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易 《老友》2008,(11):1-1
有一个老人想学画,可是犹豫不决,就去问一个朋友:"再过五年,我就七十岁了,能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画画,再过五年也是一样七十岁呀!"听了朋友的话,老人顿悟,于是,第二天就去老年大学报了名。  相似文献   

2.
3.
《太阳照常升起》被认为是海明威最优秀的作品。小说中大量存在的运动身体叙述主要有两类:宗教性的运动身体和政治性的运动身体。这些运动身体叙述承载了现代文明丢失了的古典价值观,表明了海明威期望通过对运动的推崇来拯救现代文明的创作目的,同时也阐明了海明威将勃莱特塑造为传统背叛者以及对西班牙和斗牛钟情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以其塑造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人物而成为该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作者富有个性的海明成式的叙述策略也有具体体现.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入手,对这一作品的叙述策略进行研究,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艺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对手风琴民族化音乐创作而言,由于乐器本身构造原理中和声设置的固定和局限,给实际实践运用带来困难。力借以上乐曲创作中涉及的手法特点,尝试证明其内容上“缝隙取材”的本质思路。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以其塑造的"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人物而成为该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同时,作者富有个性的海明威式的叙述策略也有具体体现。从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入手,对这一作品的叙述策略进行研究,为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艺术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这位美国二十世纪的伟大作家创作的第一部小说作品《太阳照样升起》重点描绘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青年的迷惘精神,以及社会上广泛存在的虚无精神以及悲观精神。为了找出导致当时美国社会青年精神处于绝望状态的社会根源,以分析小说中男主人公杰克·巴恩斯和女主人公博莱特行为的迷惘为重要内容,剖析小说的意义和价值,得出面对社会的更迭和变化,人的精神意志和价值观的可敬可贵,以及人不应该放弃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再见,太阳     
《阅读与作文》2011,(7):66-66
晚上,小姑娘与太阳告别,太阳坐在地平线上。"再见,太阳。"小姑娘说。"再见,小姑娘。"太阳回答,"睡觉吧,我也要休息了。明天一清早我醒来时将温柔地迎接你。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是电影语言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银幕景框内人和物的运动,这是电影语言运动性中的本质特征;摄影机的运动,这是电影拍摄过程中的最基本的运动;蒙太奇———镜头的内部运动。  相似文献   

10.
曾朴: 西边,一个铜盆大的落日,只留得半个在地平线上,颜色恰似淡红的西瓜一般,回光返照,煞是好看。  相似文献   

11.
放弃自己该做的事,就是败北。不可轻言放弃。太阳每天都升起。无论阴天雨天,不论冬天夏天,日复一日,太阳都升起来。这是宇宙的法则,是道理。  相似文献   

12.
《太阳照常升起》以崭新的视角和独特的叙述方式吸引着观众的视线。这种独特的叙事主要呈现为碎片化的特征,即从组合段叙事、非情节叙事、开放式结局三个方面对影片进行阐释,并展示导演和观众间的一种智力博弈。  相似文献   

13.
太阳像蛋黄     
朱雅娟 《可乐》2010,(8):76-77
从12楼的毛坯房望出去,能看到那条缓缓流动的江,像一条龙。江,就叫白龙江。“我也叫白龙,”是一个男人快活的声音,很健谈,但说话时手里的活儿并没有慢下来,“我是木匠,是有职称的木匠。我每平方米的工价要比其他木匠高20到30元。”  相似文献   

14.
从互文性视角对《太阳照常升起》和《家园》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鲜明的互文性:主人公从战场归来后遭受着信仰崩溃和双重意识的折磨,在自我迷失中怅然若失,却最终勇敢地踏上自我重构的精神旅途,寻找人生的意义。总结归纳为战争之殇的互文、双重意识的互文和自我重构的互文。通过互文阅读,透视人类在战争后经历的精神危机,并解读伤痛文化中超越族群与肤色的人类自我身份认同的矛盾与艰难,借以探寻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与归宿。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与菲兹杰拉德是"迷惘一代"青年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以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对其后的美国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部小说的异中趋同、同中存异之处。  相似文献   

16.
金沙遗址文化作为三星堆遗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出土器物上。作为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出土的典型器物———“青铜神树”和金箔“太阳神鸟”,则分别是这两种遗址文化的突出代表。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继承,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的太阳崇拜在经历了图腾崇拜和神灵崇拜阶段后,分别向祖先崇拜和宗教崇拜演变,自然地域条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是造成这两种文明中太阳崇拜不同走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拜厄特及其处女作《太阳的影子》的简要评述和剖析,发现作者对生活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的现代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社会角色的关注,构建了该作品的基本主题;同时,作者以太阳喻指“男人”,以“太阳的影子”喻指“男人对女人的约束力”,也构造了该作品艺术特点中的一个引人瞩目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