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璞瑶 《理论界》2010,(7):171-172
在欧洲音乐史上,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的作品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在交响曲上的成就,他被人们誉为"20世纪的贝多芬"。作为浪漫主义晚期的作曲家,他的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逻辑思维,又有浪漫乐派的基本特色,同时他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乐派的优秀代表。最有特点的是,在西贝柳斯的音乐中,我们可以听到芬兰大自然的声音、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北欧,尤其是芬兰的风情。本文将对西贝柳斯的一些作品的取材和芬兰的地域特征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希望通过分析,能使他作品中的芬兰情结更多的被人们理解。  相似文献   

2.
公元十世纪初至十二世纪初的辽代契丹人属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因而,他们的音乐文化便极富那一时代的北方民族之特色。本文试就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的根源、类型及特色,略加勾沉。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教正。一、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的“根”与“源”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体系的形成有自己的“根”和“源”。其一,建国前的契丹民族原始歌舞音乐即是辽代契丹人音乐文化的“根”。契丹人在很早以前,就在牧猎生产  相似文献   

3.
陈红 《江西社会科学》2006,(12):201-204
20世纪初,表现主义音乐的出现与整个现代派文艺思潮一样,是由于战争和资本主义大工业文明带来的异化感颠覆了传统经典与规则的神圣地位。其代表人物勋伯格打破传统调性系统的语法而采用无调性的表现手法,继而创造出“十二音作曲法”。这是对“不协和音”的解放,是对传统音乐观念与规则体系的超越,体现了创新是音乐不竭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4.
现代语言学家之父Ф.деСоссюр于20世纪初提出两个重要概念——“语言”和“言语”。他认为,人的言语行为分为语言和言语两部分。区分语言和言语有利于研究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  相似文献   

5.
西方人对于东方艺术,经历了从无视到偏见、再到正视并试图确认其独特价值的嬗变过程。黑格尔《美学》最早将东方艺术纳入视野,但因材料不足,并戴着他所界定的“理念”即“绝对精神”的有色眼镜,而不免充满偏见。20世纪初美国人芬诺洛萨研究东亚艺术并开始阐发东方艺术中独特的“理念”。1930年代英国人比尼恩在《亚洲艺术中的人的精神》中确认东方艺术中的“人的精神”,肯定其独特价值。20世纪中期美国人托马斯·芒罗的《东方美学》以“超自然主义”的“精神价值”来指认东方美学。总之,黑格尔以降的一百多年来,西方人对东方艺术与美学的认识与研究相当有限,而且主要是从“理念”或“精神”的层面来做出评价的。  相似文献   

6.
安东·布鲁克纳(1824 - 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克纳的创作道路艰辛而曲折,他的音乐有其独持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大胆探索精神和对浪漫派音乐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是我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先驱和楷模。他在20世纪初提出的“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的教育思想具有进步意义,是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延伸,对当今学校进行“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改革都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在由愈演愈烈的中西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近代中国文化转型面前,作为20世纪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的鲁迅,与同时代人相比,总是具有一种同时代人所无法比拟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在置身于“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行列之中,他的那种对于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所特有的敏感气质、批判精神和反省意识,都使得他的忧患意识体现出一种善于从总体性的超越位置上,来认识中国社会、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的独特视角,一种批判社会的精神力量,以及一种积极参与社会改造,推动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自觉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因此,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尤其是从20世纪初中西文化冲突的文化背景上,来探讨鲁迅忧患意识的精神实质,将对于整体地认识和把握鲁迅思想发展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探讨他的意识构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诞生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理论,第一次使管理由经验上升为科学,在管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形成的人本管理,实现了管理理论的新飞跃,第一次使管理的重点由“物”转换成“人”,并逐步由“手段人”发展到“目的人”和“目标人”、从“内部人”扩展到“外部人”。这个过程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在管理理论研究发展中的不断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刘亚秋 《江海学刊》2023,(1):127-136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费孝通先生的学术关注有一个重大转向,那就是从“生态”到“心态”的转变。他的研究从早年偏重“文”,到晚年兼顾“文”和“人”,甚至偏向“人”,力图克服“只见社会不见人”的社会学范式的弊病。他提出的“文化自觉”以及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究,对当下的社会学发展有重要意义。费孝通学术研究转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潘光旦思想的影响。他早年强调社会文化对人的形塑作用,而对人适应社会和改变社会的能力缺乏自觉的关怀。对此,潘光旦曾在1946年有过委婉提醒。但是,费孝通的正式回应是在1994年。费孝通提出社会学要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探究,并在既有的实证方法之外去寻找新的方法。据此,他提出了直觉方法,这对于我们认识当代世界及其格局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对潘光旦20世纪40年代倡导的人的科学的一个具体化和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雷纳·韦勒克(Ren啨Wellek,1903—1995年)是2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比较文学家之一。我国自80年代初译介其《文学理论》等著作后,他对中国近20年来的文学理论和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但是,对这位20世纪重要的批评理论家,我国学术界的研究还很不够。人们往往热衷于引证或转述韦勒克的某些新颖而重要的论点,很少全面地对其文论体系进行整体的把握。由于缺乏对其理论体系的整体把握,学术界在引证韦勒克论著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误读”和“误引”。这些“误读”或“误引”不仅抹杀了韦勒克独特的文论观点,而…  相似文献   

12.
世纪更替容易强化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紧迫感.20世纪初爱国知识分子竞相以“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为题重塑中国形象,集中反映了这一代人世纪更替的自觉意识.“少年中国”和“青春中华”既区别于以“天下中心”自居的古典中国,更一扫“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追求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青春化.  相似文献   

13.
法国作曲家鲁兰斯·查理斯在世界音乐史上本无多大成就,但他引起的一桩“国际音乐奇案”却使他出了名。 1932年,查理斯创作了一首名为《黑色星期天》的管弦乐曲。此后十余年间,竟有100多人因听了这首乐曲而伤感万分乃至自杀。 一个匈牙利青年在酒吧里边听演奏边喝酒。突然,他一仰脖喝光杯中酒,拔出手枪朝自己太阳穴扣动板机。警察赶到现场后,在他左手握着的《黑色星期天》乐谱上发现了如下  相似文献   

14.
“超国界政治”研究正在悄悄地成为国际学术界的热潮。这是20世纪国际政治转向21世纪新结构的重要征兆之一。无独有偶。早在19世纪进入20世纪之初,以“边疆假说”和“地域理论”首倡者而著称于世的美国史学家弗里德利克·杰克逊·特纳,就以其独特的方式提出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大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现代基金会的发轫先驱,他所揭示的“财富福音”的基本原则,奠定了美国现代基金会的思想基石。卡内基的财富思想有着鲜明的双重特性,一方面他强调社会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其调和社会矛盾的用心昭然;另一方面他的财富思想大胆而富有挑战性、创新性,倡导科学管理与运用富人的剩余财富以返还社会,取得了长远稳定的社会利益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Berg,1885-1935)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和韦伯恩(An-tonvonWebern)与其老师勋伯格(AronldSchoenberg)一道被后人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在20世纪现代派作曲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歌剧《露露》(Lulu,1928-1935)是  相似文献   

17.
黄万华 《齐鲁学刊》2005,(1):104-107
20世纪50年代以来,王鼎钧以其丰富的散文创作推动着中国现代散文传统的革新,他的“人生说理” 散文以其人生体验和审美观照的完美结合而为后人推崇,他的“原乡”书写以其独特的“乡愁美学”传达出人生观照 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他的“宗教散文”以超越宗教的日常智慧让人体悟到一种“散文魔法”。这奠定了王鼎钧散文在 20世纪汉语文学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文艺价值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志海 《江汉论坛》2004,(10):119-121
产生于20世纪初“西学东渐”思潮中的王国维的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一方面坚决反对传统狭隘的功利主义文艺价值观,另一方面又十分重视文艺在传达“真情”、“真理”和“理想”上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这是王国维的文艺价值观在现代性追求上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跨文化传播研究领域的先驱爱德华·霍尔指出西方国家正在经历“低语境文化”危机,表现为历史集体记忆缺乏,文化呈现碎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淡,人际交流缺乏心灵的感应而倚重语言的显性信息等特征。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文化的共享和变化的速度大大加快,许多国家的原有文化遭到侵蚀,趋向“低语境文化”发展。因此,文化流失、融合和保存问题日益成为当代作家关注的焦点。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特殊的文化身份使得他对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冲突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深入的思考。他在其短篇小说集《小夜曲:音乐与黄昏五故事》中创设了一个虚拟的社群,寓言般地揭示了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愈演越烈的“低语境文化”趋势,表达了他对全球文化秩序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艺术能够对人的大脑结构及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且这种影响因艺术门类不同而各异。音乐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中外科学家、学者对音乐与人脑情感、认知、学业成绩和病理治疗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这些研究表明:音乐是情绪艺术与情感“调节阀”,音乐能够改变人脑的认知功能、影响学业成绩、养成专门“音乐大脑”,音乐治疗能够修复人脑功能缺陷。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音乐对普通人群、音乐专业人士和脑部疾病患者等特殊群体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影响的机理,有助于更加深入地探讨音乐的特点与价值,同时也为充分认识和发挥管乐教学的审美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