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迎合国人口味,获得他们的情感与心理认同,是近代中国各种香烟品牌争取市场份额的立足点,也是香烟广告深层次的文化诉求."洋货"香烟广告与国货香烟广告因文化手段不同而分野为本土化运作和民族化策略:"洋货"香烟广告通过挪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抓住国人消费心理、适应中国风俗习惯,实现了本土化历程;国货香烟广告通过话语激励与精心创意,使之背负了民族与国家的意义,成为挽回国家利权和争取民族独立的象征符号,推动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与国家意识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考察了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 ,不仅注重某一种教育思潮的代表性文献研究 ,而且注重这一思潮对当时学校教育实践影响的研究 ;并且通过学校教育实践的改进 ,来切实转变教育界内外原有的落后观念。本文认为 ,上海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实为近代中国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文章通过研究上海 184 3- 194 9年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下学校变迁和教育实践的历程 ,探索其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思潮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贾鸽  宋永红 《社科纵横》2014,(7):110-112
萌芽于晚清洋务运动的天津法科留学,打破了传统封建教育的封闭格局,开启了中国直接从西方国家学习法律知识的进程。近代天津法科留学不仅培养了大批的师资力量,对近代天津法律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人才辈出,为中国近代外交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还对中国近代法制化变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贾鸽 《社科纵横》2014,(8):153-155
北洋大学自开办起,在学堂章程中就列有律例学门,这即为后来法律系的雏形。律例学门按照西方大学的课程设置,开设了中国最早的法学高等教育课程,已经基本具有现代大学法学专业具有的课程体系。近代北洋大学法科教育的开办有其特色,一是采用外语教学,二是师资力量强大。其培养的法科毕业生不仅促进了近代天津法律教育的发展和中国近代法制化变革,而且对近代中国的外交事业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左玉惠 《社科纵横》2007,22(5):152-153
袁敦礼先生是中国现代体育教育事业的主要创始人。他对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尤其对师范教育、体育教育、体育理论、公共卫生教育和电化教育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梁宁森 《学术交流》2003,(12):174-177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曾一度得到长足发展,尤其是壬寅、癸卯、壬子癸丑等一系列学制中有关实业教育章程的出台,既标明了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声,同时也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并且,由"西学东渐"而导致的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对近代中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孕育和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于1994年9月出版了魏义霞副教授著的《中国近代哲学的宏观透视》(以下简称《透视》),这是一本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新见的力著,该书的出版将对中国近代哲学这一领域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哲学一直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近年虽然出现了一批有关这方面研究的优秀成果,但是这些论文和专著大都是对某个人物思想的具体研究,宏观性的综论不多.《透视》一书在全面论述中国近代哲学方面作出了第一次尝试,它打破了研究中国近代哲学只限于具体人物的思想界限,从整体上对中国近代哲学作宏观把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李鸿章创办新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推动近代留学事业的教育主张和实践,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徐一平 《日本学刊》2002,(1):135-145
中国对日语的认识和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回顾了自汉代以来中国的日语研究的历史 ,特别是论述了近代中国的日语研究落后于西方的状况 ,以及当代中国日语研究的繁荣局面。作者相信 ,中国的日语研究定会迎来一个与世界水平看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日语研究和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崭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洋务派通过创办新式学堂、聘请西方外籍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任职任教以及对外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等方式,开始建立中国近代军事教育体制,完善中国近代军事教育课程,不断引进西方近代军事科技与武器装备。洋务运动时期西方军事教育在中国的传输,为推进中国军事教育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事业,它独立于传统教育体制之外而自成另一个系统。它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的发轫,而且是晚清废书院、废科举,全面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前导,成为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中介,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演进过程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历史轨迹。它因洋务运动的内在要求而起,又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展开。它的存在及其所辐射的力量曾给近代社会带来过多元多面的影响。而由它所引发的种种论争和冲突,又从根本上规定了洋务教育曲折而艰难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2.
选取民国时期京师第一艺徒学校为个案,对现代学徒制在近代中国的早期实践与转型原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作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教育工作者中摸索成长起来的教育形态,京师第一艺徒学校已然具备了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特征;学校在运行中存在诸多不足,但这并不是导致其转型的决定因素;从办学者和职教界围绕这种教育形态进行的思考与理论争议可以探知,重道轻艺的民族潜意识是现代学徒制实践在近代中国未能延续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中日两国同是亚洲国家,有相似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但进入近代后,两国却分道扬镳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改革走上了具有日本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却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的近代化程度相差悬殊.特别是甲午战争前后中日关系的转化,说明近代教育成功与否对近代化的影响.我们通过甲午战争前中日近代教育发展的不同轨迹,来剖析其背后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国门洞开,外国教育制度通过各种渠道逐渐传入中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经验,在中国建立近代学制,开展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新式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甲午战败后,研究生教育仿效日本模式,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奠定了中国近代学制和研究生教育的基础。辛亥革命成功后,研究生教育嫁接德国模式,教育部先后颁行壬子学制和癸丑学制,仿效德国洪堡式大学中以导师指导为主的研究生培养制度。20世纪20年代以后,研究生教育移植美国模式,美式的研究生培养制度集中体现在1931年草拟、1935年修改颁布的《学位授予法》中。近代高等教育学习对象和仿效模式的频繁转换,实际上蕴含着中西学术文化的持续冲突。至今,中西学术文化尚未真正融合,中国大学的现代化仍在进行之中。  相似文献   

15.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至南北朝隋唐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后即走向衰落.到了近代,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西学"的传入,也带来了中国佛学的振兴.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学在中国古代、近现代和当代思想文化史中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近代,思想家都对佛学推崇备至,他们一方面是为解除无法自由发挥个性的心灵空虚,另一方面则是为寻求实现政治理想的精神武器,这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学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和学术现象.作为近代思想家的一份子,谭嗣同与梁启超也同样推崇佛学,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具有相当普遍的代表性,二者在所处时代及身份上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却有同有异,这不仅能够透视出中国近代思想家研讨佛学的特点,也能发现近代思想家佛学研究对中国佛学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育广告作为广告的一个分支,是教育产业市场的需要,是教育产业经营的手段之一.它包括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类.教育企业通过商业性广告可以实现品牌效应,提升企业知名度,获得竞争优势,并最终得以产生企业的规模效益.教育广告对消费者而言,也同样具有增加消费者剩余的经济效应.但是,对教育企业本身的经济效应要大于对消费者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的历史,与日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近代教育的肇始和发展,特别是中小学教科书的编辑,得益于日本之处颇多。历史上日本人拜中国人为师,这已然成为一般中国人的常识,但对近代以来中国人向日本人学习,在日本及其他国家的影响下,于主动或被动的矛盾处境中...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继李鸿章后积极推动洋务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主张游学、游历,向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制定约束和鼓励游学游历章程,创建了近代留学体制,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新颖 《学术交流》2012,(8):213-217
2001年至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个十年,也是中国广告产业迅速发展的十年。入世对我国广告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的扩张、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上。与此同时,广告产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通过梳理中国知网在2001-2011年间发表的有关广告产业研究的文章,发现十年来我国广告产业研究的总体面貌为:从文章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其整体状况有待提高;从研究方法来看,定性研究占据主导地位,而采用统计逻辑的定量研究非常少见;从研究的选题来看,具有强烈的应用取向;从作者身份来看,具有广告学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构成了广告产业研究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改革在中国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认为“新教育”奠定了中国教育走向近代化的基础;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并对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