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关于这一辩证过程,目前大体有这样一些表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具体——抽象——具体”;“由特殊到一般,由一般到特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些表述无疑都是正确的,然而它们又都是从某一局部、某一侧面来表述认识的辩证过程的,都不是对人类认识发展总  相似文献   

2.
(一)作家的形象思维和科学家的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都是认识的深化活动。两种思维都必须遵循“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一“认识客观现实的辩证途径。”也就是由事物的现象到本质,片面到全面,外部联系到内部联系的认识过程,“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就其性质来说,两种思维都是认识的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说:“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法的途径。”(《哲学笔记》1961年版第181页)有些人根据列宁在这段话中的排列次序,认为认识的第一阶段是生动的直观,第二阶段是抽象的思维,第三阶段是实践检验。这个三阶段的公式在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的苏联哲学著作中曾非常流行,在我国也有不小的影响。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大家知道,通过实践获得认识和通过实践检验认识,这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两个阶段。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把实践检验看作是认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阶段。但实践检验作为认识  相似文献   

4.
人类认识世界进程的三个阶段即“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通过对思维具体这一思维综合体从抽象和具体的统一、普遍与特殊的统一、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进行了理论探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使人类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充满主体的自信。  相似文献   

5.
一、依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探索教法和试讲一体化改革。 教法教学过程的结构和学生的认识活动的过程是统一的。当然,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认识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有特定的环境和组织形式,有教师的指导及有目的按计划进行,有一定体系结构并符合发展水平的教材等等)但它仍然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它仍然受人类一般认识活动规律的制约。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际的辩证的途径。”学生  相似文献   

6.
具体和抽象这两个词,人们是经常使用的,不过使用的角度是各种各样,其含义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归纳起来讲,不外是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这三个不同的意义上来使用。本文主要是试从认识论意义方面来论述什么是具体和抽象以及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和抽象是认识论也是辩证逻辑中重要的一对范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思维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又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过程,认识就是在具体和抽象这两极对立的形式中运动。因此,正确地掌握具体和抽象这对范畴,对于正确地理解认识论和辩证逻辑的基本原理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突破以往的批判理论,在“实践”的社会空间与历史时间中考察人与思维、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实现了批判性思维的范式转换。这一范式转换标志着哲学批判性思维及其问题意识的全面转向,完成了哲学聚焦的对象从“精神世界”到“物质与精神世界统一”的场域转换,实现了哲学关注的主体从“片面、个别或抽象的人”到“普遍具体实践的人”的现实复归。马克思哲学批判性思维是人类批判理论演进的逻辑必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其内含的“客观实践性”“问题链的生长性”以及“价值关怀性”的精神特质,是进一步推动时代理论创新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深切力量。  相似文献   

9.
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辩证逻辑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万宁“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既是辩证思维的逻辑行程,又是思维再现被认识对象整体性的逻辑方法,它贯穿于以辩证思维为研究对象的辩证逻辑的全部理论之中。因此,我们认为“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的一个最基本的命题...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适应时代变革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一实践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打破了以往旧哲学纯粹理性看待一切事物的思维方式,开创了人学思维的新时代;提供给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效的思维手段;实现了从直观、抽象的片面思维向具体、全面、整体的实践思维的转变,进而实现其实践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从认识与对象的关系角度看,实践就是“自在之物”。实践与“自在之物”都是认识的来源,都与认识既存在重大区别而又不可分离,都是自在的、自由的,都可以表现为道德实践活动。但仔细分析实践与“自在之物”又确实存在重大差异:“自在之物”与现象原则上是不同的,但实践与认识却是统一的;“自在之物”是不可知的,实践却是可知的。面对同一对象认识活动却产生了迥异的认识成果,其原因在于:是以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还是以辩证思维方式看待这一对象。在实践基础上,马克思主义从认识论角度以否定性的辩证思维方式扬弃了康德“自在之物”思想,开显出了“自在之物”的生活实践本色。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在哲学发展史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恩格斯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来的。当时,恩格斯追溯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各个时代广阔的、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深刻地、准确地说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在不同的时代所具有的不同的形式和内容,是由各该时代的社会实践所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产生的前提是劳动实践,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的科学的提出和解决也依赖于实践。在这里也象在其他哲学问题上一样,展示出恩格斯的思维方式有巨大的历史感作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曾经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①在哲学发展史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恩格斯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提出来的。当时,恩格斯追溯了人类认识发展的全部过程,从各个时代广阔的、活生生的实践出发,深刻地、  相似文献   

14.
理论知识学习是一种特殊对象的认识过程,作为其主要学习方法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方法论,其认识论目的在于实现由认识到实践,再由实践到新认识的这一认识活动的飞跃过程。从思维过程的本质来说,就是实现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转化过程。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要经历内化、外化、升华这三个发展阶段,完成由抽象的理论到理性具体,由理性具体到人的具体的实践活动,再到新的抽象理论三个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如果“哲学史,……简略地说,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那么,随着从近代以来整个认识科学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变化,作为哲学上的“认识”本身,它的概念、对象、内容、范围和方法等,就都比从前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了新的涵意。人的认识的对象是什么?从西方哲学史的发展上看,这个对象有一个从外(客体)到内(主体),从具体到抽象(在认识内容上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哲学认识的对象指向,最终不是朝着外界的“物质客观”,而是通过对主客(或思存、心物)相互关系和作用的研究,最终朝向人类自身,认识的对象归根结蒂是人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的限度及思维方式等,要解决“人的思维是怎样发生和进行,它可能具有多大的最终可靠性”这个问题。自然、社会和思维这三界的基本规律,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最集中、最深刻地体现在人本身,即人的思维之中。但思维的自我认识并不排除外界的认识对象或客体,只有在主客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中,主体才能通过思维对自身加以认识,而自我认识的目的还是为了弄清所谓主、客究竟是什么及其相互作用,以便促进这个相互作用。认识对象的最终指向问题与自我认识的最后目的问题,是不同层次上的问题,前者是说要认识的是什么,后者是说认识的实现是为了什么。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和黑格尔都认为济金根是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在揭示其喜剧性的同时也揭示了他的悲剧性。拉萨尔认为其悲剧根源是“理性的狡计”,不但遭到马克思的反对,也违背黑格尔的本意。在黑格尔那里,所谓“理性的狡计”包含着对片面性冲突的悲剧的深刻认识,其“具体-整体”思维也为马克思所肯定和吸收。马克思主张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决不只是思维的辩证法,而且也是充满了生态精神的历史运动的规律。用这样的生态思维看待历史悲剧,有助于认识黑格尔的片面性冲突悲剧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 ,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 ,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 ,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 ,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 ,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 ,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 ,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18.
创造性思维能使人类具有开拓的精神,开通的思想,开明的态度,开阔的眼界,开动的脑筋,开放的路子,开朗的性格,开发的干劲,开导的方法,开诚的交谊,开创的局面,开心的情绪。思维定势则使人们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因此,改革时期提倡创造性思维,克服思维定势,对于开发“人的资源”,至关重要。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由于每一历史时代的生产力和实践水平不同,人类思维也具有不同的方式和特点。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形象向抽象,由抽象向具体,由习惯性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关于思维具体的思想无疑是他留给我们的重要理论遗产之一。理论界曾从辩证逻辑的层面上,对此作过颇多的论述。但我们认为仅从这个层面上是无法完全阐发这一思想的精深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的,故本人不揣浅陋,对这一问题作一番新的审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曾提出过思维行程两条道路的思想:“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实质上提出了把人的认识阶段划分为“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这样三阶段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曾经说过:“马克思的全部见解,不是一种教义,而是一种方法.”①在住宅属性讨论中,怎样正确运用马克思的方法,是一个重要问题.对住宅属性的看法,大家有分歧,但在论证过程中,有很多交叉的地方.这除了认识上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个观察问题的方法的不同.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肤浅意见.一、怎样对住宅的属性进行理论抽象?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②我们对住宅属性的探讨,也应该遵循这个辩证的途径.住宅是一种客观实在,我们要借助科学思维,抽象出它的属性.“属性是事物的质在同别种事物发生关系时的表现.”③因此,对一个事物的属性进行理论抽象,必须从两方面进行,即:一是找出该事物的特殊的内在规定性,即该事物的质;二是看该事物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同其他事物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什么样的属性.就住宅而言,它是一种劳动产品,是一种有用物,它能以自己的自然属性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④住宅能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使住宅具有使用价值.这是住宅不同于食物、衣履、电视机的质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