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契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利益相关者治理观点,运用契约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的制度变迁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慧 《江西社会科学》2003,(12):186-189
我国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有定位模糊不清,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科学,组织体系不完善,潜在风险较高。本文对以上五个问题的表现及其对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危害作了详细的阐述,为进一步解决问题作了很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3.
通过考察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甘肃农村信用社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因素要远远超过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针对其改革发展中的产权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和外部环境建设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二是农村信用社尚未制定全面、系统的信贷管理内控制度;三是农村信用社会计部门参与经营管理、预测、决策的职能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内控机制不够健全。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基层农村信用社业务操作违规行为屡有发生,不仅造成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而且严重影响农村信用社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信用社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村信用社不是独立的市场主体,不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究其原因是对农村信用社的性质界定不明确。文章在分析了农村信用社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认为农村信用社应该是从事信用业务的特殊合作社法人,即应该是信用合作社法人,具有特殊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虽然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改革的不彻底性,双重身份的法律定位模糊,股权关系错位造成权责归属倒置,对基层社的独立自主经营造成干扰,难以避免地方政府的干预,地方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法人层级的趋势明显,信用社产权制度边缘化,面临"内部人控制"和"外部人干预"的双重风险。深化省联社改革应渐进式改良,对省联社职能边界重新界定,强化服务、弱化管理,抑制其转型为银行总部的利益冲动。地方政府应通过职能转变合理履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7.
对农村信用社增量不良资产进行控制是实现农村金融安全的关键。从增量不良资产的生成机理来看 ,其主要是由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外部经营环境以及风险管理体系等仍不完善所造成的 ,因此 ,控制增量不良资产的主要措施是健全农村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改善外部经营环境、健全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引入竞争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物,在改革深化中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其发展中还存在有待进一步完善的方面,需要从明确市场定位、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业务创新、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和优化人力资源等方面采取相应对策,推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法人治理问题是制约我国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法人治理还存在着法人性质不明、产权归属不清、法人财产权未得到有效落实以及治理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从明确法人性质、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及落实法人财产权等方面推进民办高校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农村合作银行是在农村信用社基础上组建而成的一种合作金融组织.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已初步建立了以"三会一层"为主体的法人治理结构,但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我国农村合作银行需要从完善股东代表大会制度、董事会制度和行长制度、监事会制度、独立董事制度等方面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是指以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为核心包括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在内的一系列制度,它是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的农村信用社各种经济关系,体现着特定的农村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受到特定的农村金融体制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制度障碍,包括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合作制困境、产权制度的缺陷、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金融监管制度的现实障碍。  相似文献   

12.
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的关键是引进优质法人股东,第一大股东法人类型的变化与承担社会责任的"使命漂移"二者共生同长.基于2014-2019年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面板数据,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第一大股东易主对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由民有法人易主为国有法人显著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第一大股东类型不变但实际控制人易主,财务绩效受到显著性正向影响,此外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对社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财务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结果 表明,基于巩固农村信用社支农扶小品牌形象目标,必须重视第一大股东易主为国有法人的效应,进而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基于优化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机制目标,应适度增加国有法人股东比例,以强化社会绩效,巩固财务绩效,进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3.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是法人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文中指出目前我国民办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董事会构成人员不合理、董事会内部权利制衡机制缺失、监事会空缺以及产权不清晰等方面,并提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管理层收购(MBO)与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行政干预下的经营者控制"的特征,造成管理上的低效率和诸多问题。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有助于消除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必须认清MBO过程中的风险,可能会对法人治理结构改善起到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当前 ,一些国有企业改制为公司后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严重扭曲 ,如股东的“最终控制权变异”、董事会运作不规范、监事不监事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已严重威胁到国有企业改革能否成功。本文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法律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完善我国公司制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的稽核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内在需要。稽核风险既是决定稽核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分配稽核资源的先决条件。它是指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稽核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稽核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历时8年的农村信用社改革,一方面明晰农信社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促使省级政府积极承担对辖内农信社的依法管理职能,为农信社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结合山东省农信社改革过程中外部政策扶持与内部制度变迁的实践,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信社改革绩效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国行政收费存在着项目过多、主体庞杂、总额巨大、收费行为混乱,资金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行政收费存在的问题是由财政压力、内在利益、管理制度缺陷等因素造成的。地方政府实施的"零收费"改革是在不触及制度体制和照顾有关部门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的治理措施,是地方政府的治理收费问题的可行选择。  相似文献   

19.
文化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是我国公共文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公共图书馆,其法人治理结构从试点到现在的全面铺开已经有8年了,但是结果却不令人满意,笔者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金融体制的不断改革,形成了以农村信用社为代表的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共同存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民间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农村信用社却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自身体制的不健全,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各种限制。文章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借鉴民间金融发展的比较优势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