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登营 《创新》2007,1(6):135-138
历史上中国与越南具有类似的历史渊源,在经济与社会方面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中国经济对越南经济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对越南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双边贸易、中国对越南投资等方面得以不断深化发展,使两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2.
张新平 《创新》2019,13(3):74-82
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基础,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国梦具体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文章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理论基本内容出发,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架构,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经济思想进行理论体系构建的可行性、合理性及时代性进行了探究,这对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习近平生态经济思想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乔榛 《学习与探索》2012,(4):77-80,2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并被国内外经济学界喻为中国经济“增长之谜”.由此也引起人们对中国经济高增长的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且形成了各种解释,包括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生产要素量的扩张和效率的改进、甚至政治因素等等,都被用来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似乎都是基于改革开放前后的一系列因素变化进行的.其实,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是因为改革开放后的变化,而且也与改革开放前的代际转移有关.因此,从代际转移的角度对中国经济高增长进行解释,就是想寻求一种对目前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到21世纪初期,外资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民营经济等经济成分,共同推动着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本文描述、分析了外资经济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结论是,外资经济不仅推动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而且改变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提高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考虑多维要素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协同作用的基础上,构建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1993.2009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值合计约0.05.0.07,表明其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2)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非常显著,若不考虑空间溢出效应,会高估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3)外地交通基础设施对本地经济增长表现为以正的空间溢出效应为主,但是也有空间负溢出的证据。(4)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多维要素中,劳动力与其他公共部门资本存量对中国区域经济弹性的贡献仍然较大,新经济增长因素与新经济地理因素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中国在东亚不同的经济合作模式,即“10+1”、“10+3”以及“10+6”中的经济利益。分析结果表明,从直接的贸易投资利益、间接的宏观经济利益以及其他经济利益来看,中国在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利益最大,其次是在东盟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在日、韩、东盟的经济利益都远远超过在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经济利益。然而,从国家经济安全利益来看,印度、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对于中国的铁矿石进口安全至关重要,而日、韩、东盟则对中国的成品油进口安全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中国从“10+1”到“10+3”、以及从“10+3”到“10+6”中的经济利益增量以及成本增量,本文认为,“10+3”是对中国最有利的一种经济合作模式,其他合作形式对中国也有重要的经济和安全利益,应适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化不断深入以及政府经济增长理念不断淡化的进程.包容性增长理念已被写入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并将在未来五年在引导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增长理念和经济增长方式加速转变的新时期,对政府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应进行重新解读与定位,以便对转型期的中国经济以及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走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邓曲恒 《浙江学刊》2007,20(1):159-165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然而,中国的居民健康状况和卫生事业在此期间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本文利用1978年至1998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1978-1991年期间尤为显著,但在1992-1998年期间,健康对中国经济增长没有影响。因此,改善健康服务的供给状况,增加健康存量在当前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9.
论抗战时期日本削弱中国国力的经济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对战时中日经济关系的研究,着重于日本对华经济资源的掠夺,而忽视其削弱中国国力的一面,没有把日本的经济行为研究和战略行为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试图以后者为切入点,从二者的结合上对日本的经济侵略作一研究,以深化对战时中日经济关系的认识。一、削弱中国国力是日本对华经济战略的重要目标  日本削弱中国经济力的战略目标可以分解为个重要的子目标:一是掠夺中国的经济资源,二是遏制中国的财政和金融。掠夺经济资源是从经济资源的总量上削弱中国的可控能力。这一战略目标的思想相当广泛地体现在日本有关侵略中国东北、华北…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前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持有异议。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的分析表明,中国经济既具有许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不利因素的挑战。针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着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改善民生,统筹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缩小城乡间和区域间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差距,充分发挥现有发展优势等,中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郑云 《唐都学刊》2008,24(4):118-121
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经济学本身与时俱进的客观需要,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经济环境和经济任务的迫切要求.西方经济学的方法论和分析框架对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需要通过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并妥善解决西方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理论前提与中国实际的差别等措施切实推进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发展前景也纷纷作出预测,中国超级大国论和中国崩溃论就是其中两个很具代表性的观点。超级大国论者主要基于中国经济特别是GDP的良好表现,认为中国已经是或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崛起为超级大国,至少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潜质。中国崩溃论者的主要论据也是中国的经济,他们认为中国金融和经济存在严重问题,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思想和政治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审慎思量中国国家地位,务必要在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3.
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理论的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对中国现代经济学的产生、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一方面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问题,促进经济学的中国化、本土化,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寻求答案;另一方面敏锐把握经济学发展的时代脉搏,勇于创新,跻身世界经济学学术之林。  相似文献   

14.
法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是法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向.马克思既从经济角度看法律,对法律现象进行经济分析,探寻隐藏在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又从法律角度看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法律分析,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法律逻辑.法经济学中国化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制度经济分析为标尺,这既是中国法经济学真正的本土化过程,也是法经济学指导中国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传承马克思法经济学思想,吸收借鉴西方法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是构建中国法经济学的本体论框架、实现法经济学研究中国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区域差异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现象,而诸多研究则把目光聚焦在以三大经济地带、三大经济圈及省际系统为地域单元的区域层次差异上。文章通过视角转换,从中国三大半岛比较研究来探讨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序格局,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做战略基点选析,以推动中国区域经济的"有序性协调发展",并论证了以雷州半岛为轴的北部湾开发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意义,以及其对广东及北部湾中国段各省区经济腾飞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资本账户开放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一定程度的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提高中国经济安全能力,但也会影响甚至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经济安全条件系统中,衡量指标具有逆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降低中国的经济安全条件;在经济安全能力系统中,衡量指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正向性,即观测值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经济安全能力,为此,必须确保资本账户开放对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发挥积极效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无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中国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个重要角色。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进程之中,以重化工产业主导的中国工业化进程不可避免地要消耗大量能源和资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环境压力、资源压力和气候压力。虽然《京都议定书》生效并没给现在的中国带来切实压力,但对未来中国影响巨大。发展中的中国必须做好迎接后京都挑战的准备。本文介绍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其在英国的实践,从内部需求和外部驱动两方面说明了中国经济需要走低碳发展道路,并对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可能途径和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全球金融经济危机与保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不会因为金融经济危机而改变.尽管金融经济危机在近期会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等方面采取措施以有效化解金融经济危机的冲击,并促进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熊涓  官建成 《求是学刊》2005,32(4):61-66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外商投资不断增加。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们对贸易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那么,FDI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效应到底怎么样?通过分析发现,FDI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外商投资企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既有创造效应,又有替代效应,但是它对贸易的创造效应在中国体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学者关于美日经济摩擦的研究现状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重点考察了现实主义和相互依存论对中国学者的影响;在问题领域,重点考察了美日对双边经济摩擦的管理,以及美日经济摩擦与其政治—安全关系的互动。文章最后考察了美日经济摩擦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