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库恩对科学社会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科学社会学研究发生根本转向。库恩提出的范式与科学共同体理论,为科学社会学的发展研究指出了一条将科学的认识方面和社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的新方向。库恩的思想已经成为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的联结桥梁,使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将科学合理性原则看成科学假说检验的逻辑规则.力图建立普遍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库恩用科学史的大量材料论证,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建立了一种历史的或局部的合理性理论.揭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方式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合理性观念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3.
不可通约性与科学合理性--库恩科学合理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逻辑实证主义和波普学派将科学合理性原则看成科学假说检验的逻辑规则,力图建立普遍的、超越历史和文化的科学合理性标准。库恩用科学史的大量材料论证,科学是在范式指导下解难题的活动,科学革命是范式的转变,不同的范式是不可通约的。在这个基础上,库恩建立了一种历史的或局部的合理性理论,揭示了科学合理性与科学共同体的活动方式的密切联系,从而实现了合理性观念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4.
收敛式思维和发散式思维的概念是由著名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收敛式思维是一种因循传统的理论、信念、科学研究的方法而进行的思维方式,与发散式思维路径相反。在科学发现中,发散式思维无疑非常重要,但科技发展史证明,收敛式思维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同样不可或缺,它与发散式思维一起推动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库恩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中,科学共同体的思想是最具特色的部分。科学共同体构成了科学发展的逻辑起点,并且贯穿着科学发展的全过程,与科学发展同在,与范式共存亡。  相似文献   

6.
“发散式思维”和“收敛式思维”原是由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来的。他认为,在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家应用发散式思维,而在常规科学时期,科学家则应用收敛式思维。本文认为,库恩的观点有其合理的因素,然而我们却不能同意他片面地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思维割裂开来的观点。本文在分析科学史案例的基础上,论证了发散式思维与收敛式思维两者的不可分离性。在科学革命时期,前者为主后者为辅;而在常规科学时期,后者为主前者为辅。辩证思维把这两者统一起来,作为实现创造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库恩反对累积实证的、辉格式的科学史研究,并力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内史与外史研究的有机结合,这是非常独到和深刻的。但库恩工具主义的真理观也使其陷入了真理认识论的泥淖。对库恩科学史观的讨论对我国当前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不无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库恩科学解释学基于其历史主义科学观。"范式"、"科学共同体"和"不可通约性"是库恩科学解释学的3个核心概念,其它诸如"范例"、"反常"、"危机"等基本概念都可以从这3个核心概念中推演出来。这3个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可以依次从哲学解释学"理解"、"解释"和"实践"3个理论维度加以解析。其中,库恩科学解释学研究的意义和解释界限也应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以求融贯一体地理解库恩科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库恩通过考察科学发展的实际历史,提出“范式”、“不可通约性”、“常规科学”、“科学共同体”等新概念,勾画出了一幅动态的科学发展模式。但他所提出的范式论,尤其是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等思想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通过对“范式”的讨论,及其与波普尔、海德格尔的科学观的比较,更好地理解库恩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0.
为深刻把握托马斯-库恩的科学观,运用逻辑分析和史实论证方法,对常规科学中的争论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尽管常规科学阶段科学家致力于解谜,但常规科学阶段也存在着科学争论。常规科学的争论发生在科学共同体成员之间,也会在不同范式之间展开。常规科学时期科学争论与前范式、危机阶段种学争论的作用不同,它只能对科学范式产生煅打和锤炼的效果,而不能直接引发科学革命。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史中存在着许多科学革命与科学还原共存的真实案例,这与大众观点所强调的二者在科学理论观和科学问题观上的对立性和互不相容性正好背道而驰。历史上,主要存在两种驳斥革命与还原对立说的主张:一种是Shap-in的"无革命说",另一种是Schaffner的"革命、还原同一说"。其中,前者否认科学革命的本体存在,而后者否认科学革命的相对独立性,即否认革命在认识论上的可区分性,这两种驳斥对立说的主张都过于极端。事实上,为了辩护革命与还原之间的共存,可以直接诘难库恩早期的那种革命观:首先,库恩的"范式"概念是模糊的;其次,"革命"在本质上存在着不彻底性;最后,彻底的相对主义是不存在的。此外,革命与还原的共存还可以从"还原所具有的革命性"得到验证。还原的革命性体现在还原理论与被还原理论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尤其是体现在二者的术语在意义上的变化性。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对于科学名教育和科学史学科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科学史教育的科学目标有 :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这里科学思想指在科学领域中与人的思维有关的诸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所理解的科学思想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思想史是一个特殊的知识领域。它是“史”,是史学的一部分,属人文学科;它是自然科学史,又属理科。它研究的是理科的内容,用的是史学方法,又需要哲学的思维方式。科学活动史是科学思想史的基础,科学思想史是科学活动史的提炼。科学思想史研究是科学思想发展的历史结构与逻辑结构的统一、历史再现与理论建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科学理论创新必须借助哲学思维.认真研究自然科学发展史与哲学思维的联系,对于回答和解决我国科学理论创新的思想“焦虑”,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意义重大.科学发展史上,理论和实践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又是不断发生的,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科学理论创新是理论和实践矛盾的真正解决.科学理论创新除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之外,还要受到主观条件的严重制约,科学理论创新必须不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中期恩格斯在批判旧科学观的基础上,总结了近代以前的科学史与科学观演变过程,概括了近代科学的总体水平、基本特点及其与社会各领域的多方面关系,鸟瞰了未来科学的发展趋势,阐述了科学观的一系列基本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这个理论领域.20世纪科学事业和国际主流科学观念的发展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与前瞻性.  相似文献   

16.
竺可桢是卓越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他在历史气候学、历史天文学、历史地震学、中国自然科学史等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创办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使我国的自然国学研究走上了建制化的道路。在他的身上具有很崇高的科学精神,但他是人不是神,他的学术研究不可能摆脱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他曾提出过"中国古代无科学"的观点,这是一种过分把西方近代科学中的实验基础本质化的观念。另外,西方科学的还原论思维特点,也限制了他对中国古代科学体系能够作出更高的认识。他奠基、开创和领导的"发掘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事业,其宗旨不是为了传统而研究传统,更大的目的是古为今用,即开发中国科学传统的现代科技创新功能,这种开拓性贡献是无人能比的。为了继承他的精神,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在保持几十年来的分科传统的同时,还要开拓综合性研究,以发掘中国传统科学中的宝贵矿藏,促进和实现全人类的现代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7.
在人文教育兴盛时期 ,强调理智的发展 ,大学教育表现为世俗化与民族化 ,形成了以造就“新人”为目的的教育思想。随着科学的发展及科学教育的兴盛 ,人文教育开始衰落 ,大学教育演变成以培养实用人才和发展实用知识为目的。 2 0世纪中期开始 ,人文教育的复兴 ,使高等教育成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渗透 ,最终达到整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