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亚雯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40(1):31-33
恽代英于1920年11月来到安徽执教,积极开拓各种形式的宣传渠道,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早期传播;培养了一批信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安徽革命积蓄了重要的青年力量;有意识的面向工人和农民传播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安徽的群众基础.梳理恽代英在安徽对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卓越贡献,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其次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改造青年,同时努力提升理论宣传的通俗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伟的历史过程.恽代英作为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过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分子一起投入到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弘扬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他在五四运动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传播和探索,契合了历史的客观需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在中共党内发表的许多理论成果,更是充分地体现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追求.这一切,奠定了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一种理论、一种文化之所以被接受并得到传播和发展,一般来说,要受到四个因素的制约: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是理论本身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三是历史契机和传播途径;四是选择主体的努力程度.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传播就是上述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历史结果.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从20世纪初由留日学生开始传入中国,其中1898-191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萌芽时期;1917-192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初期;1927-1937年为留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期;1937-1949年为留学生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播的高潮阶段.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五四时期传入中国不久,就开始影响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并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开展文艺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一直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6.
7.
民主革命派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季邑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本文在学术界首次系统地研究了从辛亥革命时期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孙中山、朱执信、宋教仁、廖仲恺等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派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这一课题,指出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对当时及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9.
10.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实践发展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又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的新特征,与时俱进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更好地发挥对中国实践的指导作用,解决中国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断地推进到新的理论境界,这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绝不停顿,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改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效果应重视推进实践路径创新,本研究着眼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存在的问题,遵循教育本质和主客体心理接受规律,通过如红色经典渗透教育、榜样力量示范教育、自创箴言内化教育、班级心理之家融入教育和信仰共建小组互助教育等创新实践路径,切实改善了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的效果.研究采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验证了创新实践路径的推进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体系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大学生的政治理论觉悟水平;改善了大学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态度,强化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扩展了大学生的人生目标,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小丽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5):5-8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都需要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力量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曾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概念的阐述、服务对象的回答、大众化的动力解释、平民话语权的论述。学习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对于现在及今后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左翼文艺运动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鲁迅在革命文学论争过程中的文艺观和文艺实践。以此说明,由于环境的变化、时代的影响和论争的需要,鲁迅和马克思主义有了亲密接触,这种接触与他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人生体验参合印证,融会贯通,不仅增强了他的文艺现的科学性和辩证色彩,使他的文艺观成为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都在关注"中国经验",可是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完全照搬西方概念来分析"中国经验"的研究方法必然导致对"中国经验"的片面理解和误解."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话语权.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应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16.
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秋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5):141-143
国民党理论家戴季陶对待马克思主义由五四运动前的关注到五四动时期基本接受并热衷于传播马克思主义。在这期间,他在《星期评论》等主要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工人运动、经济学理论等观点的文章,本文通过梳理他的这些观点,认为戴季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对于后期戴季陶与马克思主义的背离,也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就戴季陶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所作的贡献及其局限性作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体系构建已初见端倪,该体系主要以苏区为宣传场域,以农民、妇女、知识分子、士兵等为宣传对象,以书籍、报刊为宣传载体,通过开展多层次教育、文艺宣传,并配以相应的宣传原则和宣传策略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共产主义的目标理想等内容的宣传。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体系构建的成功实践对于推动当今马克思主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大众化及宣传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纪咏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3):71-73
新时期,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把握双重维度:加强文本研究,立足实践阐发。前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出发点;后者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现实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须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实践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前提和基础。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在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中、在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应当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以本国国情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的实际发展。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认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有利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的科挚}生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