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治世,而民本思想是实现这一治世的关键。民本思想包含重民、存民、富民、化民等观念,它是一套"问题-解答"模式,它体现了君与民的对待关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君权的作用,缓解了君民关系,民本虽与民主不同,但它本身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主流价值观是“崇公抑私”,其主要表现在“重义轻利、重理轻欲、崇君轻民、重国家轻个人”。贬低个人利益的“崇公抑私”在中国产生了许多消极后果,这就是助长了专制主义流行、使人各自为私、虚伪流行等等。  相似文献   

3.
冀州法律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对于现代人来说,弄清它的价值性是十分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冀州法律文化博大精深,对当代法制建设有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其"德主刑辅"的礼治观念、"重义轻利"的集体本位主义、"天人合一"的传统理论观念、重调节的"无讼"法律价值观等对当代法制建设仍有积极影响;相反,其重"人治"、"礼治"轻"法律"的观念、"亲亲互隐"的观念、"法即刑"的观念、"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法制思想等仍然深存于人们的思想之中,对当代法制建设造成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学思想的核心是"内圣外王",它基本上是道德哲学,导引不出近现代民主法治的政治观念;儒学之"重民"、"惠民"的民本思想,与"主权在民"的近现代民主观念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5.
民族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造,重统一规范、轻个性发展的缺陷,与社会及市场经济体制以能力和创造力为基本尺度的人才要求存在较大反差,因而面临着从观念到实践模式、管理体制进行调整、改革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儒家的道德规范之一 ,但由于农业社会条件下人的主体性的缺失 ,它所规范的主要不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 ,而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不对等 ,因而它是重道义轻功利的情感道德。现代社会的诚信则是建立在理性、契约和法治基础之上的理性道德 ,它规范的是平等主体间的关系。儒家伦理观念必须作出相应的变化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社会救济的理念嬗变与立法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主要源于儒家及佛家宣扬的慈善观念,基于这种理念的救济活动源远流长,体现出慈善恩赐、重养轻教、济贫救困的明显特色,但终究不能将社会救济事业导入法制化轨道.晚清以降,受到西方社会救济理念的影响,中国传统社会救济理念开始向近代嬗变,慈善观念演进为国家责任观念,重养轻教的消极救济观念演进为教养并重的积极救济观念,道德色彩浓厚的济贫救困观念演进为"全民救济"观念.理念的嬗变为近代中国社会救济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并进而在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社会救济法规中化为国家的立法诉求.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国时期,在西方社会工作及其价值理念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社会福利观念经历了一场变革。从“重养轻教”到“以教代养”是清末社会福利观念的重大变化,而民国社会对弱势群体的界定不仅初步摆脱了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而且强调社会救济中的国家责任观念,提倡“救人救彻”。  相似文献   

9.
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东方传统的伦理思想观念,如珍珠般散落在《福乐智慧》的各个角落。它主要表现为:将伦理道德与政治结合在一起;善于紧紧结合生活的实践,教人如何行善;竭力倡导的是重理性,轻感性,轻人欲,又合乎中庸之道的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高等教育虽然在进入20世纪后才真正开始发展,但它迅速突破了此前儒家经学在教育内容中的垄断地位,不仅使科学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而且从救国救民的愿望出发,赋予人文教育以新的内涵。这一时期的人文教育特别注重爱国情感和救国意志的培养,主张人格独立,提倡人的自由,维护人的权利,力争培养出具有“完全人格”的人才;科学教育则从注重自然科学技术逐步发展到注重包括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知识在内的“通识”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协调发展的观念基本形成,重技术轻理论、重理轻文现象并不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及管子学派根据当时礼坏乐崩、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的社会实情,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治国思想.<管子>认为德是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包括礼、义、廉、耻、仁等众多道德范畴,又具有道德、品行、施惠于民等具体含义.<管子>对德、法两者关系的处理,既不像儒家那样重德轻法,也不像法家那样重法轻德,而是提出了德、法并重的思想.它既吸收了儒、法两家治世的长处,又克服了两家的短处,因此才有德法并重思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创新教育需要创新型教师"、"人人都可以成才"等理念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念。然而当前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中的"重引进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重形式轻绩效,重数量轻内涵"现象依然存在,为此高校必须坚持人才战略观念,构建和谐发展的教学科研团队;坚持以人为本观念,健全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完善人才激励和竞争机制;坚持"统筹兼顾",营造各类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90后初中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90后初中学生家庭具有良好的育人氛围、大多数家长具有较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方式,但调查同时发现少数家长家庭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内容存在重智轻德、重科学轻人文,评价方式上存在重结果轻过程、重定量轻定性等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有许多重民、利民、爱民如子、民为邦本的思想与理论.但就本质而言,它们之中都没有公民的自由与人权,没有公民人格上与政治上的平等。在这些观念中,“民”的作用仅仅是作为波恩赐、怜悯的对象而加以探讨、研究,重民思想与政策是作为巩固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封建统治的补充手段而运用的,完全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本观。不过虽然如此,几千年来许多文人学士与政治家,不间断地对民的地位与作用进行思考,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重民思想,他们强调普通民众的地位作用,重视普通人民的衣食住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弊病与官民矛盾,为普通群众讲了一些好话,办了一些好事,对社会的发展进步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为政以德""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及重民尊民贵民等民本观念,能够使民本思想在当今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更为重要的是,民本思想所包含的"以民为本"的核心思想以及立君为民、民为国本、政在养民的基本要求,对于我国廉政文化核心价值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从新的视角对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现状进行剖析。文章认为,当前中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知识传授轻能力训练的现象,透过现象探究原因,从而提出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强化基本功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加强课外实践等手段以切实提高中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文教育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培养创新人才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加强人文教育应注意克服传统的重理轻文观念,更要注意教师人文素质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想用农业社会的精神文化来统摄工业社会的物质文明,想用缺乏近代意义民主观念的学说来加速政治民主化的步伐,想用“重道轻器”的轻视科学,贱视商业行为的思想体系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是不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根本任务,为此教育界的有识之士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变应试教育、知识教育为素质教育,但一些学校一些人在教育观念和具体措施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知识教育的模式,突出表现在重技术而轻基础,重知识而轻素质,重动手能力而轻思维能力,重眼前实用而轻发展后劲,这种急功  相似文献   

20.
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课程改革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核心。长期以来,课程设置的单一、死板和僵化是与现代化建设的需求以及科技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不尽合理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往往会造成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知识的脱节;也易酿成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重分科、轻综合;重过去、轻现实与未来等弊端。为适应新技术革命,世界各国采取的共同措施是:改革课程,增添新的教学内容。实用化学就是近年来在师院化学系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人仅就高师化学系实用化学的开设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