,尽管并...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体系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并存。这种格局是美声唱法传入我国后逐步形成的.由于目前声乐界对不同唱法的判定标准不够明确,加之一些同志对民族声乐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许多教师都宣称自己是美声学派,甚至一些本属于民族唱法的教师也认为自己教的是美声唱法。这种状况,不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声乐艺术,不利于建立中国的声乐学派。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唱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地位问题作一个科学的界定。当今世界,各国、各声乐学派林立.这些学派的异同是什么?区别不同派别的依据是什么呢?首先,从发声角度看,各学派的发声…  相似文献   

19.
民族民间唱法与美声唱法之比较(二)夏美君民族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是我国声乐界学院派教学的两大主要唱法流派。为了推动声乐教育和声乐理论研究的进步,有必要对这两种唱法进行一番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以便使我们对这两种唱法有个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帮助解决声乐教育和...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CCTV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的鉴赏比较,从声乐理论的高度探讨了原生态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异同及其对听众的影响,提出了对原生态唱法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