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尴尬的局面,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本文剖析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基层就业既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也是解决基层人才匮乏问题的有效路径。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受到多重行为因素影响,主观认知上存在待遇水平、发展空间、地域差别、就业观念、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客观上受到政策支持力度、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和家庭观念等因素制约,其中待遇水平和政策支持力度是两个关键影响因素。对浙江省高校毕业生的实际研究发现,构建促进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应从创建大学生基层就业的人文关怀服务体系、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支持体系以及教育培训体系四个维度入手。  相似文献   

3.
谢瑗 《职业》2013,(4):14-15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从2002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体系,其中有六个重点方面。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和边远地区就业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桂桢 《职业》2013,(4):12-13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既关系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也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国家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台了许多具体政策和措施,鼓励高校  相似文献   

5.
危机     
《职业》2009,(7):42-42
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形成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由15个配套文件组成的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包括城乡摹层岗位开发、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  相似文献   

6.
丰晓颖 《职业》2008,(15):80
做好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党和政府一直关心的问题.在新一轮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国家也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政策,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高到实施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但是,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7.
高校毕业生面临人才济济的就业市场感到无助与茫然,压力成为我们时刻背负的重壳。探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下行,就业相关的政策还有待落实,就业信息错位等。因此,探讨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择业,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新途径,也是基层面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更是整个社会注入活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要闻资讯     
《老年人》2009,(2)
国务院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为此确定了七项措施。一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是鼓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巨大,高校毕业生规模迅猛增加,这些致使我国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矛盾尖锐。就业、失业问题,已经真切地摆在多种年龄层面的国人面前。公务员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风险最小,这似乎在中国20多年改革历程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2006年的公务员招考成为刚刚过去的冬季的一个热点,这真实地反映出转型中国的就业之困。  相似文献   

10.
《老年人》2009,(2):12-12
1月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为此确定了七项措施。一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二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是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是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是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是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七是建立和完善网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下岗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巨大,高校毕业生规模迅猛增加,这些致使我国社会总体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矛盾尖锐.就业、失业问题,已经真切地摆在多种年龄层面的国人面前.公务员的就业压力和社会风险最小,这似乎在中国20多年改革历程中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2006年的公务员招考成为刚刚过去的冬季的一个热点,这真实地反映出转型中国的就业之困.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15,(25):22-22
l2015年以来,重庆市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诸如开展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定制服务计划、实施定向就业援助等。这些举措得以有效实施和落地,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保持了良好势头,并呈现出五大特点:一是在重庆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比例较高,达63.97%,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二是到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较高,达66%。  相似文献   

13.
何萌 《现代交际》2014,(11):225-225
近年来,很多高校都大量扩招,毕业生数量增长速度很快,毕业生数量的大量增加造成严重的就业困难。2013年底,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的人数达到200万人,而2015年高校毕业生将面临着更大的就业压力。我国针对这种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但是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足5%,这也体现出大学生创业水平不高的问题,因此很多高校都将学生创业能力作为发展重点。本文将就如何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就业牵动着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心,从政府到高校,从高校到教师,方方面面出了不少政策,相关人士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可贵探索,然而收效甚微.帮助学生进行产业分析,引导学生切入社会,加强实际职业参与,开阔学生就业视野,提高毕业生捕捉就业机会的能力,是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尝试和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鲁伟 《职业时空》2009,5(6):28-2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新时期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蔓延、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了我国现时最受关注的话题。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高校毕业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措施,其中一项是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限制。企业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08,(11):16-19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并且预计在今后若干年内也难以迅速扭转。《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报告》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新部委组建和相关职能调整后出台的第一份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报告。报告尽管以专题组署名,但无庸讳言,其主要内容相当程度地反映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意向,因而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政策导向价值,足以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各类高校乃至社会有关方面的密切关注。报告结合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了全面、清晰而透辟的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现实可行的政策意见、建议。这些分析和建议,既可供研究机构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理论思考,也可供决策部门研究采纳,作为实际工作部门下一步的行动指南。更为重要的是,破解高校毕业就业难题需要引起包括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在内的全社会的广泛共识,只有政府和社会方方面面携起手来,共同行动,才能把这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进一步解决好,这也是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报告的初衷。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来解决毕业学生就业问题无疑是一种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近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难问题突出。为此,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瓶颈因素,研究出切实可行的突破路径,这需要包括政府、高校、毕业生本人以及用人单位等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杨京 《职业》2017,(12):56-57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高校毕业生规模依然保持着上升的态势.相关数据表明,2016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65万人,再加上留学归国人员和往届毕业生,求职人数更加庞大.《关于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的通知》指出,要将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力争使每一位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实现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完善实名精准服务制度,促进人岗匹配,建立专门台账,提供"一对一"指导和服务.可见,我国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那么,大学生毕业不选择就业或者不着急就业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引导离校毕业生就业?如何调动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