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葡萄牙人进入、租居和占领澳门至今已有446年的历史了。其中,1553~1842年期间,明清中国政府一直是对澳门行使主权的。到了1843~1888年期间,葡萄牙才逐步占领澳门和破坏中国政府对澳门行使主权,并骗取了“永驻管理澳门”的管理权,但它并不拥有对澳门的主权。而在1888~1999年期间,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一直为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而斗争。至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将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邓小平关于“一国两制”构想在解决澳门问题上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对“一国两制”的理论内涵作了深刻的阐述。同时,概述了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和解决澳门问题的历史进程。其中对中葡谈判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且结合澳门的历史与现状,阐明了我国政府对澳门的基本政策及澳门回归后对台湾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从1553年葡萄牙人进入和租居澳门之后,就以澳门为基地,开展澳门──长崎、澳门──果阿──里斯本、澳门──马尼拉──墨西哥的国际贸易。但是,葡萄牙人的贸易活动,一直是在中国政府直接管理之下进行的,一直到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为止。本文通过明清中国政府管理澳门海关的历史事实,从一个侧面证明在19世纪80年代前,中国政府对澳门是行使主权的。  相似文献   

4.
土生葡人是澳门一个独特的人们群体。此文对澳门土生葡人的饮食文化进行讨论。文章讨论了澳门土生葡人饮食文化的起源、演变和现状。指出,从家居饮食看,土生菜在澳门土生葡人饮食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在饮食业中,由传统土生菜发展而来的澳门菜或称澳门式葡餐蓬勃发展,它不仅是土生葡人物质文化的代表,是土生葡人对澳门、中国乃至世界饮食文化的杰出贡献,也是土生葡人与华人等文化互动的结果,是澳门各族群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
总结澳门回归祖国以来,澳门语文政策及其实践的成绩,对《澳门基本法》中的语文条款进行法理解读,针对目前因不同角度解读产生的争议,提出两点建议:明确中文为澳门第一官方语言,葡文为第二官方语言;明确“中文”为澳门的正式书面语,普通话和粤方言为“中文”在澳门的正式口语。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进一步使澳门的语言生活有法可依,从法律层面消除可能存在的争议和冲突。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前,澳门是在中国管辖之下由葡萄牙人经营的一块特殊的地方。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对澳门的治权,但始终拥有对澳门的主权。从20 世纪初开始,中国人民为解决澳门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最终以“一国两制”方式圆满解决了澳门问题。  相似文献   

7.
澳门虽然是一弹丸之地,但自明朝中叶发展成为东西方国家进行国际贸易的中转港之后,中外学者就不断研究澳门历史,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为了深入开展澳门历史的研究,提高研究的水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广泛搜集中外文的文献资料并加强调查研究,以澳门经济史(特别是澳门对外贸易史)为重点和中西文化交流史为特点,开展系统的、综合性的研究,从而编写一部多卷本的澳门历史,以反映澳门历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这样,才能使澳门历史的研究有所突破和创新,为澳门过渡时期和1999年以后澳门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孙中山与澳门的关系:其一,澳门是孙中山安置家人和从事革命活动,进行救国斗争直接或间接的重要基地;其一,澳门独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氛围,对孙中山革命思想和近代化思想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9.
葡萄牙通过走私贸易、派遣使臣、贿赂官员及发动战争等卑劣手段侵占了澳门。明政府为控制居澳葡人而设置关闸, 反而导致葡人划地自治。清初, 中国政府以禁海政策拒葡, 葡人则假意朝贡, 从中获取商利; 《管治澳门章程12 条》使中葡关系呈缓和之势。鸦片战争前, 虽然澳门领土争端纷起, 但澳门官吏均由中国政府所派, 并向中国政府交纳地租, 说明澳门主权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后, 葡人在澳门既屯兵又收税, 并取消了澳门向中国交纳地租的法令, 严重破坏了澳门领土与主权完整。以澳门为中介的华工贸易是葡萄牙侵占澳门造成的恶劣后果之一, 是欧美列强对中国人民所犯下的血腥罪恶, 是中国近代史之一大屈辱。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曾一度拒绝互换条约,使葡萄牙占领澳门合法化的企图未能得逞。1887年,葡萄牙通过中葡《北京条约》攫取了对澳门的“永驻管理”权。民国年间中葡新约的签订,又使葡萄牙殖民者失去管治澳门的法律依据。近代中国历届政府始终都坚持对澳门拥有领土、主权的严正立场,并为之作出了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1.
澳门进入后过渡期以后,社会治安开始恶化,犯罪率居高不下,罪犯低龄趋势明显,案件带有涉黑性质,居民安全感下降。其根本原因在于澳葡政府长期对澳门不负责任的管治,造成其社会经济结构单一,政治文化落后,为澳门黑社会势力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未来的特区政府应标本兼治,才能有效地改变澳门目前的社会治安状况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主席与何厚铧亲切握手"建设澳门的美好明天,需要充分展现澳门人的勇气和智慧,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机会。""问将来,谁主濠江沉浮?"随着澳门回归日的迫近,人们对谁会成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这一话题越来越感兴趣。全国人大常委、澳门银行公会主席何厚铧,是澳门舆论普遍看好的热门人选之一。出身名门何厚铧现年44岁,祖籍广东番禺,出身名门望族。其父就是人称'哗人澳督"、"澳门王"的何贤。关于何贤,有太多的传奇。195o年10月1日,澳门各界冲破重重阻力,集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何贤向3千澳门民众发…  相似文献   

13.
1998年5月5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竖立起澳门回归倒计时牌时,马万棋先生有感而发,当场作诗:卜灯屈指报佳期,告慰神州父老知,历史广场分秒显,慈怀计日庆相依。记者:1999年底中国将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您在澳门生活了半个世纪,此时此刻,您的感受如何?马万祺:澳门就要回归祖国了,我们大家都非常兴奋,非常高兴。我在澳门已经渡过半个世纪了。我刚来到澳门的时候,澳门在经济L还是落后的,没有什么工业,除了爆竹、火柴就是洋火、神香,主要是这些手工业。改革开放20年来,澳门的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不…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澳门本地商贸经济的发展是澳门成为国际性海外贸易港口的基础。明中叶以后在中国政府容忍但又加以限制的情况下,葡人在澳门获得立足点并由此与内地通商。中国商民,在为葡人和其他外商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同时,也开辟了一条谋生和获利的新途径。入清以来,澳门的生存动力除了葡人拓展海外贸易空间的能力之外,更主要的是澳门及其周边中国人顽强的谋生和谋利精神。明清时期澳门的商贸经济具有从传统型向近代型过渡的特点,与东亚其他港市相比,澳门受大陆经济的影响也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5.
澳门是华人接触外界、移居海外的重要通道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它曾是西方在远东的第一商埠。它的重要历史作用,是澳门人引以自豪的。在葡国人定居澳门之前,澳门这个小渔村有不少福建的移民。他们在此设了多间妈祖庙,使妈祖文化成为澳门居民的主流文化。由于在宋、元、明各朝代,福建的泉州和福州是主要的通商口岸,经澳门移居海外的华人并不多,但自从明朝进入锁国时期,只留下澳门和广州为对外开放城市时,澳门不仅成为华南重要的通商口岸,而且成为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影响的特殊桥梁,华人移居海外的重要跳板…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发现的澳门诗人冯秋雪写于1920年1月的第一首新诗《纸鸢》,澳门“雪社”在1928年3月出版的冯秋雪、冯印雪、赵连城的第一部新诗合集《绿叶》,足以说明早在20世纪20年代,澳门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新诗作品以及第一个新诗作者群,而他们创作新诗显然是响应了新文学运动的号召。通过对它们的分析,不仅使澳门早期新文学的面貌更加清晰,更可加深了解新文学运动在最初十年于各地扩散和影响的一些具体情况。另外,冯秋雪等人的新诗创作在澳门新文学史上呈现出来的现象,亦说明了澳门新文学史发展过程中的内部主客观动因和外来影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陆法传统及其与大陆、台湾和澳门法制的关系米健澳门《行政》杂志第28期上发表作者的文章指出,在澳门过渡期内,澳门法律本地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已是澳门各界、各阶层的共识。所谓澳门法律,简单地讲就是以葡萄牙法律为模式,以葡国的几个主要法典法及有...  相似文献   

18.
澳门博彩业极其发达, 被人们称为“东方蒙地卡罗”。1872 年香港禁赌和1875 年广东禁赌, 使澳门赌业得以勃兴。本世纪30 年代后, 澳门赌业改由政府与娱乐公司签订合约, 实行专利经营, 使得赌业极度繁荣。60 年代初澳门赌业完全合法化, 从此赌业被纳入法律规范下进行, 并开始与旅游结合。1982 年澳门通过并颁布了新的博彩法, 规范博彩业的法律制度日渐完善。到90 年代, 旅游博彩业已发展成为澳门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9.
澳门独特的历史创造了澳门独特的教育。澳门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澳门教育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澳门回归为佛山与澳门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佛山与与澳门经贸合作的重点是: 从单向合作转向双向合作; 利用澳门的特殊地位, 拓宽与欧共体国家的联系渠道; 把合资办高新技术企业作为主攻方向; 联手建立信息网络, 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 着力建立科技、管理人才的交流和培训中心; 加大对佛澳名牌产品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