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应该是张衡《思玄赋》末的系诗,而不是晚了百年之久的曹丕的《燕歌行》。关于这一问题,拙文《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辨》(见《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已作简论。张衡的这首七言诗,明冯惟讷《诗纪》曾予收录,可见他也确认它是一首诗。逯钦立先生辑校的《先秦汉魏南北朝诗》,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逯先生的辑校完备谨严,比起丁福保的《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可谓“后出转精”。但在该书中,逯先生收录了《思玄赋》的一首歌(四言),却未收那首七言系诗。他颇不以《诗纪》收录《思玄诗》(即赋末系诗,题目为冯惟讷所加)为然,在按语中,他认为那是“《思玄》系辞”,  相似文献   

2.
自我在《齐鲁学刊》1987年第一期和本刊1987年第二期撰文,指出“张衡《思玄赋》系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后,我国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问题,引起了国内有关学界新的注意与探讨。就我所知,对我  相似文献   

3.
张衡在文学史上最为人熟知的贡献是抒情小赋《归田赋》给赋坛带来的清新。不过,不仅仅是小赋,他的其他赋作品都有着艺术创新的追求。本文认为:《二京赋》没有给汉代赋坛带来活力,而是标志汉大赋的衰败,但体现出了作者从大体制上寻求突破的创新意识;《归田赋》包含着当时归隐风气的影响和向大赋的借鉴,它的全新面貌使赋文学获得生机;《思玄篇》结尾“系辞”是否是完整的文人七言诗还要讨论,但体裁上的创新表现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一首形式完整的七言诗,中国科学院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和褚斌杰著《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认为是张衡的《四愁诗》。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认为是曹丕的《燕歌行》。《齐鲁学刊》1987年第  相似文献   

5.
张衡的赋作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传承与开拓意义,而其《思玄赋》则是汉代抒情言志赋中对屈原的《离骚》在文句、描写和结构上进行了最完整最有意识的模拟。但因时代背景与创作个体的不同,与屈原《离骚》中“宁溘死以流亡”的精神之旅相比,《思玄赋》中张衡的“道德之旅”是借游历的形式,通过对自己道德前途的叩问来表达他的坚持。因此《思玄赋》可视为屈骚精神在汉代抒情言志赋中的影响与流变的读本之一,并进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汉代抒情言志赋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洋 《南都学坛》2009,29(3):136-137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而且还是我国文学史上取得重要成就的文学家,他的一生,擅长诗、赋、铭、赞、诰、诔、书、疏等各体韵散文辞的创作。张衡的创作道路,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在被安帝征召之前,即公元112年左右,主要以模拟创作为主,如《二京》、《南都》、《七辩》等;后期是自此以后的创作,又以晚年的作品为主,如《四愁诗》、《思玄赋》、《归田赋》等,创新求变的成分比较大,这是张衡创作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胡乔木 《中华魂》2012,(12):47-48
今年6月1日是胡乔木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胡乔木同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政论家和社会科学家,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文化宣传战线的卓越领导人,被誉为"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他一生酷爱写诗,自称爱新诗甚于旧诗。但他的旧诗却颇为传神,常请教郭沫若、赵朴初,以至得到毛泽东修改,后来则与钱钟书切磋。在此,本刊特选胡乔木同志的两首诗以飨读者。第一首为1982年7月1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有思》,这首诗实际上是他七十岁时的人生总结,也是他的平生自序。  相似文献   

8.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扬》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李自这首《古风》,诗题一作《感窝》.首四句一作  相似文献   

9.
《鲁颂》共四篇,《駉》是《鲁颂》的首篇。为了便于探讨《駉》诗的本义,兹引原文如下: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藏。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嘉奁?思马斯才。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马单)有骆,有駵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思马斯作。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马因)有騢,有(?)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对这首《駉》诗,历代学者长期争论不休,至今尚无一致的意见。有关《駉》诗的不同看法,大体可分成以下四种: 一、颂美鲁僖公说。《毛诗序》:“《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俭以足用,宽以爱民,务农重谷,牧于坰野。鲁人尊之,于是季孙行人请命于周,而史克作颂。”三家诗学派也认为《駉》是颂美鲁僖公之作,但肯定作者是奚斯。如班固《两都赋》:序说“昔  相似文献   

10.
《草》(又名《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篇之一。除《白香山诗集》、《全唐诗》、《唐诗别裁》收录了它之外,《唐诗三百首》、《唐诗选读》等普及读物也都选录了它。它是一首流传较广、影响很深的诗。这首诗以其特有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得到历代文学界的赞誉。关于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有三种看法:  相似文献   

11.
《后汉书·董祀妻传》所载蔡琰《悲愤诗》二首的真伪问题已有长达千年的争议,因缺乏实证而至今未果。实际上,丁廙《蔡伯喈女赋》正是我们此前苦苦寻求而未得的一个实证,它完整记录了蔡琰归汉前的生活经历和状况,将其与《悲愤诗》二首对读,可以发现二者描述的蔡琰事迹达到了惊人的一致,由此可证《悲愤诗》二首表现的史实是完全真实的。因《悲愤诗》二首的真实性已经在丁廙赋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这就宣告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历史争议的结束。蔡琰曾经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一员,其《悲愤诗》二首与曹丕、丁廙同题《蔡伯喈女赋》的创作有着密切关系,它们同是建安十八年至二十二年间邺下文人集团一次集体性文学创作活动的产物。《董祀妻传》的史料来源,应是曹魏时代项原的《列女后传》而非世所谓《蔡琰别传》。《董祀妻传》记述的蔡琰事迹和创作情况是真实可靠、确切可据的,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相似文献   

12.
七言诗渊源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言诗渊源辑考跃进《玉台新咏》卷九始列《歌辞》二首,即所谓“东飞伯劳”歌和“河中之水”歌,以后依次列入《越人歌》、司马相如《琴歌》、乌孙公主《歌诗》、《汉成帝时童谣歌》、《汉桓帝时童谣歌》及张衡《四愁诗》等。这些均是七言诗体。依此来看,似乎七言始于“...  相似文献   

13.
王逸的赋论是汉代赋论的一个重镇,成就主要表现在对屈原骚赋文本的论与评。受汉代赋学与经学互动的影响,王逸赋论充满经学色彩,这最集中地表现在他的三个赋论命题上,即"依托五经以立义"依《诗》取兴"独依诗人之义"。王逸的这三个命题共同说明王逸是依《诗》说赋的,《诗》乃赋的范本,赋的意义之源,是衡裁赋文价值的尺度。王逸赋论所依托之《诗》是《诗经》经学,故其依《诗》论赋本质上是用经学来绳律骚赋文本。王逸论赋的经学角度导致他对屈原其人其文的读解基本上都是错误的,但对中国经学对审美的文艺现象的思与说,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七言诗源于楚辞体,是现代学术界大多数人的看法,其中一个重要材料就是沈约<宋书·乐志>中录有<今有人>一诗,是由<九歌·山鬼>改写而成.但是,两首诗之间的改写关系不能看成是两种文体的演化.从本质上讲,楚辞体与七言诗是两种不同的诗体,后者不可能是从前者演变而成.楚辞体在汉代沿着两条路线发展,一种是以楚歌的形式和骚体赋的形式继续存在,一种是变为散体赋中的六言句式,而七言诗的产生自有其独立的过程.在中国文学史上,各种文体在形成过程中受其它文体影响是很自然的事情,小说与戏曲、诗与词、词与曲之间都有影响关系.但是在进行文体影响研究的时候,我们不仅要比较双方在表面形式上的异同,更要关注不同文体之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作为一种创作技法,还是作为一种文体,"赋"都与《诗》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文体的赋,并非由作为创作技法的"诗六义"之赋独立发展而来,赋"文体化"的发生主要是基于"赋《诗》"言志行为的文本化。无论是赋《诗》之"赋",还是"失志之赋",都展现了士人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关切以及对自身介入政治的渴望。  相似文献   

16.
《诗经》桧风中《隰有苌楚》一诗,本来是一首男女对唱、热情洋溢的恋歌,但长期以来却一直被误解,说它是一首情调低沉的政治疾刺诗。《毛诗序》说:“《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主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汉郑玄从诗序而笺释序义,未表异议。唐孔颖达《毛诗正义》更引申《诗序》谓:“作《隰有苌楚》诗者,主疾恣也。桧国之人疾其君之淫邪,恣极其情欲而不为君人之度,故思乐见无情欲者。”(《诗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七言诗起源新探》(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3期)一文中曾提出,“七言诗起源于西汉的《郊祀歌》”,“《景星》后段12句七言宣告了七言诗的诞生”。我在该文中并认为“七言诗由新兴的三言诗与旧有的四言诗有机建构而成”。本文将就七言诗的起源与形成问题,再作些探索,望读者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学术月刊》杂志上刊登了徐培均同志写的《关于秋瑾的一首佚诗》一文,录存了一首未见收集的《沪上有感》诗,作者认为,这是秋瑾的一首佚诗.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根据日本友人来上海访问时所留赠的一份材料写成的,原载于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第四号.徐培均同志对此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且附有手迹照片的复制件,现在已经在绍兴秋瑾纪念馆里正式展出了.今年(一九八三年)河北师院学报第一期上又刊载了《关于秋瑾手书<沪上有感>及说明》的译文.  相似文献   

19.
古来解诗者对此诗多有歧义,或认为此诗是居者思念行者之作;或认为是游子思归之篇。直到现代仍是二说并存,各持己见,悬而未决。著名学者朱自清先生力持“游子思归”说。朱先生在其《古诗十九首释》专论中着力阐述了“这首诗的意旨只是游子思家”,并从内容、结构形式及时代几方面否定了“居者思夫”说。由于朱先生在我国古典文学界的权威地位,凡高教部通行的大学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都沿习了这种认识。这似乎已成定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先秦齐国的诗歌、散文、辞赋等都有着较高的成就,素有“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的美誉。诗歌上,《诗经》中收入了春秋中叶以前齐国诗作十一首;另据有人统计,从《诗经》至战国末叶300余年间,共有王公大夫诗作20余首,齐国就占8首。(《论<诗经>至楚辞年间诗歌的发展》,载《吉林大学学报》1985年第5期)散文上,齐国有《管子》、《晏子春秋》、《鬼谷子》、《尹文子》、《荀子》等作品传世,数量从多,品类繁丰,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对齐国散文给予了高度评价:“孟荀所述,理懿而辞雅;管晏属篇,事檄而言练”,邹子之说,心奢而辞壮”,“鬼谷眇眇,每环奥义”,“辞约而精,尹文得其要”等等。辞赋上,在齐国产生了中国第一个以赋名篇的赋作——荀况的《赋》。荀赋共有《礼》、《知》、《云》、《蚕》、《箴》五篇,篇后另附有《佹诗》二首,名为诗,实亦骈散相间的赋。从辞赋发展史上看,“相如之赋,敷典摛文,乃从荀法”(王芑孙《读赋巵言》)荀况之赋在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都给后来的汉赋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