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顿的《来生再见》以史实为根基,融虚构于情节,小说介于历史和故事之间、长篇小说和报告文学之间,具有文学和生活的双重见证意义。对于那段不为人知的抗战历史,作为读者的"我们"是"被蒙在深闺"的"梦里人";就生活现实而言,小说中幸存的主人公们,则是不知今朝为何夕的"梦里人"。作品以小人物命运勾连大历史风云,以历史材料辅政文学想象,既有文学照进历史的"真实"价值,也显出作家叩问历史正义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
作为何顿“抗战三部曲”收官之作的《黄埔四期》,在叙事主题上与《湖南骡子》《来生再见》一脉相承,其不醉心于英雄传奇,而是突出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强调对战争的反思与批判;作品试图以文学的方式来填 补历史的空白,提醒公众牢记被遗忘与遮蔽的历史,为中国的战争文学创造了全新的叙事高度。  相似文献   

3.
何顿的抗日题材长篇小说《来生再见》,其写作的重心不在抗日,而在文革;作家关注的不是历史,而是普通人在极端政治条件下人性的挣扎。生存环境险恶严酷的抗战时期,主人公黄抗日能够应用自己的生存哲学虎口脱身,回到家中安静地生活;但在文革的政治环境下,他却被逼得装疯、吃屎,家破人亡,生活、人格肢解得体无完肤。作品通过这种对比竖起了一座文革无字碑,形成对文革无言的控诉。  相似文献   

4.
大陆当代主流文学对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国军抗战历史的反映并不充分,何顿的长篇小说《来生再见》正面直视国军抗日的历史,记录国军在湖南与日本侵略者的具体战斗过程,有效地抵抗了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中的集体遗忘。作品讲述了一个国军下级军官的一生,通过对主人公底层农民身份的还原,突破了战争小说常见的成长模式,在嵌套式结构形成的张力中推进"反英雄"式的叙述,触目惊心地揭示战争的残酷,有力地表达了鲜明的反战立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何顿创作了一系列表现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给个人心灵带来冲击的小说,这些在场感强烈的作品是何顿对时代、对人性的观察。在其新作《幸福街》中,何顿由现场转向历史,通过叙写黄家镇幸福街上两代人、半世纪的生活历程,从源头梳理“50后”的一代中国人的人生轨迹和精神难题,以具有历史感的眼光探寻社会历史和个人生活中的剧变与恒常,重建了他现实主义文学叙事和历史判断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6.
《来生再见》的创作源于我文革期间与国民党老兵的接触,从他们那里我知道了不少被当时正史遮蔽的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历史;创作《来生再见》是为了正视历史、还原历史,以文学的形式,再现那段一度被历史刻意遗忘的抗战历史,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7.
我最近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缘于2002年清明节我去衡阳焚我那年写的一部反映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的长篇小说《抵抗者》时的所见所感,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不少是我童年和少年时候接触过的抗战老兵。在收集素材和写作《湖南骡子》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湖南人,小说刻意表现了湖南人那种骡子般坚韧、倔强、不怕死的集体性格。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对残酷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塑造了何金山、何秀梅等一系列具有骡子特点和人性深度的艺术形象,小说叙事独具特色、结构宏大,是当下时代一部少见的具有史诗性特点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作为现代派的先驱和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一生留下的作品并不多,但他的每部作品都给人以心灵的强烈冲击。他把对人,对社会的思考融入自己的小说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卡夫卡的《审判》就是一部体现他艺术特色及思想深度的小说。这里,探讨小说《审判》荒诞、具有象征意义及充满艺术悖论的艺术特点以独特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凉山彝族家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凉山彝族家支外部文化过去已有不少论著涉及,而家支内部文化则很少论及,就凉山彝族血缘关系家支和部落联盟关系 家支以及姓氏与家支关系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人口素质与生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质量分为主观感受型生活质量和客观条件型生活质量,在生活质量概念中人口是生活质量的承担者,也是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人口的素质与生活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人口素质主要体现为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它们从各方面影响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所以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人口素质,为生活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常情况下,将学习划分为分析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两类,两者都属于自主学习的不同方式,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不可能是绝对被动的,同时探索的过程也是离不开分析的。因此,本文重新对学习进行划分,将学习划分为基于析义的学习与基于析疑的学习,并建构了新学习分类的框架模型,进一步探究了各类学习过程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雷蒙德·威廉斯在早期的文化研究中注意到对大众文化的探讨从观察的出发点上就存在一系列值得质疑的问题,通过对大众概念的剖析和指出大众文化研究中观察的局限,他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立场.对其"大众观察"理论的归纳是希望对我国的文化研究状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老子道德观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子是把道与德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用于阐发宇宙的本质 ,并讲述它们之间辩证关系的第一人 ,他从宇宙的本质的哲学高度论及道与德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说明了德非道、德不离道、德是道之功、物之性和道之反的思想 ,为人们深刻地理解道德观提供了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是理学的虔诚信仰者和笃实践履者,一生勤治理学.其对理学的贡献不在学理而在实用.本文重在探讨曾国藩理学思想中的"心"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分析心与理、气、性、物、境、欲等的关系,从哲学层面揭示曾国藩理学思想的丰富性和实用性,而这也是前人较少涉猎之处.  相似文献   

17.
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内部公道的研究对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关系到企业的繁荣及可持续发展。企业内部公道的基本内容包括公心、公开、公正、公平四个紧密相联的方面。公心是公道的思想基础,是公道的“初始境况”;公开是公道的先决条件,为企业内部公道的展示提供自由的空间;公正是公道的有效手段,体现了企业内部公道所要求的人人平等;公平是公道的最终目的。文章正是基于这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内部打造公道的平台。  相似文献   

18.
现行宪法是 1982年颁布实施的。根据社会发展的现实对宪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 ,使宪法规范反映变化了的社会现实 ,是保持宪法权威的必要之举。 2 0 0 4年的第四个宪法修正案是在遵循现行宪法原理下制定的 ,它的通过使宪法的原理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品牌战略与企业文化力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战的帷幕已徐徐拉开,品牌战的背后实际就是企业间的文化战,企业文化力的开发已成为品牌战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试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先进性与党的群众性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保持党的先进性最现实的课题是防止党脱离人民群众和弱化群众基础。把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