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地流转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冲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4省14县835户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阶段回归及比较均值独立样本检验深入分析了农地转入行为对农户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土地租金的情况下,农地转入行为使农户粮食生产中流动资本投入增加,劳动时间投入减少;从产出角度来看,农地转入户的粮食单产更高,且小麦亩产增加明显。转入户通过农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及粮食增产方面效果显著。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府应鼓励经营土地面积在25亩以上的转入户种植粮食作物,全面提高粮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完善粮食补贴政策,限制农地流转价格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2.
大豆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是我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大样本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基础上,分析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9年,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逐年提高,但增长率较低,年均增长0.834%;补贴政策改革能够显著提高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是存在明显的时间异质性,影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种植规模较大、非纯大豆种植、兼业程度较低的农户而言,补贴政策改革的效果更加明显;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表明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增效应;补贴政策改革会通过提高农户生产性投资积极性、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水平和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来提高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由此提出应坚持以大豆生产者补贴为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提高大豆生产的规模化水平,以此扩大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大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效果;提高政策的瞄准性,实行异质性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水稻生产潜力对确保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将影响水稻的生产潜力的因素分为要素投入与技术效率两部分,通过湖北省农村固定观察点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研究了水稻生产的技术变迁及其方式,投入要素(尤其是劳动要素)的使用情况,技术效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并强化了各相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首先,农户生产水稻的平均技术效率很可能在75.90%~79.00%之间,技术效率在所分析的年份无显著变化,且存在负效应的希克斯中性的技术变迁,使水稻产出每年下降2.14%;其次,在农户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中,土地与农资的产出弹性均较大且为正,但劳动的产出弹性为非正;最后,在影响技术效率的因素中,水稻之外的家庭经营收入比例影响为负,而其他作物面积比例与户主受教育年限的影响为正,政府补贴等无显著影响。因此,进一步挖掘水稻生产潜力需大力推广机械化与规模化种植,并提高补贴类政策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4.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研究粮食价格的波动并针对价格波动的特征提出可行性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运用ARCH类模型,选取小麦、玉米和大豆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波动分析,表明:玉米不存在显著的异方差效应;小麦和大豆具有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小麦和大豆均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性;小麦市场不存在南风险高回报的特征,但大豆市场存在.要加强对小麦市场的价格上涨的监测和控制.对大豆市场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争取定价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6-2020年全国23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分位数模型,研究粮食直接补贴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及其时空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水稻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态势,且技术进步为增长主要来源;粮食直接补贴对各分位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均为负,但低水平的负面影响更显著;观察期内,粮食直接补贴对水稻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在“十三五”时期由负转为正;粮食直接补贴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东北地区具有正面影响。据此,建议重视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并持续改革和优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未来相关政策增量资金可向东北地区倾斜,促进我国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与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8.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作为切入点,将政策实施地区和非实施地区视为一次部分省份优化大豆、玉米种植结构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PSM-DID模型,考察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改革对农户种植结构调整具有显著的时间异质性,政策改革初年(2017年)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显著提高6.5%,虽然2018年大豆与玉米的相对补贴额度出现大幅度增长,但大豆与玉米的面积之比仅显著提高3.4%;(2)预期相对收益的提升是2017年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的重要原因,然而,经过对新制度一年的适应后,农户对种植玉米的路径依赖、补贴错位、地租的不合理增长以及大豆、玉米相对价格不理想等问题逐渐凸显,2018年农户重新调整种植决策,补贴的激励作用被迫减弱.基于此,研究结论为统筹大豆、玉米补贴机制可以促进农户种植结构调整提供经验性证据,也为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豆振兴压力下如何持续改善种植结构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依据安徽省的农户调查资料,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构建农户模型,模拟研究粮食补贴政策在不同情景条件下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模型结果显示,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粮食增产和家庭增收的促进效应,随着补贴标准、农产品价格以及土地经营规模的提高而明显增强;随着要素投入成本增加而明显下降,并且要素投入成本增加对粮食产量和家庭收入的负面影响超过粮食补贴政策的正面效应。建议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提高粮食补贴标准,改变粮食补贴政策操作模式,逐步建立与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生产要素价格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环境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化肥对我国粮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用于粮食生产的化肥施用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文章采用1983-2010年的数据,运用比较法和计量模型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化肥施用量以年均4.57%的速度增长,是粮食增速的3.52倍;单位面积粮食产出的化肥投入边际效用以年均1.58%的速度降低;粮食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以年均7.4%的速度增长;化肥使用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粮食产量增加0.32个百分点,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增加1.74个百分点。最后,针对粮食生产中化肥投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部粮食主产区1861农户的追叙调查,动态分析了农地规模调适下不同类型农户的营粮行为及效率。结果表明:中部粮食主产区营粮农户的分布呈现以维稳户为主体而扩张户较少的偏正态分布;扩张户家庭人口规模、劳动力数及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均高于缩减户与维稳户的平均水平;与此相对应,扩张户呈现总量投入高,单位土地面积上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低,农业产出总量高的特征;从综合效率来看,扩张户与维稳户粮作经营的效率较高,而缩减户则较差,这并非主要缘于各类型户之间纯技术效率差异,而是取决于其间规模效率损失趋异。因而,优化农户营粮行为及提升其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从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3.
以豫宁两省(区)797户粮农调查资料为基础,在代际差异视角下,运用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粮农资源禀赋、内在感知对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新生代和中生代粮农在保护性耕作投入的积极性上高于老一代粮农。资源禀赋和内在感知对粮农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的影响显著,且存在代际差异。资源禀赋特征下,外出打工和耕地自然质量、年龄、技能培训分别是新生代、中生代和老一代的关键影响因素。共同关键因素中,性别对中生代和老生代粮农的保护性耕作投入意愿具有程度相近的正向影响,而对新生代粮农的影响为负;耕地块数对中生代粮农和老一代粮农具有程度相近但方向相反的影响。内在感知特征下,耕地保护重要性认知变量对中生代影响显著;耕地保护政策认知变量对中生代和老一代影响显著,且对中生代影响程度较大;耕地保护责任人认知变量对新生代和老一代影响显著,且对新生代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4.
在对知识资本促进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机理分析基础上,以2004—2015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索洛余值法测算了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动态变化,进而对知识资本影响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资本对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其中,粮食科技研发人才、推广人才、科技机构、科技投入等对粮食科技贡献率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地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也具有促进作用,而工业科技对粮食科技进步的溢出效应尚未发生。为此,主产区应强化粮食科技创新,优化粮食科技研发与推广人才引进、培育、激励机制,支持粮食科技机构建设、加大粮食科技经费投入,促进粮食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  相似文献   

15.
简要回顾了半个世纪以来国外第二语言习得界语言输入的研究,着重探讨了该领域的新近发展,即被理解的输入、统觉输入、输入加工及加工教学等,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其对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效输入包括语言输入及文化输入,加强输入是提高听力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安全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指标评估分析我国未来粮食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占一补一,等价交换,等量开发”和“以贷换储,先贷后储,交储扣贷,财政贴息,并补粮食储备费”等举措,以保证我国粮食长远供给能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儿童家庭投入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家庭投入与儿童成长存在紧密的联系,家庭投入的质和量显著影响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当前我国儿童家庭投入就总体而言,存在如下特点:家庭投入的不均衡,金钱投入(经济投入)极受重视,文化投入极受忽视,时间投入极为缺乏;教育投入极受重视,已上升为儿童消费的第一位,但教育经费的分配存在问题,休闲投入意识明显上升,日常生活方面的投入也有明显提高,但是贫富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与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输入理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网络英语和网络英语教学在我国外语界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客观地介绍了Krashen的语言输入理论的主要观点及其对我国网络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调查重庆市商品粮基地的基础上指出了发展粮食生产的难点,记述了重庆的粮食流通与贸易政策,分别对商品粮基地建设和发展粮食生产两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