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喻红粉 《南都学坛》2004,24(2):100-102
交通肇事犯罪的主体为一般自然人主体 ;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交通肇事犯罪的一个量刑情节 ,而非定罪情节。对交通肇事后逃逸致人死亡应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定以交通肇事罪、故意杀人罪、故意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我国刑法尚未确定过失共同犯罪的情况下 ,不宜认定交通肇事共同犯罪。  相似文献   

3.
法律对交通肇事案件中"无名氏"死亡赔偿诉讼原告主体资格未做明确规定,实践中存在民政局、检察机关、公安交警部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作为原告向肇事责任人行使追偿权的现象,这是缺少法理依据的。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赋予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救助管理机构原告诉权资格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无人驾驶汽车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产物,其广泛使用所带来的法律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对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肇事行为的刑法规制是刑法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严重的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肇事"行为"进行刑法规制,既是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具有刑罚的正当性。但因无人驾驶汽车这个智能体缺乏刑事责任主体的必备要素且无法考证其主观罪过,故不应成为无人驾驶汽车交通肇事"行为"的刑事责任主体。对此,我们应根据犯罪论的基本原理,结合案件的实际,划定无人驾驶汽车的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和使用者的刑事责任。为有效规制无人驾驶汽车严重交通肇事"行为",建议刑法增设非法利用人工智能罪、人工智能监督过失罪、无人驾驶汽车交通事故罪等罪名,构建科学的应对无人驾驶汽车等人工智能犯罪的刑法体系。  相似文献   

5.
CLC油污民事责任公约的适用范围能否扩大到国内案件,"谁漏油,谁赔偿"的原则在实践中是否存在其局限性,CLC公约与国内法适用上带来的不同法律后果如何以制订专门的油污损害民事责任法律制度加以解决,是研究海上油污损害民事责任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今年春节前发生在山东省文登市的一起普通交通肇事案,因为勘查现场留下的严重瑕疵引起受害者家属的强烈不满。而交警对其所作所为的解释,死者亲属认为难以辩白案件的真相,最终也为解决赔偿问题留下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本文描述了迟延发车和迟延到达两类列车晚点的情形,介绍了列车晚点的责任承担方式和状况,分析了法律未明确规定迟延到达类列车晚点之法律责任的原因。本文认为导致列车晚点的原因复杂,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应一概而论地追究承运人的法律责任。将列车时刻表或火车站公布的到站时间作为格式合同默示条款看待具有合理性,但不应忽视默示条款附有的默示条件。  相似文献   

8.
《证券法》第三条规定:证券的发行、交易活动,必须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内幕交易严重破坏证券市场交易秩序,触犯国家刑事法律,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应予以严厉打击,并且追究当事人相应责任。《证券法》第七十六条对内幕交易行为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作了原则规定,但目前尚缺乏这方面的具体实践。本文拟结合黄光裕案,着重分析内幕交易的基本属性和行为特征,并对实务当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基本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摩托车交通肇事案件在我国成高发、多发、易发态势.文章就永新县摩托车交通肇事案件的情况分析,探讨此类案件的成因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0.
“第三者”插足行为符合侵权民事责任构成要件 ,即符合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四个要件 ,是侵权行为 ,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其中主要是民事损害赔偿责任。“第三者”插足对家庭、社会的危害日益严重 ,我们应完善追究“第三者”法律责任的立法  相似文献   

11.
论证了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要素 ,并对几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是否构成该罪的主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技术鉴定 ,但同时也是公安机关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公安机关对责任认定的重新认定是一种行政复议行为 ,应保护与交通事故处理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利益。对有关责任认定的行政诉讼应区别情况处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 ,对责任认定不予采信时 ,应委托公安机关进行重新认定 ,不能迳行否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其交通事故法律纠纷也呈上升趋势。通过对重庆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法律纠纷案例的类型和影响诉讼结果的关键点的分析,分别从服务水平、举证能力、部门合作等几个方面提出了高速公路管养部门在处理类似法律纠纷的应对策略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新的司法解释为线索,以有新变化的法条为重点,对涉及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法规进行横向分析,以期可以理顺相关法律间的关系,提高实践中适用法律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致损交通事故责任的归责原则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并同时实行过错相抵制度。交通事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机动车交通事故致损行为的违法性、机动车交通事故致损的事实以及机动车交通致损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交通事故侵权责任主体具有多样性。为了无过错责任的顺利实施,必须同步跟进一些相关的制度,如:机动车第三人责任强制险和设立社会救助基金。  相似文献   

16.
刑法第133条实际上规定了交通肇事和逃逸两种性质的行为,两者在主观罪过、客观行为、法定刑配置及侵犯客体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尽管逃逸以交通肇事为事实前提,但把逃逸当作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是不适当的。故不宜统一定交通肇事罪,而应另定“肇事后逃逸罪”,构成该罪不以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该罪的实质在于不履行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17.
刑法第133条实际上规定了交通肇事和逃逸两种性质的行为,两者在主观罪过、客观行为、法定刑配置及侵犯客体方面均有很大差异。尽管逃逸以交通肇事为事实前提,但把逃逸当作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是不适当的。故不宜统一定交通肇事罪,而应另定“肇事后逃逸罪”,构成该罪不以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该罪的实质在于不履行救助义务。  相似文献   

18.
交通事故纠纷解决的行政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对一个城市交警大队的调查为基础,展示交警解决交通事故纠纷的概况、程序,并从微观层面分析交通事故纠纷解决过程中各方主体的角色与功能。基于对这一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合理性与目标合理性之评判,揭示了交警解决纠纷职能的内在价值冲突,确证了其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根据。从久远的前景看,我国交通事故纠纷的主要解决方式必然过渡到法院诉讼与社会保险;但在当下,以行政权力解决纠纷应当是一个较为合理的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兼职工伤事故责任既是劳动保险中的重要问题,也是民事侵权行为法中的特殊实践问题。就兼职人员工伤事故的若干法律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和立法规定,分析我国兼职人员工伤事故责任的现状并完善,将有利于保护兼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新颁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否定了"撞了白撞"。但对这一通俗的说法应有更准确的法律解释和更深刻的理论分析。依据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规则的法经济学分析,表明过错推定责任规则更有效率地体现了立法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