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光键 《现代妇女》2014,(10):80-81
政府政治合法性是每一个政权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古代,为了保证政权的合法性,出现了很多类似“挟天子令诸侯”的事件。当然,在当今的民主社会,古代的君权思想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民主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具体的探讨当今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具体内涵,并根据政治合法性的内涵提出几点提升政府政治合法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信息技术的引导下,网络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网络政治环境的稳定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前提,是民主进程的助推力;而网民作为网络政治环境参与的主体,其政治心理对网民政治参与行为选择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正确分析网民政治心理,努力考量其可能出现的负面效应,力求解释网民政治心理的负面影响,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让网民政治心理对我国民主政治起到推波助澜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意越来越多地受到政府的重视,成为公民实现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为具有较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且熟练掌握现代网络技术的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一支重要力量,影响着政治决策和高层思考。但我国大学生群体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他们进行政治参与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对此进行详细调查研究,厘清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和特征表象,引导其有序参与网络政治,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无论人权还是国家主权都与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权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和目标之一,国家主权则是民主政治的合法性体现,不能设想一个没有主权的地方可以建设完善的民主政治。因此,人权与国家主权具有本原同质性和互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使全新的政治沟通形式——网络政治沟通应运而生。但网络政治沟通的匿名性与开放性给我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带来了部分挑战,寻找网络政治沟通中的发展瓶颈并使之完善,笔者认为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建立服务型政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网络民主是网民以互联网为载体,自由表达政治意愿,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管理和决策的新型民主形式。近年来,我国网络民主发展迅速,但由于网民个人问题和网络自身特征以及政府管理等问题,中国网络民主发展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因此,网民和政府必须齐心协力,采取有效对策,共同促进中国网络民主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络民主”不是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民主政治的实现路径。因此我们在考察分析“网络民主”时,主要集中于它的实现或表现方式。目前而言,“网络民主”有着种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网络民主"不是一种新的政治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它只是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技术手段和民主政治的实现路径.因此我们在考察分析"网络民主"时,主要集中于它的实现或表现方式.目前而言,"网络民主"有着种种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9.
马琴琴 《现代妇女》2014,(5):308-309
网络政治文化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新学科领域。它主要研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中,影响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认知、政治情感和政治态度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的形成过程及其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它具有多元性、全球性、平等性、自由性、开放性、交互性等显著特征。凝结的政治资源为政治民主提供契机;身份的平等为政府创建"阳光政治"提供平台;网络的民主空间提高公民政治表达自由度;非理性行为造成其政治态度畸形和行为失范。  相似文献   

10.
当第一代农民工渐渐退出人们视野时,农民工二代成为焦点。这群在城市中长大的孩子不可能离开城市回到农村,他们希望最大程度地融入城市生活,而融入的最高境界是政治参与。但对他们来说,城市的疏离又使他们难以融入,这种边缘身份对于他们的人生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农民工二代政治意识虽然较低,但快速发展空间很大,随着自由、民主、权利及平等观的不断发展,群体政治行为越来越成为可能。因此,要加大对农二代移民倾向、城市化中的社会矛盾、农二代政治诉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及政府制度化参政道路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大学生中两次大规模社会调查数据的对比发现,近年来虽然大学生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知晓度不高,但对其代表性观点认同度却比较高,民主社会主义逐步成为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其影响演变的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为民主社会主义的渗透提供了土壤,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代际特征使其易受误导。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大学生应对民主社会主义挑战的能力,通过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来消解民主社会主义的影响,通过改革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在积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有效引领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学家茶座》2008,(3):155-156
新加坡《联合早报》最近刊登英国诺丁汉大学郑永年教授的文章《“反思民主”可能变成“反民主”》。文章说,中共十七大报告把民主政治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至少在理论上确立了中国民主化的路线图,但在社会层面,中国的知识界则开始反思西方民主。如果对围绕着民主化政治的很多理论问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那么就容易把反思民主转型成为反民主。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网络传播方式成为公众表达民意、参与政治生活的舆论平台。网络舆情对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活。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内涵及其对政治生态环境的影响,探寻积极的应对策略,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成为社会管理者可以借助的手段、工具,对优化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推动社会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轨,腐败现象渐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瓦解民族精神的一大公害。鉴于此,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宪政层面上推进民主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以之作为重建权力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渐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科技的发展以及政治参与民主化的扩大,使得网络环境下的政治参与成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而与传统政治参与相比具有直接性与多元性、开放性与互动性、平等性与隐匿性、廉价性与高效性的特征,导致了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虚假性、非法性和难控性的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加强和完善网络民主建设,积极构建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和法律体系建设,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网络运用技能,加强公民网络道德规范教育和培养公民健康的政治人格,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有序、规范进行。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新旧体制的转轨,腐败现象渐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瓦解民族精神的一大公害。鉴于此,强调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宪政层面上推进民主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以之作为重建权力合法性的重要资源,渐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识。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客观背景下,网络环境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之一。随着网络使用普及率的增长,网络环境的影响力也随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受到网络环境造成的巨大冲击。探讨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对进一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虚拟民主”尽管人们对民主一词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我们在理解“网络民主”现象时,可以避繁就简,照日常的解释直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而通过网络所进行的政治民主活动便被称为“网络民主”、“数字民主”或“赛伯民主”。例如,人们可以在网  相似文献   

19.
"虚拟民主" 尽管人们对民主一词的内涵存在着不同的界定,但我们在理解"网络民主"现象时,可以避繁就简,照日常的解释直接理解为"人民当家做主",而通过网络所进行的政治民主活动便被称为"网络民主"、"数字民主"或"赛伯民主".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以来,实现稳定和发展成为突尼斯民主转型的核心问题。突尼斯剧变后,伴随萨拉菲主义的扩散和国际政治的影响,突尼斯陷入了多重安全困境,突出表现为恐怖主义威胁不断上升,政治、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这对突尼斯的安全治理构成了严峻挑战。在民主转型的过程中,突尼斯政府面临低迷的经济形势、混乱的政治环境和前任政府遗留的种种弊端,在安全治理方面乏善可陈,成效有限。安全困境已成为困扰突尼斯民主转型的重要制约因素,进而导致突尼斯民主转型前景不明朗,有可能迁延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