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乡村基层自治变迁的历史轨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伟 《东南学术》2012,(2):188-194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村作为中国农民聚居生活的基层社区,还是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础层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化,对封建社会以来我国的乡村基层自治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于探索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全国唯一一座女祠堂“清懿堂”坐落在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歙县棠樾村西端,与棠樾牌坊群相邻。  相似文献   

3.
乡村治理作为农村事务的主要一项,从新中国成立起经历基层政权与农民共同主体,人民公社单一主体及农民单一主体的三个不同主体阶段。三个阶段中显示出了认识村治主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国家力量与非国家力量间关系以及主体与土地制度间的关系。随着村治主体的稳定,党组织建设,宗族稳定又在影响着村治。因此,必须要明确国家中心任务,以便促进村民自主意识,以便更好推进村治。  相似文献   

4.
《徽州社会科学》2009,(4):29-29,31
去年黄山市有四处村镇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据了解,有的名镇名村还没有名镇名村规划,当地的老百姓也没有这种意识,有的单位更没有真正落实。建议要在充分以及春笋、五谷菜蔬,并收桐子、采摘茶子一切等项,家、外人等概行禁止,毋许入山,以防弊卖、偷窃,如违,罚戏一台;倘有徇情查出,照样处罚,报信者给钱一百文。  相似文献   

5.
乌鸦颈村是广西博白县一个以陈姓为单一族姓的普通客家村落.自该村形成以后,陈氏家族的崇祖祭祀、日常生活甚至生产活动都围绕着"厅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改革开放以来,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村民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人口流动性增大,宗族的凝聚力开始弱化,围绕"厅堂"聚居的客家人开始散居村落的周边,乌鸦颈村出现了"空心村"现象,客家文化也在发生着嬗变.但其在现代化冲击下所发生的嬗变的走向值得我们关注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霞坑镇的里方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闻名遐迩的徽州文化古村落。村名“里方”,本身就是一段生动的徽州文化。据村中故老传说:明代洪武末年,徽州钱姓三兄弟始迁此地,依风水先生言说,该地四面山峦围护,伏源河绕村而过,地形似圆形铜钱,村中应留方形空地,族众只能在方形空地周围建民居栖息,形成铜钱形村落构形,主钱氏家族兴旺发达。钱氏族人遵此风水理念,经数百年努力,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5,(12):26-27
一、浅说烟村石窟群 古徽州石窟群是历史文明的“宝库”,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的光辉一页。自从江主席视察后,日益引人瞩目,对它的历史更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8.
徽州文化的核心是宗族,宗族的核心是宗祠、宗谱,这是一份世界级的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其理由如下: 一、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不是一村一镇,覆盖一府六县及周边地区的几乎全部姓氏,这是国内唯一完整的地区,如北方大多数姓氏只能追寻到山西的大槐树和江西瓦屑坝,而徽州的宗族、宗祠、宗谱可寻到一个村。  相似文献   

9.
徽州古村落、古民居是最具影响力的历史遗存之一,是灿烂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加大古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力度,使徽州古村落、古民居这一文化历史遗存得以有效传承、永续利用,根据《黄山市“百村干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青海河湟地区乐都、大通、湟中三县四个村同一土司后裔——阿氏族群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志文献及该族群几个分支的族谱,探讨河湟阿氏族群历史记忆下的社会文化互动,为明清以来河湟民族文化的发展变迁提供不可或缺的研究素材。  相似文献   

11.
休宁月潭朱氏是古徽州的名门望族。它聚族而居八百年,繁衍发展为月潭村主姓。前后徙迁到月潭定居与寄居的,还有程、陈、黄、李、吴、范、俞、余、方、洪、邹、汪、许、项、王、巴、张、詹、姚、章、周、胡、刘等23个姓氏。他们或沾亲带故,或卖给朱姓为仆而至。更多的是为务农、做工、从教、经商而寓居,因而形成一个以朱姓为主,又有诸多客姓聚居的大村落。  相似文献   

12.
阎连科在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日光流年》中,以虚构的“三姓村”及其奇异的故事,对中华民族安土重迁、将个体价值融入集体价值之中等民族性进行了隐喻性的描绘,意在通过历史性的思考,寻求民族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13.
虹关,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清代徽墨生产比较集中的村镇之一,素称徽墨名村,隶属婺源县浙源乡。虹关地处皖赣交界、春秋吴楚划疆之地,地理位置在北纬29.5°,东经117.8°,是婺北的交通要塞,一条徽饶古道从这里通过。有楹联曰:“吴楚镇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是婺源第一雄关。它在历史上曾显示过重要地位,被称为婺源的北大门。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安阳县渔洋村 6 0 0 0年不间断的历史文化遗存 ,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周围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古人选择在此生活的重要条件。这里位于漳河出山所形成的冲击———洪积扇的顶端 ,河床稳定。因此 ,渔洋村虽然紧邻漳河 ,但人类活动遗迹却能在一个地点不断演化。这里处于漳河凹岸 ,河流较深 ,具有修建码头良好的地理条件 ,使其在历史上长期为官道的渡口码头。渔洋的许多文化现象都受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成片的历史建筑在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政策下得到较好的重视和保护,而散落在广大农村地区"非成片历史建筑"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生存现状、未来命运令人堪忧。通过对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历史建筑的现场调研,就农村地区"非成片历史建筑"提出相应的生存困境化解办法和保护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特约刊登:石缘楼 歙之松明山(今属微州区),虽然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人口也就几百人,但翻开村的历史,却不禁令人索然起敬。这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名人辈出的古村落,尤其是汪氏一族,更是人才济济,为松明山焕发出灿烂的文化光芒。  相似文献   

17.
81大涤山     
大涤山又名大壁山,位于浙江临安,余杭两县交界的青山乡桥头村和中桥乡公利村一带,是天目山脉东延的名山之一。其主峰白鹿山,相传很早以前,一有道者在此修行得道骑着白鹿升天,因而得名。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通过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让世人感受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是政府和民间都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有感于央视百家讲坛火遍大江南北,不妨策划一次让徽文化走进央视百家讲坛,请有志于宣传徽文化的学者专家,走进央视,通过雅俗共赏的语言,将徽学从学术象牙塔中走进平民大众的视野,徽州五千村,每个村都有一段不寻常的历史,正如一位网友说的信步走进一个村落,就会翻动一页历史;随处踏上一块石头,就会触动一个朝代。  相似文献   

19.
乌拉泊古城     
《中文信息》2008,(5):24
乌拉泊古城又称“轮台城”乌拉泊古城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大湾乡乌拉泊村,是乌鲁木齐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唐、元代古建筑遗址群之一,大约建于公元640年前后,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乌位泊古城的存在,不但证明乌鲁木齐的历史和丝绸之路的商业文化交流史,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后,侗款组织(老人协会)与侗族地区现代社会治理主体(村支两委)发生了历史性的嬗变:从社会主体层面来看,绝大多数村寨中村支两委处于领导和支配的作用,而老人协会起着配合和协助的作用;从社会治理制度来看,现代政府社会管理制度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地位,而村规民约在村寨社会发挥着非常重要作用,弥补了现代社会制度在乡村社会管理中的不足;从社会治理主体互动方式来看,主要有乡村社会村寨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和乡规民约制定主体间的两者互动方式;从社会治理效果来看,老人协会(村规民约)与村支两委(现代制度)有效互动,社会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