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昌万 《科学咨询》2006,(14):10-11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学生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差异,有的甚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友人赠言     
注意你的思想,它们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们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们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们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决定你的命运。友人赠言!美@哈呢·鲁宾 @侯松  相似文献   

3.
从现在起,20年后的中国,对美国而言是敌是友?毫无疑问,中国最年轻的一代定会影响对此问题的答案。他们决定着未来的政策、国内发展的速度、国内的稳定,以及是否会因台湾问题发生危机。然而,美国的反应也很重要:错误的行动可能导致中国反对我们。  相似文献   

4.
为维持现有顾客和创造新顾客,服务企业必须知道怎样实施服务质量战略来增加顾客满足和行动意图,因为服务质量、顾客满足和顾客行动意图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本研究把整体服务质量分解为相互作用质量、物理环境质量、结果质量三个决定要因,并对服务质量决定要因对顾客满足和行动意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证检验在中国服务产业中进行.对研究模型的验证结果支持本研究提出的所有因果假设,即构成整体服务质量的三个决定要因对顾客满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顾客满足对行动意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对于中国顾客来说,服务质量决定要因对顾客满足的相对影响力依次为"结果质量">"相互作用质量">"物理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
<正>1.最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韶关等山区市调研时强调":思路决定出路,干劲决定后劲。"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测评要素: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评分参考:①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思想是行动的指导,没有思想、没有目标的行动是一种蛮干与瞎干。只有好的思路,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干劲不仅影响成效,更决定后劲。②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下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十分重视生成性教学,这是由品德与社会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所决定的,也是由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复杂性所决定的.但许多时候,我们教师怀着期待生成的心态进入课堂,但是却又失望地踱出教室,因为那苦苦期盼的生成并没有降临.那么,如何有效把握课堂动起来,让教师体会到动起来那种幸福和甜美,那种稍纵即逝的美妙与成功呢?笔者以为努力追求三个学会,必将让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7.
“书籍是改造灵魂的工具。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以精辟的概论阐述阅读对于人类的重要性。面对信息如浪潮般涌向我们的生活,一个人是否拥有从小培养起来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是决定把握信息的准确与否的关键。随着课程的改革,小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在教学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教师,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张静 《科学咨询》2015,(4):16-17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变革传统人才观,建立适合21世纪要求的人才观和公选择才标准 传统人才观的基本特点是重品德、重资历、重人际关系.这主要是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特征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社会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一门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课程。是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事物、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养成良好品质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是集历史、地理、品德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上好品德与社会课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小学教育中如何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让学生学好品德与社会,就要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喜欢《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参与到《品德与社会》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感悟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一、多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品德与社会》课有些内容理论性、系统性较强,要把抽象的观点、深刻的道理向学生讲清楚,难度较大。对我们教师来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提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归纳论证等能力是相当关键的。而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  相似文献   

12.
对领导者的唯一定义是有追随者,没有追随者,便没有领导者.追随者拥戴领导者,才会自觉自愿地追随领导者,才会全力以赴地完成领导者交办的任务.否则,便不会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任务.那么,领导者如何赢得下属的拥戴呢? 一、通过优良品德赢得拥戴 品德是人们内心形成的基于社会价值标准的行为准则,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长期以来,人们喜欢拥戴品德良好的人,因为他们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组织,也有利于社会;而不会拥戴品德不好的人,因为谁也不会喜欢有害于他人、有害于组织、有害于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13.
<正>品德,简称德,是古今中外公职人员素质标准的重要内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更是我国干部选拔和任用的根本准则。公务员职业的公共性决定了执掌公共权力为人民服务,首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好的品德。近年来,公务员队伍中暴露出的贪污腐化、虚荣浮夸、"庸、懒、散"现象一定程度上都是因为德的方面出了问题才  相似文献   

14.
胡银红 《领导科学》2012,(26):63-64
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一群体左右和决定着我们的事业,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对领导干部来说,操守、责任和担当是必须认真面对的三个命题. 重操守是领导干部的第一品质 操守就是人的品德和气节,它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和安身立命的基石.它既是一种道德,也是一种智慧;既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财富.领导干部用坚定的操守做基础,可以增长才干、知识、本领和胆魄,开阔人的胸襟和眼界,可以提高办事的成功率,因为他做的一切都是可信的、可敬的.反之,没有操守,领导干部就是一个变色龙,甚至会为了利益而出卖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5.
CPM领导理论认为,中国领导行为的评价模式由目标达成、团体维系和个人品德三个因素构成.本研究采用2×2×2完全随机设计的情境模拟实验,探讨了CPM领导行为三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动力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领导行为三因素分别对下属的追随意愿、上司承诺、工作动机和领导满意度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对下属行为态度产生影响时,个人品德的影响作用最大;(3)在目标达成和团体维系影响下属行为态度的过程中,个人品德发挥着增强型的调节作用.本研究验证了CPM领导理论的动力学原理,并为我国“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拔和任用标准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侯磊 《领导之友》2013,(1):13-14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成长、成才、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品德是第一位的力量。是权力、地位、能力、资历都无法替代的人格魅力。是为官之本。品德之光是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通过学习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教材则是从不同的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实践证明,成功的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它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学校定位及职能的认识,我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未来".为了让办学理念入心入脑,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我们把办学理念作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于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总是紧紧围绕着"习惯"和"特长"做文章,确立了五种类型的文化载体:一是让每面墙都说话的环境文化;二是体现依法治校策略的制度文化;三是支撑学校和个体发展的精神文化;四是强化育人过程的行为文化;五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良好行为习惯训练的主渠道,上好品德课,提高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品德课教师研究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陷入进行道德知识说教,学生厌烦的尴尬境地.造成这种现象的实质,是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认真落实新课程理念,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品德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学校定位及职能的认识,我校把办学理念定位为“习惯经营人生,特长成就未来”。为了让办学理念人心入脑,使之成为学校办学、治校、育人的指导思想和行动准则,我们把办学理念作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于是我们的校园文化总是紧紧围绕着“习惯”和“特长”做文章,确立了五种类型的文化载体:一是让每面墙都说话的环境文化;二是体现依法治校策略的制度文化;三是支撑学校和个体发展的精神文化;四是强化育人过程的行为文化;五是彰显学校特色的品牌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