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侗族生活习俗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沉积、世代相沿而成的,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民间文化、地理环境等不同,因而风尚习俗也千差万别,各具特色。本文对侗族生活习俗作些浅疏的探讨。一、社会性和集体性是侗族生活习俗中最显著的特征在侗族社会中,传统的居住形式是以鼓楼为中心聚族而居。一般一个村寨就是一个姓氏或一个家族,具有血亲关系。鼓楼象征一个家族,侗族称这种形式为“补拉”,意思  相似文献   

2.
侗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本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其中许多传统习俗与侗族人民的卫生保健、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婚后“不落夫家”、“踩生”习俗与妇幼保健 婚后“不落夫家”:侗族妇女在婚礼期间,夫妻不同房,新娘与伴娘同宿。最多在夫家住3天,即由夫家派好友将新娘送回娘家,待到逢年过节,或农事大忙,夫家可派人接新娘与新郎同房,但次日又返回娘家,这样时来时往,直至女方怀孕后,才迁往夫家。这就是侗族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 新娘有孕,这是一件大喜事,不但夫家来人接,女家也派人送,这时新娘一头挑着“稻…  相似文献   

3.
<正> 一、独具特色的恋爱形式侗族把青年男女初次相逢对歌借把凭、约期花园幽会,到携伴私奔期间的这段恋爱过程统称为“玩山”。“玩山”顾名思义便是在山上玩。侗语或称“或炎”(做玩),或称“学虽”(学智慧)。因玩山地点多设  相似文献   

4.
平安属古“湟中”地,是古代羌人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民族的迁徙、融合,发展到现在,成了汉、回、藏、土、蒙古……交错聚居的地区。长期以来,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平安民族民间体育、游艺活动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打梢”即为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5.
聚居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侗族,由于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手掬饭和以色鲊为上食以宴客,杀牲用剪无刀砧”等等独特的饮食习俗。但是,到了本世纪80年代后,这一具有民族特色和风格的传统饮食习俗,却又慢慢走向了消亡和淡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侗族生活在我国黔东南以及鄂西地区的山区,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其饮食特点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杂、酸、生、乐。其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维护着侗族地区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侗族饮食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侗族民间防偷惩盗习俗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侗族民间防偷惩盗习俗初探杨进铨(中央民族大学附中)侗族民间对偷盗有独特的防范、惩治方法,历史上曾形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本文试图从民俗学角程探讨侗族民间这一习俗。一、历史背景及民间组织侗族先民的原始社会相当漫长,大约在隋唐王宋初才先后出...  相似文献   

8.
侗族生活在我国黔东南以及鄂西地区的山区,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形成了独特的饮食习惯。其饮食特点主要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杂、酸、生、乐。其饮食结构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直接影响着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效地维护着侗族地区生态平衡。本文主要从饮食习俗的角度出发,探讨侗族饮食结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行歌坐月"用以指代侗族于"夜间的室内唱歌作乐"的相关习俗文化,来源于汉文典籍记载,它与侗语体系中的"甲寨"、"甲腊乜"、"俩腊乜"、"甲乌"、"瑞乜、"吝乜"、"览"等具有大致相同的指代对象。具体到阳烂侗族传统的"行歌坐月"主要指的是成长到一定年龄阶段特别是适婚的男性游走于大致相同年龄阶段的女性家进行"对歌抒情"的行为及其活动。目前,对于这一"行为及其活动"的研究,从尽可能多的文献资料查阅来看,关注的视角仍然主要集中在对事项本身的概括上,而将其视为一种社会事实进行细节的描述,当然也对其外延和内涵有了一定的探讨,但笔者认为仍还有可以进一步剖析的必要性。本文选择一个侗族文化氛围较浓的村落作为田野考察点,对其"行歌坐月"习俗进行结构功能的分析,以期达到"以小见大",更好地诠释社会、理解文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卜拉概述卜拉,是侗语“bux ladx”(侗文,下同)的音译,意为“父与子”,在翻译成汉语时人们习惯称为“房族”。和卜拉有关的风俗习惯,人称“卜拉”文化。卜拉的称谓,各地又有所不同。莫虚光、陈维刚、陈衣在《桂北侗族的社会民俗》中说,三江称之为“jaix nungx”(结浓),意为“兄弟”;龙胜又有称之为“goux naeml”(苟腩)的,意为“乌米饭”。按当地习俗,新娘回娘家时,夫家要随送一担糯米蒸饭(喜  相似文献   

11.
人们都知道我们回回吃的食品称“清真食品。”“清真”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就出现过。大约在我国南北朝时代(公元420—589年),就有文人在诗词中使用这个词语。他们大都是在赞美某一个人的行为端正或描写优美环境时使用“清真”一词。后来,对按回族风俗习惯制做的食品也都加上“清真”一词,以表示与非回族人制做的食品之区别。故直到现在,我们仍可看到“清真餐厅”、“清真食品店”的招牌。凡是出售清真食品的场所,在门前和牌子上都有一行阿拉伯文,译成汉语就是“这里是穆斯林的食品。”在回族的风俗习惯中,历来把“油香”作为一种既尊贵又香甜的食品。“油香”是一种面食。制作时,把用温水搅和好的白面分别拍成直径约15厘米的圆饼,放在油锅内炸熟。回  相似文献   

12.
跳月,是湘西苗族地区古代盛行的一种自主婚恋习俗,是苗族未婚青年男女择配的盛会,也是苗族人民繁衍生息、文化娱乐与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崇尚自由生活、向往和谐与发展的民族心理模式。尽管这种婚恋习俗在今天的湘西苗族地区已经十分罕见,或者说甚至绝迹,但这种婚恋习俗的遗韵仍然渗透进民族的心灵之中,它像一首余音袅袅的民歌,将永远响彻在苗族历史的晴空之中。  相似文献   

13.
藏族“盟誓”习俗探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盟誓”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古老的习俗。它的产生、发展源渊流长,并和人类原始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拙文就此简单地论述了藏族“盟誓”的习俗产生、仪式、作用以及和原始文化之间的关系,恳请专家指正。一、“盟誓”概念探源“盟誓”,根据《藏汉大辞典》的解释,是指“以三宝为证发誓”,即(1)以佛、法、僧三宝为证发誓,以便使盟誓双方都能坚守自己的誓言,增进信任促进彼此的关系;(2)或以佛、法、僧三宝为证发誓,以达到辨别真伪的目的卢此外也有对天起誓,在活佛…  相似文献   

14.
在靖西、那坡、德保一带的壮族农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古朴的民间习俗——做“同”。做“同”是壮语音译,在壮族家庭中,做“同”被视为一种神圣、吉祥的喜事。做“同”的条件很简单,男子与男子之间,女子与女子之间,只要双方乐意,就可以做“同”。既不需要同姓,也不需要同月、同日生,同年即可;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不论远近。做“同”时,只需做些简单的象征性仪式。俗称“老同”。  相似文献   

15.
卜拉是普遍存在于侗族社会的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纽带的一种拟制宗族。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侗族卜拉的概念、形成的历史根源、特征、社会功能、族群认同与民间自治、卜拉与卜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卜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卜拉是普遍存在于侗族社会的以血缘为基础、地缘为纽带的一种拟制宗族。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对侗族卜拉的概念、形成的历史根源、特征、社会功能、族群认同与民间自治、卜拉与卜拉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析,较为全面、深入地展示了卜拉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贵州的天柱、锦屏、黎平、三穗一带的侗族婚俗中,有一必经程序叫“卡求”(侗语音),当地汉语叫“卡舅公”或卡舅“,就是在结婚之前,男方必须提着一笔钱财和肉、粑、酒、糖果等礼品送给女方母舅家。古代们家联姻同姓不能通婚。极少数姓氏虽行同姓结婚之习俗,但也有极严格的宗支限制。从表面上看,这似乎表示侗族婚俗中近亲禁婚,其实不然,侗族婚姻由于受氏族社会固定婚姻集团古俗的影响一直崇尚“老亲老成”、“亲上加亲”的陋俗。据清代有关记载,康熙年问,侗族婚姻仍以“母党为重,婚先中表而后外人”。常选“姑表”、“姨表”、“…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的教科书还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你死我活,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进行批判时候,正逐步步入市场经济的中国,在有些行业的竞争同样表现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有这样一则颇富哲理的故事:两个孩子去森林玩,正玩得痛快时,突然发现有一只大狗熊向他们冲来。其中一个孩子说;我们应该逃跑了,另一个孩子不慌不忙地开始穿跑鞋。 第一个孩子不解的问“你觉得你跑得比狗熊快吗?”穿鞋的孩子头也不抬道:“我当然比不上狗熊跑得快,但我只要跑得比你快就行了。” 这,就是竞争。 从80年代初的冰箱混战,到80年代末…  相似文献   

19.
“标”在金秀瑶山源远流长,它不仅是瑶山人民在一定范围内用来制约人们行为的一种特殊的道德规范形式,也是瑶族人民在生产实践和自然生活中智慧的结晶。发现标,也称号物标c它的主要用途是证明那些无主的物产归发现者自己所有。如:有人在深山老林里发现~窝蜜蜂,但当时又不是采糖时节,怎么办呢?必须用上发现标来把它号下,即用茅草结成标记后,在蜂窝附近插上几个就行了。后来发现者,如不自觉维护前者的利益而偷采蜂糖,那就要受到惩罚。有主标,其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证明物产的所有权。如:在深山老林里培植香菇、木耳的人们,往往插…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开会有会标,过节有节标,凡属集体活动的场合,都喜欢弄个标志。标志的使用始于何时,暂无从考究,但翻开历史的册页,中华民族各民族的历史轨迹上,都折射着不同标志的光斑。标志的使用和更替,伴随着人类的进化和社会的发展。就说居住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的成丁礼裙(裤)、访婚报讯石和情带,也可算是他们婚恋习俗中的一种“情标”吧! 摩梭人的传统习俗,儿童满13周岁之日,家庭要为他举行“成丁”仪式。受礼者脱下从小穿的长衫,男的换上短衣长裤,女的换上百褶裙,当地人遂称穿裙裤为“成丁”礼。从此,他(她)就要从事一些主要的生产劳动,并进入成年人的社交活动,也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