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走进老校     
正阳春三月。我走进了二十多年前曾经任教过的梧桐小学,我站在曾住过的小屋前穿过岁月的隧道,寻觅着留下的足迹。记得开学前一天,吴校长就为我写下八个大字:广采博览,为人师表。这是一所极其普通的而简陋学校,占地不到十五亩地,倒是学校后的那条长河,为校园布置了别致的背景,水清清,长流不息;柳依依,莺歌燕舞。从此,我住进了学校和吴校长同住一个  相似文献   

2.
193岁的爱情     
“我愿意!”98岁的新郎艾伦和95岁的新娘莉莲,深情地凝视着对方说出令人动容的誓言.这对老年版的罗密欧和朱丽叶,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婚礼。两人的年龄加起来高达193岁8个月零3天,所以,他们也毫无悬念地打破吉尼斯纪录,成为全世界最高龄新婚夫妇。  相似文献   

3.
证据发展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祛魅的过程。在人类社会早期,誓言担负着"证据"的证明功能,作为证据的誓言,既是对证言真实性的一种保障,也是发现和认定事实的一项根据。人们对自然、秩序的依赖与需求,通过诉诸神灵、上天、祖先等超验意象而获得满足,这种对超自然力量的崇拜构成了誓言最初作为证据的效力基础。同样,在运作方式上,誓言通过修辞、叙事等有意识的语言运用,促使人们形成共同的信念或信任。然而,随着法律的世俗化演进,俗世的审判逐渐取代了神灵的审判,誓言的证据功能也渐趋衰落。在现代社会,誓言更多地被用作一种仪式,发挥着其作为一种仪式的程序性保证功能。作为仪式的誓言,现代的证人宣誓制度既体现了对神灵审判传统的传承,也表达了对法律权威的认可。从根本上看,从证据到仪式,誓言的功能转变蕴含着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它是现实生活需求的反映,对应于一定的社会形态变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法律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别恨太久     
正儿子快到青春期了,多说了他几句,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妈妈,我决定以后永远也不和你说话了。"可没几分钟他就忘了誓言,没话找话地说:"妈妈,你看我掉牙的地方长出一个小牙尖儿了。"这就是孩子,不开心不会持续多久,有太  相似文献   

5.
姑娘周凡凡     
一 我一直连名带姓地叫她,周凡凡。事实上她比我大十五岁,她不止一次地要求我叫她表姐,我不肯。我五岁起就跟她住在一起,儿时的记忆不太清晰了,我只知道我没有了爸爸妈妈,所有的亲戚里只有她收留了我。她一直没结婚。因为所有的男人都要求她把我送走,她不肯。十五岁之前,我为此深深感激她。我甚至写过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爱的人》,写的就是她。我记得她阅读这篇作文的时候,偷偷地哭了。  相似文献   

6.
盛小兵 《社区》2012,(8):48
我有了自己房子的那一天,把妈妈带到了广州。总算实现了我当初的誓言:"妈,我一定会让您住上我买的新房。"最初几天,妈妈很兴奋,看着我的新房哪儿都觉得新鲜,不管是无缝对接的地板,还是她从未见过的多士炉。她时常坐在我那面积达三平方米的大飘窗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三年,我刚满十五岁,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解放全中国的劳苦人民,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入伍后没有几天,连队指导员把我叫去说:“小刘同志,你当‘伙头军,好吗?”当时在我们红军中常常幽默地管炊事兵叫“伙头军”。可是我那时还不懂这个,一听就炸了,执拗地说:“不!我不当伙头军,我要当红军!”指导员笑了,他  相似文献   

8.
今天是我十五岁生日,下了课外班,我拖着疲惫的身子木然地坐在了蛋糕前,看着手中的十五支蜡烛,呆滞地划着了火柴……我先点燃了六支蜡烛,看着眼前六点燃烧的小火焰,不禁陷入了沉思:这六  相似文献   

9.
"……世上有百媚千红,我独爱你那一种……" 每次听到这一句,都会有深深的感叹在心里周旋。 时光穿梭,西楚霸王内心深处的一缕柔情, 被淋漓地表达出来。 多少情与爱的誓言尽被收在这一句之中。 陈涛,这个躲在那一系列柔情的、激越的、细腻的、古典的词句背后的男人究竟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一)接过接力棒2003年7月7日是凌源市铁北逸夫小学四·三中队队员最激动的一天。这一天,他们要接过“赵尚志英雄中队”的旗帜,光荣地成为英雄中队的一员。当四·三中队的中队长从上一届英雄中队手中接过队旗时,队员们特别激动。逸夫小学1700多名学生以热烈的掌声表示祝贺。接着,新英雄中队的队员们举起右拳,对着英雄的旗帜宣誓。他们不但牢记了英雄中队的誓言,也将上一届英雄中队“帮助贫困山村学生周吉完  相似文献   

11.
晨光熹微时,天使悄然而至,对我说:你的生命还有一天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信息,我不知所措。这一天,我该怎么过?  相似文献   

12.
假如生命只有一天……这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了,过了这天,我就将去那个谁也无法考证的世界。早晨,伴随着窗外鸟儿的啁啾,我醒来了,最后一次地打扮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梳理头发。曾经我抱怨上天没有给我一具最完美的躯壳,但现在,我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七三年一月,苏修《消息报》刊载了这样一封信:安加拉制鞋厂的工人们:你们好!我是尼日尼乌金斯克市居民,我向你们问候。我感到很痛心。我叫卡佳,在七年级学习,学习成绩很不错。十二月十二日,外婆花了:十五个卢布给我买了一双带拉链的靴子。第二天我穿着上学,拉链就坏了。我给你们写这封信,本不符合我的原则,可是我没有妈妈,我和九岁的弟弟住在外婆家里,外婆靠退修金生活,没有钱给我买只能穿两天的靴子……我们的工厂竟能允许这样的靴子出厂,我感到十分遗憾。我想你们读完这封信会感到羞耻的。  相似文献   

14.
风筝·孩子     
你把目光捻成一根细细的线执著地抛向高空于是希望在无限中奔跑你的凝脾注视穿透了我的胸膛信赖使我明白l如果可以我愿用我空灵的骨架为你支一方浩渺的想角让星一祥的眼睛徜样起彩色的憧憬如果能够一我愿用我单薄的羽翼承载你最荒诞的吃语在真与假虚与实的冲撞里一为你串连散落的童稚誓言是你!牵引着我的信念沿着心轨翱翔是我l牵引了你的梦幻带给你生命的斑斓我跳跃于你衰的笑庸、你欢呼于我峥嵘的盘旋我为你而舞!、水远、卜!采摘星云美丽你每一角失色的空阿风筝·孩子@王全梅  相似文献   

15.
“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是赵树理刚刚踏进文化阵地时的一段誓言。他为此顽强奋斗,到20世纪40年代初,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著名小说  相似文献   

16.
一同为中国话剧事业的奠基人,田汉与洪深的戏剧道路与戏剧创作曾有几度遇合。这几乎主要受约于社会选择。而他们剧作的审美分野,则鲜明地显现出他们创作的个性形象。早在二十年代初,他们最初涉足剧坛,一在日本,一从美利坚学成归国途中,展望从地平线上初升的中国现代剧坛,都曾踌躇满志立下同一誓言。田汉自许:“我尝自署中国未来的易卜生”①,洪深声明:“我愿做一个易卜生”②。两位未来戏剧家这个不谋而合的选择都指向同一个宏伟志愿:以那位挪威戏剧大师为先导,创造中国新剧,领导二十世纪中国剧坛新潮流,以戏剧介入新旧交替时代的中国社会现实问题。这一选择还包蕴着那一时代的社  相似文献   

17.
马兰 《北京纪事》2010,(7):106-108
1969年4月15日是个大风天,北京的春天多为这样的天气,大风夹着沙尘让人想起“秋风扫落叶”的情景,以至于我一直把这一天当作秋风萧瑟的季节。我童年的朋友认真地纠正了我的错误,他说,我们的父母们是在春天去干校的,不是秋天。那一天是4月15日。我以日记为证! 好吧,下面是我的记忆:我的父亲母亲就在这一天在北京一条名叫仓夹道的狭窄马路上,上了一辆大卡车。卡车是高帮的,墨绿色,形状如现在运牲口的那种车。我的父母手脚并用地从车的尾部爬上去,自觉自愿地靠在前面的人身后,然后摸索到车帮,并尽量扩大“阵地”。  相似文献   

18.
天上月圆地上半月。一年三百六十天有十二个半月,令人陶醉的当数农历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两个半月。无论是过大年正浓的元宵节,还是丰收在握、天高气爽的中秋节,这“雪打灯”和“月光明”构筑了我孩提时代最鲜明的记忆。如果两个半月取其一,忍痛割爱,还是留下明月当空照的八月十五,可赏月中嫦娥与玉兔,山川与河流,可品人间美食之月饼,还有那段听不够的传奇般的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9.
两年前的11月11日,早晨一如往常地醒来,却再不用那样匆忙。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日子。而对我,却是一段历史的结束,一种新生活的开始——这一天是我退休的日子。接到退休通知时,我还在副局长办公室参加有关下属事业单  相似文献   

20.
生日快乐     
彷佛你就在我身边,等待了一年又一年对你的思念,三百六十五天我只等这一天,勇敢地把从前情人节快乐,变成,祝你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