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十月革命的暴力性质具有典型意义 1917年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一场暴力革命.理解十月革命首先必须把俄国1917年的革命看成一个整体进程,十月革命不过是这一革命进程的最高潮.1917年革命至少要解决三重相互交叉的任务:其一是摆脱民族和国家危机,即解决因战争造成的民族与国家存亡问题;其二是要解决资本主义苦难所引发的社会发展道路问题,即是继续沿着欧洲资本主义的老路亦步亦趋,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独辟蹊径;其三是解决政治权威的重塑问题,即伴随着旧的沙俄政府权威的流失,谁是俄国现代化的主导者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要不要利用资本主义工业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等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不久就有过一系列的论述,并且通过实行租让制的办法,来吸引资金和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列宁的这个主张,对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沙皇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列宁特别强调要吸取资本主义工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东西方两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即17世纪的英国革命和20世纪初叶的俄国革命,两者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在西方大国确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方式在东方大国兴起.广义上看,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化全球化第二次高潮中世界矛盾冲突在落后的东方大国聚焦爆发的产物.是以俄国革命为序幕、具有双重性质的东方社会革命.十月革命胜利使俄国进入一个快速崛起的"苏联时代",跻身于世界大国俱乐部;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与振兴的东方大国和平崛起之路;掀起了落后国家民族解放与独立发展的历史潮流,改变了旧的世界格局;促使西方发达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改革,走向社会稳定与新发展.总之,十月革命开辟了东方大国崛起的新道路和全球化的新时代,东方大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推动世界现代化全球化健康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变革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4.
自6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界更为重视俄国三次革命的实际情况,开始寻求解释俄国革命新方法,加强对俄国史的研究,注意揭示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十月革命间的历史联系。以1905—1907年革命为例,西方史学界对其研究相当深入,成果显著。本文对西方史学界研究1905—1907年革命情况作一述评。1905—1907年俄国革命原因与性质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问题有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它可以同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相提并论;另种观点则认为,它应与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划等号。尽管西方史学界对第一次俄国革命性质评价有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国十月革命把人类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时代。在它的影响下,中国的历史也进入了自己的崭新的发展时期。这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手里转到无产阶级手里的新时期,是革命性质由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紧接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又迅速  相似文献   

6.
当西欧农民运动早已沉寂,农村居民对城市工人的起义和革命迷惑不解时,俄国农民反对沙皇制度和反对剥削的斗争却此伏彼起,从未间断,并且始终是工人阶级忠实的同盟军。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俄国农民始终未成为土地的主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资产阶级本有机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即解决土地问题,使俄国走上健康的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它仰承沙皇政府鼻息,依附外国资本,不敢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所以,到20世纪初,俄国农村中土  相似文献   

7.
沙煜博 《理论界》2012,(8):12-13
自20世纪80年代学术界掀起了对马克思晚年提出的"跨越"理论的研究以来,这一研究热潮经久不衰。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是可以跨越的,此后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并且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本文通过对马克思"跨越"理论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具体分析,得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对马克思"跨越"理论的实践证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向全世界扩展的整个进程的一部分.这一进程标志着人类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的新的历史时代.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伟大的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发展影响的最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中国等革命前资本主义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肯定。十月革命后特别是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列宁明确地形成和提出了利用资本主义促进社会主义的理论。在当代,中国共产党正确地说明了国内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与社会主义经济成分的关系,并且指出有些经济措施或经济形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利用,同时将经济上的利用与政治上的团结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经典作家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后,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面临着非常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俄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问题。它之成为紧迫问题,在于俄国的国情。俄国不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落后的农业国。马克思、恩格斯所预言的社会主义指的是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和进行,革命后建设的道路也是以发达的大工业占国民经济绝大比重,农业亦是与之相应的大生产(小生产只占极小比重)为基础而设想的。如今,革命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爆发了,无产阶级在这里夺取了政权。当它站稳脚根以后,面对的是和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完全不同的经济状况。怎么办?能否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和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呢?如若不能,那么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1.
任何步入工业化的国家燃料基础对其工业发展都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工业发展速度和工业化进程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基础现代化的程度,取决于燃料结构的变化。19世纪80—90年代巴库石油工业是俄国最发达的重工业部门之一,是俄国工业革命的真正产物。在俄国石油工业发展速度惊人,其他任何一个工业部门都难以望其项背。石油工业对改革后俄国经济和世界石油市场的影响巨大,19世纪末,俄国的石油工业曾一度左右着世界经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和运输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密不可分。同煤炭相比,石油作为能源的作用与日俱增,石油制品中煤油和石油油渣的需求量同时增长是俄国工业革命高涨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末,正当欧洲列强争霸、战争乌云密布的时候,伟大革命导师恩格斯发表了《俄国沙皇政府的对外政策》一文,指出:“欧洲正好象沿着斜坡一样越来越快地滚向规模空前和力量空前的世界战争的深渊”,沙皇俄国的霸权野心,正在策动一场肮脏的战争。恩格斯号召整个西欧,特别是西欧的工人政党,要“双倍地关心”“俄国革命政党的胜利和沙皇专制制度的崩溃”,并预见到“一旦沙皇政权这个全欧洲反动势力的最后堡垒垮台,整个欧洲的风向就会完全改变。”历史的进程完全证实了这些英明的论断。这篇光辉著作发表后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50、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最深远的影响是大批取得了自由身份但缺少土地的农民涌进城市做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是不彻底的,但毕竟已迈过了最艰难的一步。具有地方自治性质的改革虽然色俄国只存在了50多年,但它对俄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却不应忽视,同时我们对它的历史地位应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俄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俄国历史上 ,由于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 ,自上而下的社会调节成为专制制度的基本运行机制 ,沙皇在处理国内外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亚历山大二世及时意识到了欧洲现代化潮流的挑战 ,被迫进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使俄国步入现代化之路 ,揭开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序幕。然而 ,他却始终抱着专制制度不放 ,政治民主化进程步履维艰 ,这正是俄国现代化进程缓慢、曲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100年前的俄国十月革命,实现了俄国社会的巨大变革,同时把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以掠夺和战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以阶级对抗为主要社会呈现.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所带来的掣肘,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反思.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进入现代化一种新的道路探索.十月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西方学者对俄国三次革命的研究来看,60年代是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重要界标。西方学者力图重新解释俄国革命的原因,揭示十月革命同前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联系,多侧面地研究俄国革命的原因,性质,动力和工农运动等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法国等国设立了很多俄苏问题的研究机构,除出版数量可观的刊物外,每年都推出大量专著。本文不揣浅陋,对近年来西方史学界研究俄国三次革命的基本观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相对于当时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经济、文化要落后得多。在这样一个落后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对社会主义的有关描述呢,还是坚持从落后的俄国实  相似文献   

18.
韩小凤 《东岳论丛》2012,(11):88-92
列宁在登上俄国社会政治舞台之初,总体上将俄国界定为一个半农奴制的国家,这意味着他实际上承认俄国面临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和行将面临的革命是一种一般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后来,他的这一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首先是在1905年革命期间,他将俄国革命界定为工农民主革命,超出了一般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继而在一战发生后,提出了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彻底腐朽、就要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从外部条件上模糊了俄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界限;最后则是在二月革命发生后,认为俄国已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条件.通过理论演变过程中的这三次大跃进,列宁最终为在俄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合法性支撑.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中叶,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社会主义运动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改变了世界历史的方向,中国革命是十月革命的继续,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不能离开中国的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抽象化。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邓小平理论与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实践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宏伟成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仍生活在十月革命开辟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复兴的世纪,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周国长 《云梦学刊》2012,33(4):64-68
亚历山大二世大改革后,俄国社会转型进程中各种矛盾显露,“解冻”思潮下革命观念溢觞;革命民粹派组织民意党为实现自身的革命目标,进一步发展了目标高于一切的理念,采取了政治恐怖手段,针对政权的代表沙皇及其高级官僚实施暗杀,以期取得政治自由和改造社会;但暗杀沙皇并未实现其目标,反而促使俄国进入一个“反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